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電商在服務戰“疫”中搶佔發展機遇

“我種了30畝土豆,受疫情影響,車輛無法進出,眼看著土豆賣不出去,我著急呀。”前日,海原縣關莊鄉窯兒村建檔立卡戶王文安告訴記者,多虧政府、縣富貴吉祥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和電商的幫忙,現在他家的近4000公斤土豆終於賣完了。


“我市農產品種類豐富,但是再多再好的農產品運不出去就會讓農民群眾的收入打折扣,尤其是貧困群眾。”市商務局電商科科長陸惠遠說,今年,我市依託電子商務新型業態推動貧困農民創業就業,創新實施以“互聯網+快遞服務+商超零售+扶貧銷售終端”模式,鏈接社區居民、末端商圈以及電商快遞三方,解決貧困地區產品賣出難的問題,幫貧困戶把農產品“變現”。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這種模式發揮出了極大的帶動作用,不僅表現在“線上賣出解難”上,還讓全市電商平臺的發展火了一把。


疫情發生以來,中衛“天天淘”電商平臺負責人姚思傑每天都會在朋友圈“吆喝”,分享生鮮下單的鏈接內容,讓市民通過線上“菜場”下單,最高一天訂單量達到了600單。“中衛優品”電商扶貧超市負責人郭旭東說,疫情發生以來,電商平臺共幫助38家農戶線上銷售了30多噸土豆。


據介紹,電商平臺不僅及時補足了城市生活需求,也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更多渠道。疫情期間,我市通過優化組合市級扶貧電商超市中衛優品、新百聯超“多點”、美團外賣、天天淘及企業公眾號,為居民提供線上購物和線下免費同城配送一條龍“無接觸服務”。因為有了之前的發展基礎,截至3月12日,全市線上訂單超過11萬單,實現銷售額787萬餘元。服務生活社區(小區)188個,服務群眾近30萬人次。同時,市商務部門推動社區(小區)便利店開展的微信購物活動,每天銷售額20萬元以上。


“疫情期間,中衛電商不僅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在促進農產品流通、保障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陸惠遠說,今年,全市還將構建線上線下城鄉新型現代流通體系,新建50家電商扶貧超市,依託全國商場、超市資源,開拓市級電商平臺外埠銷售窗口,讓貧困地區農副特產品、商品應收盡收、能銷盡銷。同時建立貧困地區產品及物流快遞分撥中心和“視商”新零售體系,打造網紅團隊“帶貨”及直播銷售網絡,推動貧困地區農產品及輕工產品線上線下雙向驅動,助力脫貧攻堅。

▌來源:中衛市新聞傳媒中心 全媒體記者 馮博睿 劉彥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