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發祥地 。周太王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先後有7個割據政權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漢為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唐為中國最發達的工商業城市之一,史稱“揚一益二”;北宋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會,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交子。擁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等名勝古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成都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

武侯區:別名暫無,1991年1月1日正式成立。地處成都市西南部,因境內武侯祠而得名,武侯區與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成華區、雙流區接壤。武侯區歷史文脈悠久、文教資源豐富。境內有武侯祠、望江樓、等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底蘊厚重、引人入勝;四川大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數十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云集。社會事業領先發展,公共服務高位均衡,是“全國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特色示範區”、“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

武侯區是國務院命名的“高科技文化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區內“科技一條街”是全國第二大信息產品集散地,超威半導體公司(AMD)、聯想等多家全球知名企業在此設立區域營銷總部。全區擁有高新技術和創新型企業158家,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前列;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發展重要支柱。

武侯區是國務院命名的“高科技文化區”、“中國科技進步先進區”,是“中國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特色示範區”、“中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 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總面積76.56平方千米(不含託管區),常住人口64.71萬人(2017)。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武侯區

錦江區:別名錦江,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成立於1991年1月1日,命名源於“濯錦之江”(錦江)的歷史淵源,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區,地形以平原為主,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

錦江區屬地為古華陽縣及其近郊,具有悠久的商業歷史。自唐代始古華陽縣便以“百業雲集,市廛興盛”而飲譽川西,是近代中國西部“洋務”和“興商”的發祥地。區域內有“蜀中首街”東大街、贊為“百年金街”的春熙路、源自宋代的染坊街小商品集散地、始建於民國的全國四大勸業場之一商業場。今區域範圍包原東城區的大部分和原金牛區的琉璃場、三聖兩鄉。

總面積61.1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6.64萬人(2017)。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錦江區

青羊區:別名成都西城區,地處成都市核心區域,是西部地區和四川省黨政軍機關的集中地,中共四川省委機關、西部戰區機關和四川省政協機關的駐地。因區內著名道觀青羊宮而得名。轄區西南北三面分別與溫江區、雙流區、武侯區、金牛區接壤,東西面與錦江區、成華區毗鄰。

青羊區是古蜀文明和詩歌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擁有杜甫草堂、金沙遺址、寬窄巷子、青羊宮、文殊院等成都最為精華的歷史遺蹟。古代成都城池範圍近五分之三屬於今青羊區轄區。唐朝、明朝等朝代的摩訶池、蜀王府(又稱“皇城”),其核心位置在今青羊區的四川省科技館、成都體育中心一帶。清朝八旗駐紮的“滿城”(又稱“少城”),範圍約為西至同仁路、東至東城根街、北至小北街、南至將軍街。

總面積67.7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4.41萬人(2017)。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青羊區

金牛區:別名交子故里,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區之一,交子故里,地處成都平原東部,與成華區、青羊區接壤,該區地勢自東北傾向西南傾斜,屬亞熱帶溼潤性季風氣候。

金牛區是天府文化發端的根基,境內有金沙遺址為代表的古蜀文化遺址、有見證巴蜀文明與中原文化開放融合的金牛古道、有中國第一個科學考古發掘的皇帝陵前蜀永陵。老官山出土的漢代提花織機模型達到了蜀錦技術的巔峰,延續1000多年的九里堤開創了成都“兩江環抱”的城市格局,世界最早紙幣交子製造地淨眾寺蘊藏著厚重的歷史文化。

總面積10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6.14萬人(2017)。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金牛區

成華區:別名暫無,位於成都市城區東北部。因地處古成都縣和華陽縣之域,取兩縣名之首字而命名。 東與龍泉驛區交界、南與錦江區毗鄰、西與青羊區相連、北與金牛區、新都區接壤;成華區地處成都平原的東部,區內地勢平坦。

成華生態名片眾多:有世界遺產、中國名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有成都第一溼地、成都綠肺之稱的成都北郊風景區,乃至錦江、沙河、東風渠等自然景觀。成華區內聚集了電子科技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眾多全國知名高校和西南電力設計院、電子十一院等科研機構40餘所。

