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指直接從事教學者,學校把管理、工勤,後勤人員跟教師同條件核算績效,你怎麼看?

夏雪161109242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第一線教師承擔起這個繁重又光榮的工作。校衰我恥,校興我榮。教學質量好壞,是衡量一所學校興衰的標準。好的學校,一定是教學質量槓槓的。

學校又是一個大家庭,有勞動分工,後勤的,工勤的,門衛的(以前有很多老教師去當門衛、管理收發室)……正因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才推進了學校的工作與生活朝正常軌道邁進。

門衛負責校園安全,飯堂保證學生營養飲食,天天向上。在學校裡,不可缺少的崗位。

不過,至於績效獎分配不公,以筆者之見,確實有些學校或多或少存在。有的門衛居功自傲,他們過通過關係進來謀職。連教師進大門,愛理不理的。甚至有的學校,連教職工都沒有校門鑰匙🔑,進門還得看臉色。

以上,已經提至,學校的每一個部門都很重要,但是,最為重要的還是奮鬥在一線的授課教師。沒有了教師,沒有了教學質量,學生擇校就讀。其他部門都要解散,或者說,什麼都不是。

因此,績效獎對一線教師有所傾斜,這應是之前一個初衷。後來操作中,慢慢偏離軌道,越來越不像話時,自然就有教師心中不滿。

當然,作為學校領導,明確績效獎發放的精神和要求,深入領會,再滲入人性化的關懷。才能使績效考核獎的發放工作,日臻規範化,科學化,人性化。

順祝,三八婦女節快樂!


江畔秋風


我是學校財務人員,管著工資、社保、決算、預算、事業統計、經費統計、工資統計、人事統計、教師信息管理、事業單位年報……,還有20多個系統、APP,還有8節體育課。學校、教體局、人社局、稅務局、銀行不停的跑,每年從正月初七忙到大年三十,假期週末加班是常態。我多次向校長辭職,想當一個純粹的一線教師,可是校長都不同意。


歷史愛上地理


許多老師都是一崗多職,你比如說我吧,我在總務,學校的機房歸我修,我多次提出來我不幹了,校長為了節約經費,還是讓我幹,也不好太頂,我教授學校裡的信息技術,數學,還有總務處的各種報表,資產管理,等老了,才明白,都是當年愛逞能,帶來的不良後果,我真的想安安穩穩的教書,總務有一些活,一般老師幹不了,還自己覺得自己挺清高,就這麼個情況。


zqzhg


可能提出問題的人真的在學校裡面只做了這份工作,而沒有做其他的工作,所以他感覺到自己有些委屈。

2012年到一個新單位去工作,新單位裡面剛開始,存在的工作比較複雜,雖然是單位比較小,但是屬於縣級學校裡面包含的財務,校產,電教,後勤維修,學籍管理都由我一個人完成。

唯一沒有做的就是教學工作,一年下來只休息了兩天,一個是八月十五,一個是大年初一,說句實在話,比天津教學老師累多了,一直忙到年初夕。

當然在有的學校裡面,後勤工作可能還是比較輕鬆的,有的人的確沒有從事過後勤工作或者從事一些比較複雜的保障工作,所操心費力以及平時加班遠遠超出了正常的課堂教學工作,課堂教學工作最大的難點在於有各種屏蔽,關鍵時候非常難看,後勤工作無非是坐在背後的一些工作,沒有人盯著,也沒有好和壞之分,但是大量的時間必須用上。

有的時候,幹了接近10年的後勤工作,感覺到還真的不如在一線教學的老師。

比如說這幾天正忙著做學校單位裡面的每一年度的決算工作,再過三四天要做經費統計工作,還有其他稀奇古怪的一些工作,基本上能夠忙到大年三十之前。

有些事情真的不是有的朋友考慮的那樣,其實後勤工作也不是那麼簡單。

工作都不容易,都不要互相攻擊的好。


義誠老師


這個問題很奇葩。

學校是一個高速運轉的機器,教職員工都是這個機器上面的零部件,缺少一樣都不行。你說你一線教師很牛,站在講臺上指手畫腳、揮斥方遒,你說你成績很好,全校第一,全市第一,全省第一,哪怕是全球第一,如果沒有工勤、後勤、管理方面的配合,你能保證你的學生吃的到飯嗎?安心的學習嗎?能德智體全方面培養能力嗎?

