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安家》房似錦

《安家》翻拍自一部日劇,原名叫《賣房子的女人》,孫儷飾演的房似錦是一個高顏值、高智商、高情商的三高女精英,且幹練、果斷,通過一次次挑戰高難度,完成“沒有我賣不出的房子”這樣一個目標。

為了增加戲劇衝突、鋪墊人物成長層次,劇中前幾集的房似錦“靠詩和遠方賣掉奇葩房”、“剛到任店長就撬單”、“找群演迫使買家定房”……這些套路使不少人驚呼“如果有一天,我買房,希望不要碰到房似錦這樣的金牌銷售”。

但隨後,房似錦和同事們的生活被展開,年輕有為、原生家庭的傷痕、比你成功還比你努力的房似錦激勵著小白中介的脫變,自身也逐漸從冰冷的“賣房機器”到被周圍的溫情所感化,接下來可能會捎帶著和羅晉飾演的徐文昌談起戀愛——逐漸走向“安家”的正面主題。

但現實中,大城市的中介們也不敢這麼“黑化”自己,因為客戶可沒那麼傻,現實也遠比《安家》電視劇中展示的內容要多面。

房似錦是一個“賣房子的女人”,用最直白的話說就是“女中介”。二手房中介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受人尊重的職業,即使是國內做得最成功的鏈家,其創始人左暉最大的理想除了基業長青,另外一個就是讓中介得到尊重。而“女中介”則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送出更多的友好才能被人看得起。

真實的“賣房子女人們”的故事,比房似錦的人生更值得一看。

我不是《安家》房似錦

01 入行:“我不用提著皮箱在馬路上晃悠了”

似乎每個故事的開始都與感情有關。《安家》裡房似錦剛到上海打拼無處可住,感恩於中介徐文昌的熱心幫助,她選擇了這一中介行當,這才有了後續一連串的故事。而李斯(化名)成為“賣房子的女人”,是從一段感情結束開始。

2013年,30歲的李斯離婚了,原因是一杯水。

“他要喝水,讓我給他倒,我身體不太舒服說你自己倒去。大年三十晚上,就因為一杯水,他直接把我從門裡面提著扔了出來。人家說你滾吧,房子是他的。”

三十晚上的家庭,多數是歡樂的。李斯在樓道里面坐了半晚,聽著各家傳出春節聯歡晚會的陣陣笑聲與喝彩聲,第二天收拾衣物離開了那套住了6年的房子,這也是她在西安過的最後一個春節。

從此,西安成為了一個“異地”,她淨身出戶。“既然過不下去,房子我也不想去爭了,因為我覺得我能自己掙回來。”房子是結婚前夫家買的,儘管是婚後倆人共同還貸,但破裂的感情經不起談錢。

從生活了6、7年的西安回到甘肅老家,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應聘房產公司中介。“一邊工作掙錢一邊為自己物色房子,多好。”李斯的目標很明確,一定要買套自己的房子。“買了房,我就不用提個皮箱在馬路上晃悠了。”選擇做房屋中介也有著她自己的小心思,認為這是離人生目標最近的職業。

於是,她踏上了和房似錦一樣的中介進階之路,從路邊發傳單、不斷打電話、開拓房源的小白開始做起。李斯回憶當時比《安家》裡的兩年坐辦公室沒開單的朱閃閃要努力得多,“剛入行坐辦公室肯定是沒客戶的,必須多出去跑。”

中介是流動性較大的職業之一,在國內,經紀人的平均職業生涯只有8個月,90%的人堅持不了一個完整年。這個行業只適合三類人,“本就是一無所有、想近水樓臺先得月的買房者、不喜歡被束縛的人。”恰好,這三個條件,李斯全都符合。所以,她堅持了下來。

02 開單:“沒人敢糊弄客戶”

《安家》裡的中介個個臥虎藏龍,房似錦和魚化龍985名牌大學畢業,王子健穿著高級定製西服光鮮亮麗,徐文昌左右逢源八面玲瓏收入堪比金領。而行業常態的另一面是三餐不穩定、半夜還在回客戶諮詢、真誠待人卻被視為黑中介。“這行不需要看任何人臉色,無非就是辛苦一些。但我不怕辛苦,我想買房,我需要掙錢。”對喜歡這個行業的李斯來說,這類職場歷練的煩心事都不值一提。

關於房似錦的口號“沒有我賣不出的房子”,李斯坦言現實中沒有人敢這麼說。“市場不好的情況下,稍微樓層差一點都不太好賣,更不用說奇葩戶型、老舊房了。”李斯認為,購房者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多了,甚至比一些剛入行的中介都瞭解市場。幹這行不做功課,隨便糊弄是不行的。

每次開單或者帶看,李斯都會進行總結覆盤。“回訪跟不上,房源匹配不合適,對方可能就不再信任你,有些客戶就也再約不出來了。”李斯稱她是會主動去想自己哪裡沒有做好,立刻去糾錯的那類人,更不會唉聲嘆氣地埋怨。

“一定要勤快,動腦筋。如果犯錯了,我肯定會總結,下一次我怎樣能做到最好。生活已經很辛苦了,埋怨又有什麼用。”李斯覺得,解決問題才能開單,越抱怨,丟單的可能性越大。

李斯遇到的客戶裡有像《安家》裡海清飾演的醫生,看房看了兩三年,“把房價從5000元看到了8000元”,結果還沒買。也有在落筆後又撕毀合約,“要把1萬的房子漲到6、7萬”的房東。但解決麻煩事對她來說一點都不麻煩,甚至感到開心。“如果啥麻煩事都沒有,你直接就該下課了。”

