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帆帆666
英布,漢族,(今安徽)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稱黥布。秦末漢初名將,被封為九江王,最後因謀反罪被殺。
英布的一生,並非一心一意伺奉一位主公,他朝秦暮楚,左右搖擺,最後他的結局確實是不得善終,可謂種惡因得惡果,也是怪不得他人的,算是咎由自取的。那麼英布究竟效忠了哪幾位主公,又因為何時而背叛了主公,在他的一生中,究竟發生了幾次叛亂,最後叛亂是否以成功作為結局?在叛亂的過程中,英布究竟又是怎樣去思量和考慮的呢?英布出生在秦國統治末期,那時秦國已經開始施行暴政,導致民生怨言不斷,人們心中充滿了推翻秦國政權,建立和平自主的新時代的渴望,於是乎,各個地方紛紛揭竿而起,都以抗秦為名號進行著鬥爭,但縱觀整體形勢,抗秦的兩大勢力非楚霸王項羽和劉邦莫屬,他們的抗秦之戰不想其他人,是亂作一團,相反是有勇有謀,能夠團結上下,不斷納入新鮮力量一致反秦。
在一開始的時候,英布是效忠於項羽勢力的,項羽對他也算是至誠,封他為九江王,予以重用。但英布卻自視過高,對項羽之命令陽奉陰違,導致兩人間已存在著不信任,加上劉邦使臣的挑撥,終於讓英布坐實了叛亂之名,英布與項羽一站,慘敗,歸附於劉邦,但心中對劉邦卻十分忌恨。最後英布幫助劉邦殺死了項羽,劉邦稱王,而英布卻仍然沒有吸取教訓,被誣陷叛亂後,卻再次叛亂,作繭自縛,被劉邦殺死。英布,一度易主,兩次反叛,他的一生就揹負了不忠不義之名,到底是他本人天性朝三暮四,還是說有著不得為外人知的原因,才不得已兩度叛亂的呢?
下面,我們跟隨著歷史的腳步,進入了歷史中英布時期,看看這人一生到底緣何兩次背叛,是跟自己的想象一樣,抑或者是出乎於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英布,出生於秦國,但對於暴秦的統治早已是厭惡至極,尤其當他觸犯大秦王法後,被在臉上刺上了代表醜惡、恥辱的標記後,他滅秦之心大盛,已達到了頂點,極其盼望能尋找到一位明主,在他的帶領下推翻秦國,並能從中成為開國功臣,一生榮華無比至尊。
終於這樣的一個人出現在英布的眼前,那便是項羽,楚霸王。英布初見項羽,便覺得此人英氣逼人,必能成就大事,於是二人長談,項羽伐秦大業未成,也正值用人之際,正巧尋到了英布這樣的將才,深覺不可多得,兩人便在第一次長談中達到了一種協議,英布從此歸於項羽麾下,並加封為九江王。項羽此人義氣雲天,在他兩度調動英布對抗劉邦勢力無果時,仍舊沒有對英布起殺心,只是有所不信任,有所反感,但愛才之心確實真心的。英布也正是在搖擺中,他也怕自己的行為惹怒了項羽,但又心不甘,正值劉邦使臣到,對外謠傳說英布歸附了漢王,項羽大怒,英布見謠言已傳,不得已反叛,項羽大戰英布,英布敗走。
英布的兩次叛亂,均已失敗作為結局,只是第一次的失敗讓他僥倖逃過一劫,並尋找到了一個可以與對方抗衡的對手,這樣他的性命才得以保全,奈何第二次的叛亂,就沒有了第一次的運氣成分了,畢竟他第二次反叛的已經是一國之主了,再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與之抗衡,也沒有任何人對他施以援手,於是他失敗了,於是他隕命了。他給後世的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教訓,做人切不可朝秦暮楚,那樣是得不到好的結果的。在兩次叛亂中,英布都是被誰擊敗了呢?敗局是否天註定?首先我們來看看第一的反叛,他反叛的乃是楚霸王項羽,雖然是事出無奈,但仍因其心志不夠堅定所致,當項羽知道英布反叛後,立即派出大將龍且作為主帥,對抗英布,在項羽的部隊中,在英布還未背叛時,龍且的實力已經是高於英布之上,在項羽手下將才中當屬第一,所以,龍且對英布,勝利來得可謂是順其自然,英布輸的也是理所當然,只是英布那時候找到了劉邦,藉助劉邦的勢力東山再起,並協助劉邦最終滅了項羽。
但,很快的就迎來了英布的第二次叛亂,劉邦手下的將才並沒有龍且這樣的勇猛之士,那麼他究竟憑藉了什麼滅了英布呢?政治時局的不一致,項羽那時候軍隊不多還未稱王,而劉邦已收復四海,軍隊數量很多,雖沒有實力很強著,但以多勝少並非難事,於是英布第二次失敗,這次就丟掉了性命。英布,雖也是後起英雄,一代大將,但確實不忠之臣,這種人沒有定下決心,隨著局勢的變化而左右搖擺,希望左右逢源,最後卻是沒有任何一國之君敢於重用,可謂不忠之臣結果難逃悽慘之結果。英布到底因何而亡,他死時可曾有一絲後悔和遺憾,他一生中又有何功績?英布,本為秦國人,因壯年時的觸犯秦國的法律,被判以刑法,臉上用刺青刺上字。周圍人見到這種刺青均覺得可怕,但英布本人卻不以為意,甚至覺得這是一個吉兆呢。
後期,秦國實行暴政,導致民不聊生,秦始皇死後,諸侯紛紛舉行起義,各自為政進行抗秦活動,英布由於機緣被收入項羽的隊伍。因戰功比較顯著,被項羽封為九江王。由於後期劉邦與項羽兩軍對峙,項羽需要英布出征協助時,屢次被英布拒絕,項羽心中十分不快但並未名言,時值劉邦派來時臣,願意勸說英布歸順,英布當時已經是左右搖擺,心已無法安定,而劉邦使臣對外放出英布已經被迫項羽,歸順了劉邦,陷英布於不義,箭在弦上,英布被迫背叛了項羽,進入劉邦陣營。在後期,劉邦和項羽的對抗中,英布功勳還是比較顯赫的,被封為淮南王,然劉邦大業已成,將韓信殺害,導致英布心中十分害怕,被挑撥之後造反劉邦,但因力所不及,被殺至死。因英布個性不定,導致了一生的悲劇,也被後世唾棄為一個背信之人。
煙雨踏秋殤
事實上,項羽也是非常重視英布的,而且他也派使者去安撫九江王英布,希望英布能夠倒向楚國。
但是因為劉邦先行一步,派人秘密的策反了九江王英布。
英布是楚漢戰爭時期著名的悍將,是驍勇善戰的將軍。也是楚漢戰爭時期,劉邦和項羽都極力拉攏的人物。
那麼為什麼英布最終倒向了劉邦?為什麼九江王英布會背叛項羽?
