英土比较观 英国为什么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历史渊源

有道是:周公畏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这个世界上最难当的职业恐怕就是辅相了。除了伊尹,周公这样神话与正史交错时期的辅相。后世辅相,要嘛下场很惨,要嘛篡权夺位,留下千古骂名。

英土比较观 英国为什么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历史渊源

然而再难做的事情也要有人做,明末清初时期,奥斯曼帝国也迎来了巨大挑战。帝国主心骨太皇太后柯塞姆为禁军所弑。太后新寡,苏丹年幼。是真正的主少国疑。此时帝国急需有人力挽狂澜。最终众人将这个重担甩给了年逾八十的科普鲁律氏,穆罕默德。而穆相让之再三,最终接受拜相请求。但是也提出了四款条件。将朝政权,总理内阁权,任免权,批奏权总揽。而最终帝后最终接受四款条件。拜相大典,帝后与宰相当着文武百官以安拉之名起誓。帝后绝不违约非法掣肘,罢黜乃至伤害宰相。而宰相也宣誓绝对效忠苏丹,肝脑涂地在所不惜。若违此誓,神灵共殛。

英土比较观 英国为什么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历史渊源

穆相四约可以说是奥斯曼帝国最早的具有宪法性质的誓约。至此奥斯曼帝国进入了相权时期,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分离。然而原始立宪毕竟不能等同于近代的君主立宪。穆相四约的有效期仅限于穆相执政时期。而事实证明,穆相辅政五年,政绩是有目共睹的。穆相用铁腕,对内改革了吏治,使政府变得高效,禁军也不敢随便闹事。对外也有战功。然而穆相铁腕执政,刑杀过重,最终折了自己福禄。加之年事已高,最终八十六岁时油尽灯枯。正当大家猜测谁会继任为宰相时,穆罕默德举贤不避亲,推荐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儿子艾哈迈德为相。

英土比较观 英国为什么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历史渊源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的作者,英国人贝尔福,对此只是轻描淡写的写道:【按照他的主人的要求,其大维其尔的职位传给了二十六岁的儿子艾哈迈德】要按中国人的理解,父子相继为相是件很危险的事情。这样的父子相继为相,搞不好就会像曹氏两代篡汉,司马氏三代篡魏一样。搞不好就要改朝换代。再不济东亚历史也有幕府数代架空天皇,越南郑主架空后黎朝君主。一样皇权完全旁落的事情。所以父子相继为相在整个东亚文化圈,只要皇室还有一点权力,就不会允许此事发生。

英土比较观 英国为什么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历史渊源

然而英国自身在四乔治时期,中国乾嘉时期也发生了老少皮特相继为相的事情。距离顺康时期的科普鲁律家族相权相承不过一百多年的光景。而历史上,英国在这一时期和奥斯曼帝国是蜜月期。尤其英国官方和科普鲁律家族的宰相私交不错。所以英国勋爵著史,难免会对这一权相家族很有好感。而一般人认为英国实现虚君是在光荣革命之后。事实上直到如今,英王在法律层面依然是有实权的。只是前朝君主一杀一摒已经够能起到警示作用了。本朝君王自然不敢造次。

英土比较观 英国为什么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历史渊源

英国实现现在的虚君共和,有个过渡期。康熙至嘉靖年间。四乔治时期,英国实现了虚君实相。第一代乔治王本为北德汉诺威藩王,不谙英语。至此朝权与君权分离。英国出现了比以往宰相权利更大的首相。当然乔治一世之后,汉诺威王朝开始本土化。而相权与王权也处在此消彼长的时期。不能简单的视为绝对相权时期。而老少皮特相继为相。尤其小皮特二十五岁就封阁拜相。说明了这一时期英国还有士族政治的影子。

英土比较观 英国为什么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历史渊源

当然了老皮特小皮特中间还夹了数代宰相。而当时的英国虽然谈不上虚君共和,更谈不上普选。但是首相至少是由朝廷乃至士绅推举产生了。而奥斯曼帝国的宰相父子相承,只需要苏丹点头同意便可。这也是英国将土耳其视为东方的原因。然而奥斯曼帝国与我东亚地区比较,又有很大不同。奥斯曼帝国因为有教士集团和骑士军团的制衡。最终导致没有一方势力能够绝对架空君主。最终土耳其比英国更早出现专权不篡权的宰相世家也就不足为奇了。

英土比较观 英国为什么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历史渊源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的作者,站在英国人的角度去分析奥斯曼帝国的问题。而事实上土耳其与英国也有许多共通性。英国人能接受土耳其后裔为首相,也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

英土比较观 英国为什么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历史渊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