劇中的嚴叔嚴嬸是一對樸實善良的夫妻,在上海賣了十幾年包子攢下錢預備為兒子買房。他們不懂得“加槓桿”,也不清楚討價還價的技巧,卻在房託和房似錦的演戲矇蔽下,看房不到兩分鐘就毫不猶豫下了定。並且房似錦替嚴叔算賬,誘導稱全款更划算,銀行貸款利息要賣掉80萬個包子才能掙出來。其實她的目的只有一個:快速完成連環交易,讓宮蓓蓓夫婦儘快拿到錢去買自己推薦的奇葩跑道房,一舉兩得。

我不是《安家》房似錦

對此,李斯連連搖頭。“這種互相耍花招的配合,在幾年前市場不完善的情況下,是有些人在用。但現在客戶都很精明,幾百萬任誰都不是鬧著玩說兩句就成交的。耍手段只會敗壞名聲,玩心眼不如做好自己的事情。”李斯稱,做了這麼多年,很多客戶都成為了朋友,這也給她帶來了更多人脈和房源。

李斯始終認為這個行業是公平的,幫助客戶買賣房子,也是在完成他們的夙願。“尤其對女性來說,不管房子大小,哪怕只有五六十個平方,一旦有什麼變動,最起碼還有個住的地方。”

03 開店:“大部分人一年不開單不會繼續堅持”

在中介公司幹了三年後,李斯選擇了自己出來開門店單幹。“性格使然,我不願意被限制在條條框框裡。儘管加倍辛苦,但是更自由。”

獨立運營新門店意味著一切都要親力親為,李斯也遇到不少難事。營業執照、備案證書和中介資質等,都是她自己跑下來辦成的,甚至連店門口的坑都是她用水泥親手填平。

我不是《安家》房似錦

房似錦剛到門店入職就怒懟朱閃閃,讓她穿著玩偶服去發傳單,“大部分人不會像朱閃閃那樣一無是處還能繼續堅持,而且老闆對店員也不會是那種態度,要不然誰還來給你幹呢。”

李斯吐槽電視劇裡的誇張劇情,認為劇中的中介太卑微了。“我們是一個正規的行業,我們也是勞動者。像電視劇裡挨耳光、被臭罵的情節,現實裡估計不大可能發生的。”

“大多數人都熬不下去轉行了,身邊幹勁最拼的還是有生活壓力的單身女性。”這是行業內多位“賣房子的女人”共同的感受,生存壓力、女性天然的親和力、堅韌的品質是她們的共同點,而得到別人的信任,經常被諮詢,被認可自己的專業能力,才是開始成功的標誌。

04 生活:“我是真的挺攢勁”

“我覺得我是真的挺攢勁(厲害)。”李斯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很滿意。雖然上班時忙忙碌碌,回到家感受到的是開心和自由。“只要能掙來錢,有著個人愛好,還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哪還有理由心情不好呢。”

賣房子成了她們的職業,也成就了她們的生活。

我不是《安家》房似錦

李斯早早買了第一套房,當時因為資金不是特別充足,裝修時連建築垃圾都是她自己一袋袋拎下去的。“我很開心,雖然一天累得要死,來回上下樓跑好幾趟,晚上直接打個地鋪躺下就睡著了。”李斯一點沒覺得心酸,內心覺得,這下有奔頭了。

兩年前她又給自己換了一所3室2廳2衛、130平的房子,現在正在準備搬家。買這套大房子時,不少人勸她,一個人何必住這麼大。“任他們笑話去吧,我還是聽我自己的。”

對李斯來說,儘管獨身居住,在甘肅這個並不發達的二線城市同時要面對身邊的輿論壓力,但她並不想因此降低生活品質,書房和衣帽間是必需品。而且她確信自己的眼光沒有錯,即使有一天月供真的還不起了,房子也會很好出手。“我選的小區特別不錯,不僅綠化好還有彩虹跑道,每天早上7點醒了去樓下跑步,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回望7年前結束婚姻離開西安,李斯覺得那些過往的經歷成就了自己。“沒有那些事情,我肯定走不到這一步。”現在,這份職業和專業技能給了她更多安全感,即使有一天門店出現生存危機,她覺得也沒什麼可怕的。“我到任何店裡去做中介,都不會差。”

李斯的下一個目標是買第三套房。

05 結語:現實中的故事未完待續

據廣發銀行聯合西南財經大學最新發布的《2018中國家庭財富健康報告》顯示,當前國人城市家庭戶均總資產161.7萬元,平均每個家庭的住房資產佔比高達77.7%——房子仍然關係著千萬個家庭的財富和幸福。

就像《安家》中的買房人一樣,買房子的人面臨著不同的生活難題,有面臨換房困擾的醫生,為子女傾盡畢生心血的父母,也有迷信的老闆和商人,他們希冀通過買房能解決自己的問題。而“賣房子的人”將和他們人生的這次重要轉變產生交集,在不起眼的“偶遇”背後,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和一個人對一份職業的認知、認同感受,實際上他們都是努力生活的平凡人。

房似錦的故事終有一天會落下帷幕迎來大結局,李斯這些賣房子的女人,還會繼續在門店裡接電話、帶看、談合同、講解房子。作為地產行業的女性,她們並不是天生就有著困難壓不倒的勇敢力量。賣房子這一看似“低門檻”的工作,使她們成為了自己想成為的人,她們未來還有無數種可能,她們的故事依舊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