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不知道“解脫為目標”的修行就叫作外道

  大家知道,華嚴是佛教裡面的一部經,《華嚴經》叫經王,或者叫王中之王,大概沒錯,古典的基本教義這麼說。你知道王中之王是什麼意思嗎?我們是華嚴宗的傳承者,當然你會以這個而自豪,《華嚴經》是萬王之王,《華嚴經》是無盡修多羅、根本修多羅、圓滿修多羅,多大的榮耀跟光環,一層一層的加上去。我們知道什麼叫根本修多羅,什麼叫無盡修多羅,什麼叫作圓滿修多羅?大概從來沒人探討過。

  很多經本,《阿含經》也說他是根本修多羅,唯識宗也說《成唯識論》是根本修多羅,天台宗說《法華經》也是經王,經王的經很多,也是根本修多羅,請問根本修多羅是什麼?

  這是個問題,我是希望我們不要光這樣講,我把《華嚴經》這樣定位,是人類五大古文明的精華,是人類思想的顛峰之作,事實上《華嚴經》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我們說他是經集,經集又好象把他給貶義了,但他是偉大的著作。大家知道,我現在跟各位講佛教史,有一個地方你一定要記的,叫作西域佛教,西域這個地方的民族普遍信仰佛教,而且非常興盛一時。現在信仰佛教的西域人已經消失了,我們講西域佛教會變成很遙遠,可是在歷史上他確實是存在的,而且他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個作用將會在人類歷史上一直存在著,這個是這個地方有很重要的一個狀況。

  我早期提出了一個異地文化的思想跟判教思想,當今你要把佛教在世界興盛起來,判教是第一優先,異地思維是西域佛教最大的特色,因為佛教從印度轉出來,當然這個歷史要講是蠻複雜,我現在只有很簡單的把他條理化一下。

  第一個,印度的佛教叫根本佛教,其實是部派佛教,也就是佛陀當時在印度,他的成就狀況你要先弄清楚,佛陀在印度他是剎帝利種,他不是婆羅門種,印度文明是以婆羅門為主的文明,所以是一個修行文化。

  他不像我們,我們從孔夫子以後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把格致誠正的修行概念給斷送了,格致誠正的文化從春秋以後就消失了。修齊治平的文化是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於格物致知正心誠意這一套修行沒有了,剩下的是修齊治平的修養,這是有很大的不同。

  孔子是主張剎帝利思想,按照印度的話來講,就是他尊王,重視剎帝利,他的思想經過五百年以後,劉邦把他兌現,成為人類最有效率的一套制度。劉邦所建立的文官制度,一直到現在兩千多年了,從中國已經走到全世界發揚光大,這一套文官制度非常完美,雖然在中國歷史上改過幾次,基本上還是這一套文官制度。

  而在印度,婆羅門文化是重視修行,也就是我們講的格致誠正這一塊。剎帝利是在修齊治平這一塊裡頭,佛陀是這一塊的一個太子,他的成就那麼大。我們一直講,印度都是六師九十六種外道,現在跟各位講,我們到印度再去取經,大概你根本就不相信,印度沒有佛教,問題是我們佛教的經典裡絕大部分都是印度文化的東西,這一點可能你就不知道了,你講起來都是佛教的東西,其實他是印度文化的東西。

  換句話說,印度文化是夾雜在佛教的系統裡來到中國的,那你應該要知道,印度人來穿的服裝都一樣,他跟你講他是什麼教你大概也搞不懂。印度人他也剃頭,剃頭穿的服裝又都差不多,來到中國我們通通把他叫天竺人,都叫佛教,他有幾大派也不管,通通接受就對了,你講的順正理論、申論這些東西,根本是印度六派之學,通通在大藏經裡頭。你現在怎麼看六師九十六種外道,已經變成意識形態,意識形態的批判拒絕是沒有意義,這是不覺,不是覺悟。

  我們在這個地方看到一個東西,佛陀在印度的成就,為什麼印度歷史上認為他是六大聖人之一,印度的歷史並沒有拒絕他,而認為他是印度歷史上最大的成就的六個人之一,你知道他成就什麼嗎?我們現在都講一句話,他是種姓平等,打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我告訴你,那是英國人講的,日本人翻譯的,佛陀的重點不在打破種姓制度,那是後來的人講的,你都不知道他當時成就的是什麼。

  你想想看,他假如當時要主張廢棄四姓種姓制度的話,那是不是一個社會的大事件?根本就沒有,他的種姓制度到現在依然存在,所以這種講法根本就不符合邏輯。但佛教徒幾乎都講這個,尤其在東方的佛教,當你講這種話的時候,證明你根本就不是佛教徒,你不瞭解佛陀的成就是什麼,佛陀真正的成就跟種姓制度無關。

  佛陀最大的成就是把印度人的修行文明作了一個總結,印度人修行到最後都是阿羅漢,佛陀為什麼總結印度的修行最後的出口處,你要知道舍利弗是阿羅漢,目犍連是阿羅漢,都是大成就者,在印度來講是修行已經成就了,當時他的弟子裡有好多好多的阿羅漢,為什麼歸投佛門?佛陀是讓這些在印度當時極有名的成就者認識到一個問題,解脫才是修行的終點站。換句話說,佛陀提出解脫的概念,統一了印度各宗派的修行的最終歸宿。凡是不知道解脫為目標的修行就叫作外道,這是我給你的定義,你一定要弄清楚,佛陀是把這些修行的,他們認為終極的,說這不究竟,要究竟就要解脫,他提出瞭解脫的概念。

擷自《華嚴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