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蝇效应-面对不思进取的“佛系”孩子,家长该怎么办?

少年林肯

少年时,林肯和他的兄弟在一个农场犁地,只见犁地的马很懒,慢慢腾腾,走走停停。可是有一段时间马走得飞快。林肯感到奇怪,走近一看,他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马身上,他就把马蝇打落了。

马蝇效应-面对不思进取的“佛系”孩子,家长该怎么办?

看到马蝇被打落了,他兄弟却抱怨说:"哎呀,你为什么要打掉它,正是那家伙使马跑起来的嘛!" 没有马蝇叮咬,马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有马蝇叮咬,马不敢怠慢,跑得飞快。

马蝇效应的概念

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的叮咬,也会抖擞精神,飞快奔跑。这就是马蝇效应。

马蝇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只有被叮着咬着,身上有些压力,他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不断进步。


佛系青年的产生原因

懒惰是一个很负面的词语,但是它最近出现在许多孩子身上。比如孩子不愿意写作业,父母让孩子去做家务,孩子也不愿意去,父母花钱,让孩子去上一些兴趣班,孩子也是推三阻四。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表现地不思进取呢?


马蝇效应-面对不思进取的“佛系”孩子,家长该怎么办?


独生子女时代,大部分父母都会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在家根本没有劳动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就容易滋生懒惰。即使父母意识到了孩子的懒惰,不作业,不劳动,却还是舍不得教训孩子,久而久之,就加剧了孩子懒惰的程度。

当孩子长大了,他发现物质条件很好,父母准备好了一切,自己根本无需为生活奔波,也就很难有进取心了。也就有了今天的"佛系青年"。他们不争不抢,看起来佛性,实际上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理论启示

世界上不缺少懒惰的人,但是也没有真正懒惰的人。

现实生活中,马蝇对马儿的刺激,好比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励。人的欲求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看重精神上的东西,比如荣誉、尊重,有的人比较功利,可能看重物质上的东西,比如金钱、利益。针对不同的人,要对症下药、投其所好,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励他。

只有这样,才能让马儿欢快地跑起来,让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