總面積11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4.65萬人(2017)。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成華區

龍泉驛區:別名暫無,是成都市11個市轄區之一,位於成都市東,西與錦江區接壤,西南與雙流區(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毗鄰,北界新都區,西北界成華區,東與青白江區、金堂縣、簡陽市交界,是成都市中心城區。

總面積556.9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7.23萬人(2017)。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龍泉驛區

溫江區:別名柳城,被譽為天府之國的天府,是成都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成都平原腹心,東臨成都市青羊區,南與雙流區連界,西與崇州市接壤,北與郫都區、都江堰市相連,。

溫江區獲得“聯合國全球生態恢復和環境保護傑出成就獎”“中國最佳人居環境示範獎”“國際花園城”“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示範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等多項殊榮。

總面積2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0.86萬人(2017)。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溫江區

新都區:別名香城,地處成都市北部,四川盆地西部,屬亞熱帶溼潤性季風氣候。新都區是成德綿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地處成都城市發展北中軸線上,是“蓉歐快鐵”和“南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距成都火車客運東站、北站和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雙流國際機場都在30分鐘車程內。

有西部機電裝備製造工業區、西南石油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成都北部商貿綜合功能區、成都傢俱產業園、新都物流中心、中車軌道交通產業園等9大產業園區。

總面積49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0.12萬人(2017)。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新都區

青白江區:別名暫無,是成都中心城區之一,位於成都市東北部,距成都主城區25千米,東鄰金堂縣、南連龍泉驛區、西接新都區、北與廣漢市接壤。

青白江區1960年建區,因境內清白江而得名,是國家“一五”時期規劃建設的西南第一個工業區,四川省重要的冶金、建材和機械製造基地;是中國西部最大的鐵路物流樞紐,四川省唯一的鐵路貨運型國家對外開放口岸,也是蓉歐快鐵的起點。

總面積378.9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0.67萬人(2017)。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青白江區

雙流區:別名廣都,位於成都市四環路外西南,古稱廣都,西漢置廣都縣,隋改雙流縣,以《蜀都賦》中“帶二江之雙流”得名,2015年改置雙流區。東連龍泉驛區和簡陽市,南接眉山市仁壽縣和彭山區,西鄰新津縣和崇州市,北靠溫江區、青羊區、武侯區及錦江區。

總面積466平方千米(不含託管區),常住人口79.38萬人(2018)。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雙流區

郫都區:別名郫縣,位於成都市西北部,東北與彭州市、新都區,東南與金牛區毗鄰,南面與青羊區相連,西南與溫江區、西北與都江堰市接壤。是中國四川農家樂旅遊發源地,有豆瓣之鄉、蜀繡之鄉、盆景之鄉之稱;是四川省成都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重點打造的“電子信息和雙創產業基地、國際化都市新區”。

郫都區因“杜宇化鵑”的傳說,而又稱鵑城,既是望帝杜宇、叢帝鱉靈建都立國之地,又是古蜀文明發祥地;公元前314年,秦滅蜀後,以郫邑為郡縣,稱郫縣。有鵑城遺址、古城遺址、唐昌文廟等歷史遺蹟,望叢祠是世界蜀人祭祖的聖地。孕育了嚴君平、揚雄、何武、張俞等歷史名人。“郫筒酒”,“郫縣豆瓣”,“郫縣女紅”並稱為郫縣工藝三絕。

總面積438平方公里(不含高新區託管的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78萬人(2017)。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郫都區

新津縣:別名“南方絲綢古道第一站”,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南部。新津縣東接雙流區、南瀕彭山區、西臨邛崍市、北靠大邑縣和崇州市,是成都市的南大門。

總面積3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72萬人(2017年戶籍人口)。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新津縣

大邑縣:別名蜀之望縣,位於成都平原西部,與邛崍山脈接壤。東與崇州市交界,東南與新津縣毗鄰,西南與邛崍市相鄰,西與雅安市蘆山縣、寶興縣相連,北與阿壩州汶川縣接壤。歷史悠久,文化繁榮。風景秀麗,旅遊資源豐富。

