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蠅效應-面對不思進取的“佛系”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少年林肯

少年時,林肯和他的兄弟在一個農場犁地,只見犁地的馬很懶,慢慢騰騰,走走停停。可是有一段時間馬走得飛快。林肯感到奇怪,走近一看,他發現有一隻很大的馬蠅叮在馬身上,他就把馬蠅打落了。

馬蠅效應-面對不思進取的“佛系”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看到馬蠅被打落了,他兄弟卻抱怨說:"哎呀,你為什麼要打掉它,正是那傢伙使馬跑起來的嘛!" 沒有馬蠅叮咬,馬慢慢騰騰,走走停停;有馬蠅叮咬,馬不敢怠慢,跑得飛快。

馬蠅效應的概念

再懶惰的馬,只要身上有馬蠅的叮咬,也會抖擻精神,飛快奔跑。這就是馬蠅效應。

馬蠅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人只有被叮著咬著,身上有些壓力,他才不敢鬆懈,才會努力拼搏,不斷進步。


佛系青年的產生原因

懶惰是一個很負面的詞語,但是它最近出現在許多孩子身上。比如孩子不願意寫作業,父母讓孩子去做家務,孩子也不願意去,父母花錢,讓孩子去上一些興趣班,孩子也是推三阻四。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表現地不思進取呢?


馬蠅效應-面對不思進取的“佛系”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獨生子女時代,大部分父母都會溺愛孩子,包辦孩子的一切,孩子在家根本沒有勞動的機會。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就容易滋生懶惰。即使父母意識到了孩子的懶惰,不作業,不勞動,卻還是捨不得教訓孩子,久而久之,就加劇了孩子懶惰的程度。

當孩子長大了,他發現物質條件很好,父母準備好了一切,自己根本無需為生活奔波,也就很難有進取心了。也就有了今天的"佛系青年"。他們不爭不搶,看起來佛性,實際上是不思進取,得過且過。

理論啟示

世界上不缺少懶惰的人,但是也沒有真正懶惰的人。

現實生活中,馬蠅對馬兒的刺激,好比管理者對員工的激勵。人的欲求是千差萬別的。有的人看重精神上的東西,比如榮譽、尊重,有的人比較功利,可能看重物質上的東西,比如金錢、利益。針對不同的人,要對症下藥、投其所好,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勵他。

只有這樣,才能讓馬兒歡快地跑起來,讓事情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