其實這就是劉邦的高明之處,劉邦本身不會打仗。卻非常善於拉攏和策反項羽的高級將領。
九江王英布就是劉邦費盡心思拉攏和策反的人物。首先劉邦捨得功名利祿來吸引各方英雄。
與此同時,他利用英布對項羽的不滿。趁機挑撥九江王英布與項羽的矛盾。
事實上,九江王英布也是舉棋不定,他也希望能夠坐山觀虎鬥。
所以他事實上已經得罪了項羽,因為項羽要命令九江王英布率軍出征。但是英布沒有立刻答應出兵,這樣就引起了項羽的懷疑,認為九江王英布早已投降了劉邦。
這樣事實上,英布就處於非常尷尬的位置。然後劉邦利用這個情況。通過功名利祿和謀士的三寸不爛之舌,最終成功的策反了九江王英布。
龔柳輝
主要的原因在於英布的人品不行,英布是一個見利忘義之人,從小就爭勇鬥狠熱衷於當王,曾經有人給他面相說他受刑後可以當王,於是沾沾自喜。果然後來他犯了法,被處以黥刑,於是他遍到處著說:“有人給我看了相,說我當在受刑之後稱王,現在,大概就是這種情形了吧?”聽到他這麼說的人,都戲笑他,所以又稱黥布。
英布後來被帶到驪山當役徒,修築秦始皇陵墓,英布專和罪犯的頭目、英雄豪傑來往,其後帶領一些人逃到其它地方成為盜賊。從這些經歷中我們可認看出英布應該沒讀過啥書,根本就不知道啥忠義道德,結交的都是亡命之徒,乾的就是違法亂紀的事,情義在他眼裡一文不值。
英布在反秦後先是跟著項梁幹,項梁死後又跟隨項羽。英布打仗很勇猛,而且很有軍事才能,因此一直是項羽的得力干將。鉅鹿之戰英布衝鋒在前,新安坑殺秦卒是英布執行的,殺義帝也是英布。從中可以看出項羽雖然信任英布,但是把這些壞事、見不得人的事都交給英布,不交給他們項家軍。
項羽也確不會作人,手下跟隨他多年的項家軍將領一個都沒封王,但卻把不是嫡系的英布封了九江王,而且還是封到當時很貧瘠的九江地區。說明英布掌握項羽的秘密很多。
項羽攻打齊國時徵調英布,英布不去,只派了幾千人去。後來劉邦圍攻彭城項羽又託故不去,項羽因此懷恨英布,經常派使者去責備他,並召他去彭城,英布十分害怕便不敢去,要不是劉邦這個大敵項羽早就攻打英布了。
劉邦瞅準了英布不會忠於項羽,便派隨何勸降英布,英布剛開始不想見,但隨何很有辦法,最終通過太宰見到了英布。隨何向英布許諾,只要他投靠劉邦戰勝項羽,劉邦便把當時十分富饒的淮南地區封給英布,於是英布便動了心。為了使英布儘快出兵,隨何又鼓動英布把項羽的使者殺了,徹底背叛了項羽。
項羽死後劉邦果然兌現了諾言,封英布為淮南王。但英布在韓信被殺後便打算造反,後來被人告密,於是起後造反。這個時候夏侯嬰的門客薛公(原楚國令尹)給劉邦說出了英布造反的上中下三策,並把英布分析的很透,說:“英布本是原先驪山的刑徒,自己奮力做到了萬乘之主,這都是為了自身的富貴,而不顧及當今百姓,不為子孫後代考慮,所以說他選用下策。”
最終英布果然被薛公說中選了下策,攻打荊國、楚國,到處搶劫財富,劉邦親征打敗了英布,英布帶財富跑到了長江以南,長江王吳回騙他說隨他一齊逃亡南嶽,把英布騙到番陽,在番陽茲鄉老百姓的家裡把他殺死。
正如薛公所說,英布起兵反秦就是為了富貴,他才不管什麼情義,所以當了九江王后便不想幫項羽打仗,得罪了項羽。後來劉邦向他許下了更加豐厚的條件,他便背叛了項羽,再後來又背叛了劉邦,最後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