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打贏脫貧攻堅戰 走好鄉村振興路

長治:打贏脫貧攻堅戰 走好鄉村振興路

武鄉:鉚足幹勁

決戰完勝脫貧攻堅

驚蟄剛過,萬物生髮。武鄉縣豐州鎮聶村圪嶗灣種植專業合作社產業園區,50餘座大棚整齊排列、錯落有致,農民們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有序下田、分散作業,除草、鬆土、栽苗……“自打種起了大棚蔬菜,生活越來越好,去年一年就增收了萬餘元。”65歲的李金水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靠著勤勞與韌勁,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我們還引進花卉種植項目,有效帶動30餘戶貧困戶脫貧致富。”聶村黨支部書記李建偉說道。

面對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戰役,武鄉縣上下勠力同心、深處發力,吹響“衝鋒號”、發出總攻令,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不斷深化“3568”工作舉措,真切回應群眾期盼。脫貧摘帽一年多來,武鄉縣脫貧攻堅不止步,鉚足幹勁奔小康,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一幅奮力建成小康社會的嶄新畫卷徐徐鋪展: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0.9%降至0.07%;2019年1月,通過省第三方評估;2019年4月,省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貧困縣;榮獲“山西省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步步紮實推進,一項項舉措接續出臺,使武鄉脫貧攻堅更有力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更是“交好總賬”之年。在滾石上山的關鍵節點,武鄉縣制定了《2020年決戰完勝脫貧攻堅工作方案》,深化脫貧攻堅鞏固提升“3568”工作舉措。一個個變化清晰呈現,讓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更足。

立於海拔1900米山巒之間的韓北鄉坪上村,自來水入戶工程的順利實施,讓坪上村人圓了吃上乾淨水的夢,也徹底告別了“為水困、吃水難”的日子。這些天,上司鄉嶺頭村的“新農人”們陸續復工,接單、封裝、打包、裝箱……忙得不亦樂乎。網絡直播、微店銷售讓山貨成了網紅。“從窯洞搬進三室一廳的新房,家人還能在小區的扶貧車間工作,孩子們上學、交通出行都方便。”在縣城佳惠移民小區易地搬遷安置點,42歲的趙俊飛向記者講述著現如今的幸福生活。

武鄉縣堅決落實“四個不摘”“四個不減”要求,繼續深化全省脫貧攻堅“六大行動”,保持強勁攻堅態勢,凝聚強大攻堅合力,在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紮實推進清零行動,不斷增強辦事服務能力,聚焦聚力脫貧成果再鞏固、轉型發展再提速、民生福祉再增進。壯大扶貧產業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實施電商扶貧讓百姓增收致富,打造“三色”全域旅遊,發展現代農業讓縣域經濟提質增效,喚醒“沉睡”的集體資產讓農村釋放新動能,選優配強隊伍加大駐村幫扶力度……

武鄉,正在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奮鬥姿態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闊步邁進。

“扶貧車間”生產忙

繞線、插板、點膠、脫皮、焊吸……3月5日一早,壺關縣店上鎮店上村智慧農工服務站裡機器轟鳴,工人們戴著口罩、分散作業,有條不紊地忙碌著,開啟了一天的工作。

“每天早、中、晚都會給復工的工人測量體溫,對車間進行消毒,工人也要求佩戴好口罩等防護設備。”村委主任、服務站負責人趙學亮說,“扶貧車間”又變得熱鬧起來了。

自2月28日復工以來,村委會加強了車間內疫情防控管理,對所有進出工人進行防疫檢測,每天測量體溫,做好登記,確保疫情防控與生產兩手抓。

2019年5月,在全國總工會的支持下,店上村與廣東銀帆電子有限公司合作,採取“公司+扶貧車間+貧困戶”的扶貧方式,在村裡辦起扶貧車間,訂單生產各種變壓器、線圈等電子產品。產品用途廣泛,供不應求。目前,車間共有工位56個,吸納30餘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人均可增收2萬餘元。

“上樓住新房,下樓把活幹,黨的政策好,脫貧奔小康……”工人魏大姐一邊幹著手中的活,一邊向記者念起了順口溜,幸福的笑容掛在臉上。魏河春是店上鎮刁掌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她從刁掌村搬入店上鎮移民搬遷安置區,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進入“扶貧車間”工作,做到了照顧家庭、幹農活、上班掙錢“三不誤”,月工資達到2000多元。

“點業融合穩得住。”趙學亮介紹,在安置點規劃產業,全力實施後續產業及就業幫扶,可以有效鞏固易地扶貧搬遷成果。

位於店上鎮固村的山西傑鷹服飾有限公司是去年年底剛成立的扶貧車間,年加工生產能力為40萬套。3月1日正式復工。

“噠噠噠……噠噠噠……”寬敞明亮的車間內,兩條生產線全線運轉,工人們在縫紉機前做著手裡的活計,裁衣、縫絞、熨燙、訂扣……通過她們靈巧的雙手,一件件工裝服很快就製作完成。

固村貧困戶張翠花是車間的老員工,從上班第一天她就在這裡工作,“兩個孩子都還上學需要我照顧,愛人在外打工,我一直想找個離家近的工作,沒想到政府幫忙實現了。”她現在每月收入2000多元,這樣的日子讓她與家人對生活充滿了憧憬。

“我們全負荷生產要達到4條流水線,雙針機、電腦繡花機已經預定成功,馬上投入使用,可以吸納更多貧困戶就業。”企業負責人馬小珍說。

為達到“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工作目標,壺關縣店上鎮已經成立了3個“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90餘人,目前已經全部復工,同時將繼續加大招工力度,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工資性”穩定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