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塊11張?眾多影院推出“囤票”自救活動,底氣源於哪裡?

從1月24日影院擺停以來,也許不少人已經忘了上次去影院看電影是什麼感覺了,但相信

更的多人仍懷念那些與家人、朋友在影院渡過的愉悅時光。近日,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多個省市及地區的連續多日清零,相信距離我們取得“戰疫”勝利的日子已經不遠了,也相信距離觀眾重回影院觀影的日子已不再遙遠。

100塊11張?眾多影院推出“囤票”自救活動,底氣源於哪裡?

雖然目前全國影院大多尚未復工,但敏銳的人會發現,不少影院都推出了預售、囤票自救活動全國幸福藍海影城直營店推出100元暢影幸福套票,包含5張20元電子券,6張19.9元優惠券,普通廳通兌使用無需補。長沙星沙華潤萬象匯CGV影院推出88元購普通廳4張票,IMAX廳也僅需128元 。北京耀萊成龍影城房山店推出特效廳影片通用的119元購4張電影票,額外贈送2份46oz爆米花和3張5元賣品代金券。

有媒體認為,從當前民眾的態度來看,電影院可能是大家在疫情結束後,最後一批考慮和消費的場所。事實上,當下過度樂觀和極度悲觀的情緒都不可取,要知道雖然復工後就讓原有觀眾第一時間奔向影院觀影是不太可能,但也未必會顆粒無收,只是會經歷一段觀眾少、銷售額較低的過渡期


100塊11張?眾多影院推出“囤票”自救活動,底氣源於哪裡?

影院囤票活動憑藉超實惠的電影票價+賣品售賣優惠券,提前預售“自救”,這樣做可行嗎?畢竟此前有業內媒體提出,復工後哪些影片率先回到電影院變得非常謹慎,基本可以確定無論是國產大片,還是進口大片都不可能會選擇在過渡期來填補市場空缺。那麼, 什麼在給影院囤票自救的底氣加碼呢?又有哪些影片能夠引爆疫後觀眾的觀影熱情呢?

保利影業總經理張信生曾提到,疫情之後,要重振電影市場雄風,必須依靠好片。復工時一定要有一些重量級影片的支撐,才能吸引顧客到店,希望有關部門能在影片上映方面給予一定傾斜,以利於恢復市場信心,這一點十分關鍵。此外,中國電影市場也需要有更多優質的作品來刺激觀眾的消費需求,為電影的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動力。

泰久信息認為,在影院復工後的過渡期

,素以短平快搏擊市場的“批片”較大可能成為優選。特別是一部分成本較低、受眾情況良好的批片可能會最先回到市場,同時一些因“技術原因”或“介質問題”未上映的積壓片也有希望填補空缺。過渡期之後,海量待映新片存儲將再度形成以少數口碑上佳+市場突出的大體量影片牽頭,以眾多口碑上佳+市場表現良好的中等體量影片為基礎的新模式,進一步穩固推進行業快速向前發展。


100塊11張?眾多影院推出“囤票”自救活動,底氣源於哪裡?

批片方面,根據業內人士透露,近些年除了一些希望參與到分賬大片的A級水準影片,內地幾乎將世界範圍內口碑優秀的影片特別是一些在豆瓣和爛番茄的高評分影片全部買斷。從前年的《龍貓》到去年的《千與千尋》,再從《海上鋼琴師》和《美麗人生》,近幾年內地重映影片的質量和數量,包括內容和形式在不斷的變化,不再侷限於《泰坦尼克號》這類偏“情懷”的作品。因此,疫後不排除出於各種因素考慮,再加上政策放寬與支持,這些經典影片獲獎或將有機會在部分影城重映。

積壓影片方面,疫後民眾可能更希望看到平時極難在大銀幕看到的影片,特別是一些具有特殊意義和特殊類型的影片。這就給了那些成本不是特別高、題材獨特鮮明,卻因“技術原因”和“介質問題”而非因內容問題被擠壓下來的庫存影片爭取上映的好機會,如影片《中邪》。

