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意義不是錢,而是信仰與傳承

北京衛視第五季《我是演說家》全國十強中,有一篇演講的題目叫做《收藏的意義》。因為播出時長的原因,看見在衛視上看到的並不是全文,所以少了些味道。我找來了全文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我有全文的稿子呢,因為那位演講者就是我本人。配了一些圖片讓大家更好的理解。

大家好,我叫張兆陽,我這個人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


收藏的意義不是錢,而是信仰與傳承

北京衛視第五季《我是演說家》全國十強張兆陽

收藏圈,是不進不知道,一進嚇一跳啊,魚龍混雜啥人都有。說自己有王羲之的真跡,展開一看,寫的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說自己有帶款兒的瓷器,結果一看,碗底寫著:微波爐專用。說自己有唐伯虎的美人真跡,開卷一看,這不是陳魯豫一寸照嗎。真是收藏有風險,入圈需謹慎啊!

玩收藏的人,平時就去兩個地方。一個是博物館,一個是古玩市場,但我唯獨鍾愛古玩市場。有一次來北京找朋友玩,他知道我喜歡收藏,說這次你可來對了,要給我一個驚喜,二話不說直接給拉到目的地。下了車,我定睛一看,五個金燦燦的大字:首都博物館。我轉身就走,朋友趕緊攔住我說,你不最愛瓷器嗎,現在有個明清瓷器特展,不看一眼?我說:不看,潘家園走起!


收藏的意義不是錢,而是信仰與傳承

首都博物館


收藏的意義不是錢,而是信仰與傳承

潘家園

你們知道嗎?每次在博物館裡,我是渾身難受啊,滿屋子的好東西,沒有一件是屬於我的,我真怕有一天我拿小錘把那些展櫃砸開,把那些文物全抱回家。而古玩市場就不一樣了,只要你有錢,這個物件就只屬於你一個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不想把美好的事物,佔為己有呢。


收藏的意義不是錢,而是信仰與傳承

我理解的,什麼是收藏,收來東西,床底下藏。但是後來發生的事,讓我對收藏有了新的認識。

我是一名老師,在我十年的教學生涯中,遇到過一個瓶頸,就是無論我怎麼努力,也提不起孩子們上課的興趣。

有一次我要講《詩經蒹葭》,在書房備課的時候,突然想起來,前兩天剛收了一套明代的餐具,上面畫著的不就是蒹葭嗎。要是當教具給孩子們看一眼,就這一套明代瓷器往那一擺,這幫小孩上課還能沒興趣?但轉念一想,你說萬一他們給我摔碎了,可咋辦。經過一系列的思想鬥爭,最後,我咬牙在這套餐具中,拿了一個最便宜的小吃碟,帶到了課堂上。果然,那堂課孩子們興趣盎然,聽得非常認真,沒想到一件文物,竟然解決了困擾我很久的一個難題。


收藏的意義不是錢,而是信仰與傳承

明代青花蒹葭紋飾小碟

後來當我講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就拿出一件漢代羽觴杯,讓學生們看看是個什麼小玩意在河裡轉。當我講到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會拿出一件清代青花瓷的抱月瓶,畫片就是滕王閣,一面大旗寫著:洪都新府,在清代滕王閣就開始做旅遊紀念品了。

原來把文物拿來分享也挺有意思的,我對收藏的認識,也從擁有轉成分享。


收藏的意義不是錢,而是信仰與傳承

《蘭亭集序》


收藏的意義不是錢,而是信仰與傳承

漢代羽觴杯


收藏的意義不是錢,而是信仰與傳承

《滕王閣序》


收藏的意義不是錢,而是信仰與傳承

清代青花瓷的抱月瓶

在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收藏的理解。

1956年,北京故宮博物院收到了一份神秘大禮:其中有晉代陸機的《平復帖》、唐代杜牧的《張好好詩》、宋代范仲淹的《道服贊》等八件價值連城的寶貝。

這些寶貝原先的主人,就是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1946年,他聽說中國第一山水畫的隋朝展子虔的《遊春圖》,要以2萬美金的價格賣到海外,張伯駒痛心疾首,故意將此事公之於眾,他說:“《遊春圖》有關中華民族歷史,誰為了金子轉手洋人,誰就是民族敗類。”


收藏的意義不是錢,而是信仰與傳承

晉代陸機的《平復帖》


收藏的意義不是錢,而是信仰與傳承

唐代杜牧的《張好好詩》


收藏的意義不是錢,而是信仰與傳承

宋代范仲淹的《道服贊》


收藏的意義不是錢,而是信仰與傳承

張伯駒

收藏的意義不是錢,而是信仰與傳承

隋朝展子虔的《遊春圖》

事情鬧得滿城風雨,最後賣家答應以220兩黃金,賣給張伯駒。為了湊錢,他將佔地15畝的李蓮英舊宅賣掉了。15畝一萬平米的北京四合院,如果留到今天,市場價至少是三十億以上。

張伯駒一共收藏了100多幅字畫,這些文物是他一生的心血。然而在他晚年的時候,張伯駒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將畢生收藏的珍品,捐給了博物館,張伯駒捐獻的文物價值至少1136億。

除了張伯駒以外,很多收藏大家對於收藏的理解也是如此。沉浮一生,最終,都選擇將文物捐獻給博物館,讓這些文物永久的陳列在博物館中,供世人欣賞。

我想,這些收藏大家,應該是用自己的一生,讀懂了文物。對於文物來說,讓更多的人看到,也許才是它們最大的價值。

而博物館的作用就在於此,在過去,很多文物都專屬於貴族階層或者皇室,尋常的百姓人家想看一眼,都是非常難的事情。而現在,因為博物館的出現,任何人都可以去接觸人類最偉大的藝術傑作,它沒有任何門檻,不論你金錢的多與寡,不論你學歷的高與低,不論你閱歷的深與淺,它都會一直為你敞開大門,只要你心嚮往之,你永遠可以去博物館裡面,汲取文化的滋養。

我們對一件文物,擁有的時限有多長,它不會超過你生命的長度。它本就不該是隻屬於一個人的財富,它應該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什麼是收藏,真正的收藏是收而不藏,它的價值應該是讓所有人,都能夠平等的,看到它,欣賞它,學習它。

如果各位想看視頻原版,可以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