總面積13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37萬(2016年戶籍人口)。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大邑縣

金堂縣:別名天府花園水城,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東鄰德陽市中江縣、南靠簡陽市和資陽市樂至縣、北接廣漢市和德陽中江縣、西連青白江區、龍泉驛區。

金堂縣是“成都平原經濟圈”內的重點發展縣和成都市“特色產業發展區”。中河、毗河、北河穿城而過,有“天府花園水城”之美譽。是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

總面積11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3萬(2017年戶籍人口)。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金堂縣

蒲江縣:別名暫無,位於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匯處,東鄰眉山市東坡區、彭山區,西靠雅安市名山區,南接丹稜縣,北連邛崍市。毗鄰天府新區,屬成都“半小時經濟圈”,是“進藏入滇”的咽喉要道,交通便利。

蒲江縣始建於公元554年,是宋代理學家魏了翁和抗日名將李家鈺的故鄉,森林覆蓋率50.8%,地表水達到國家Ⅲ類水域標準,空氣質量優於國家Ⅱ級標準,有“綠色蒲江·生態新城”之美譽。

總面積5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62萬(2017年)。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蒲江縣

都江堰市:別名灌縣,由四川省直轄,成都市代管,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邊緣岷江出山口處,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市境東與彭州市、郫都區、溫江區交界,西、北與汶川縣相連,南鄰崇州市;市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

都江堰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興的城市;在新石器時代就是古蜀先民聚居的地區,是古蜀國的發祥地之一。都江堰市以山、水、林、堰、橋渾然一體,體現城中有水、水在城中、“灌城水色半城山”的佈局特色,為此有著“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之美譽。都江堰—青城山在民國時期就列為川西風景名勝區。

總面積12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09萬(2017年)。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都江堰市

彭州市:別名彭縣,由四川省直轄,成都市代管,是成都北向交通門戶樞紐,南連新都區、郫都區、西臨都江堰市,東壤廣漢市、什邡市。

彭州處於成德綿經濟區中心、成渝經濟區發展軸的西北區域合作中心以及成都半小時經濟圈核心區,是成都市規劃發展的四個新型中等工業城市之一和龍門山大熊貓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旅遊帶的重要組成區域。

總面積14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24萬人(2018年戶籍人口)。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彭州市

邛崍市:別名臨邛,隸屬四川省成都市,自古為“天府南來第一州”,位於成都平原西部,川滇、川藏公路要塞, 邛崍古稱臨邛,系西漢著名才女卓文君的故里,始建於公元前311年,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是四川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邛崍市政府駐地臨邛街道是四川省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邛崍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市”、“省級衛生城市”、“成都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市”、“中國食品工業百強縣(市)”、“國家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中國最大白酒原酒基地”和四川省唯一以“食品飲料”命名的生產基地和成都市規劃重點發展的食品飲料工業基地。是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

總面積13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50萬人(2018年戶籍人口)。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邛崍市

崇州市:別名崇慶,由成都代管。 東鄰成都市溫江區和雙流區、南同新津縣毗連、西與大邑縣相接、北與都江堰市相依、西北部與汶川縣接壤。

總面積10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萬(2018年常住人口)。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崇州市


簡陽市:別名簡州、陽安、天府雄州,由成都代管,位於四川盆地西部、龍泉山東麓、沱江中游,距成都市區48公里,距重慶市區約220公里。北倚龍泉驛區、金堂縣,西連雙流區、眉山市仁壽縣,東南鄰資陽市雁江區、樂至縣,自古被譽為“蜀都東大門”。

簡陽素有“天府雄州”之美譽,是四川天府新區國際旅遊文化功能區核心區。

總面積2213.5平方公里(含成都高新區託管的4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7.6萬人(戶籍人口,不含高新東區)。

成都各轄區(縣、市)別名、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

成都簡陽市

朋友成都各轄區(縣、市)的別名還有其他叫法嗎?歡迎留言,方便下次完善,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