與此同時,一些內地受眾穩定的積壓港片

也可能會迎來不錯機會,畢竟此前內地影市實際上留給香港電影的機會並不多。此外,還有一些早已拍攝完畢,但因個人原因而未能上映的一些影片,如:馮小剛的《手機2》、曹保平的《她殺》,其上映的難度已經小了很多,在特殊時期內,此類影片的迴歸正常上映對於很多積壓影片是最好的釋放機會。

過渡期之後,又有哪些影片能夠為觀眾帶來驚喜呢?泰久信息梳理了早前已定檔或年內待定檔的國產片和進口片,待映影片供給整體而言是比較充分的。據泰久信息不完全統計,除了春節檔的《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奪冠》等影片外,可能在今年上映的國產片還有百餘部,既有名導佳作,也有新人新作,從題材和陣容上看都挺值得期待。


100塊11張?眾多影院推出“囤票”自救活動,底氣源於哪裡?

知名導演方面,張藝謀三部,陳可辛、徐浩峰、曹保平各有兩部,陳凱歌、馮小剛、婁燁、田壯壯、管虎、李玉、賈樟柯、李少紅、陸川、烏爾善、程耳、陳沖有、陳建斌、張猛等都有至少一部電影在手。其中張藝謀三部包括此前臨時退賽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一秒鐘》,徐浩峰兩部包括早就拍完跳檔多次的《刀背藏身》,多年未出手的田壯壯也有《鳥鳴嚶嚶》。


100塊11張?眾多影院推出“囤票”自救活動,底氣源於哪裡?

港臺一線導演方面,周星馳的《美人魚2》、徐克的《摸金校尉之九幽將軍》、許鞍華的《第一爐香》、關錦鵬的《八個女人一臺戲》、陳木勝的《怒火重案》、邱禮濤的《拆彈專家2》、郭子健的《古董局中局》、陳正道的《秘密訪客》、彭發的《金禪降魔》、周顯揚的《真·三國無雙》、陳嘉上的《神秘寶藏》、陳德森的《征途》等。


100塊11張?眾多影院推出“囤票”自救活動,底氣源於哪裡?

新人導演方面,就近幾年的表現而言,常有黑馬電影冒出,有很多新人一出手就票房大賣,或是能請到明星演員加盟,作品同樣有好的賣相,甚至慢慢成為市場的主力。曾拍出《無名之輩》的饒曉志帶來了《人潮洶湧》,劉德華主演;曾拍過《機器之血》的張立嘉帶來了《獵狐行動》,梁朝偉、段奕宏主演。

此外還有演而優則導的處女作,今年可能上映的有賈玲執導的《你好,李煥英》、宋小寶執導的《發財日記》、常遠執導的《溫暖的抱抱》、塗們執導的《極惡不赦》等。

100塊11張?眾多影院推出“囤票”自救活動,底氣源於哪裡?


進口片方面,每年都有34部好萊塢分賬大片,以及幾十部來自各個國家(包括美國)的“批片”。分賬大片依然以續作、重啟、大IP等為主,類型主要集中在超級英雄、動作、奇幻、科幻、冒險、動畫。或將引進的大片有《花木蘭》、《X戰警:新變種人》、《黑寡婦》、《007:無暇赴死》、《速度與激情9》、《神奇女俠2》、《毒液2》、《哥斯拉大戰金剛》等。

雖然此前影院行業已錯過了春節檔和情人節檔,且在接下來的勞動節小長假、暑期檔也會受到不小影響。但從整體而言,2020年待映影片儲備還是非常充分的,真正的的難點在於,如何能在剩餘的時間和檔期內把所有影片的排映平衡好。

泰久信息“兜有影雲”智慧影院一站式解決方案將能幫助影院更好地掌握平衡,如基於貓眼、淘票票等市場反應大數據

能夠為影院科學排映提供依據,實時經營數據統計則能讓影院充分了解周邊競爭對手的影片排映情況並調整自身,更多詳情敬請關注泰久信息瞭解。

(圖文素材來源於網絡,僅用於學習交流,並不用於商業用途。如不慎侵犯您的權益,請後臺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