很顯然是不可能的,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每個人在社會上、在組織內部、在團隊裡面都有明確的分工,如果是多餘的,學校領導早就把工勤、後勤全部開掉,能省則省,能不花錢剛不花錢。一線教師固然在學校的地位很重要,離開了其他職工的幫助,你也是玩不轉的。

我們不必鄙視做職工的,他們是普通勞動者,也在憑著自己的本事和辛勤的汗水掙著他們應該掙到的錢。教師也是普通勞動者,也靠自己的教學本事,在掙錢養活自己和家庭。在此基礎上,人人是平等的,績效考核也應該平等對待。

一個優秀的教師,在教師的群體中他的智商要稍微高一點,情商也稍微突出一點。常常能夠跳出自己的班級、自己的學校、自己的區域,放眼全省、全國甚至全世界,所以他才有學術上面的進步,才有教學技藝上面的提升。而普通教師斤斤計較於個人的得失,看不到長遠的利益,看不到提升自己技能的好處,滿足於家長裡短,滿足於得過且過。這就容易給自己帶來痛苦,也容易和不如自己的人進行比較,越比較越痛苦,越比較越傷心,越比較越感到沒有前途。

優秀教師就不是這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把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勞動,著眼於他所研究的領域,追求精益求精,不滿足於自己目前的現狀,想方設法改善自己,提升自己,卓越自己。

因此,多提升自己,多為學校著想,努力把自己的成績變得越來越優秀,開拓自己的眼界,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經濟效益,人就會活得很灑脫,活得很愉快,活著很有人味。


鳳凰起舞讀書匯


不同人員同條件核算績效工資是錯誤的!必須徹底改正!

我們這裡是在2019年1月1日開始實行績效工資的。績效工資分為基礎性和獎勵性兩部分。基礎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崗位職責等方面,佔績效工資總量的70%;獎勵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工作量和實際貢獻等因素。

績效工資就是為了充分發揮其分配的激勵導向作用。學校裡要按照實施辦法,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完善內部考核制度,根據教師、管理、工勤技能等崗位的不同特點實行分類考核。”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教師、管理人員、工勤人員、後勤人員的績效工資是完全不同的。

其中,校長的績效工資納入基礎性績效工資統一發放。而校長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有特別的規定。按照學校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平均水平的1.4倍設立。主要是他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比普通教師高出40%。

下面我們以2009年剛剛開始實施績效工資時的標準進行比較。這是某貧困縣的管理人員的基礎性績效工資標準參考如下:


下面是該縣教師的基礎性績效工資標準:

下面是工勤人員的基礎性績效工資標準:


從以上三個標準表格中可以看出,管理崗位正科級21年與專技人員中級崗位21年的基礎性績效工資相差不大,而工勤人員16年以上年技術工四級的相差卻是很大的。這個70%基礎性績效工資不同,那麼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也就不同。

同時,也有規定,在績效工資分配中,“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幹教師和有突出貢獻者傾斜。”這就是說,誰的工作量大,誰的成績好,獎勵性績效工資就會比較高。

分配辦法應該是經過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之後,由學校領導班子集體研究,報學校主管部門批准,並在本校公開,才能符合要求,違反此項規定教師可以向上級領導反映。

總而言之,特別是獎勵性績效工資的考核與分配,不同人員是不近相同的,需要區別對待!

(以上內容只是個人的觀點,不足為據,僅做參考。)


中小學教育者


中小學校是事業單位,按照事業單位的管理模式,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中小學校屬於專業技術類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不能低於75%。嚴格意義上來講,這75%的專業技術人員,才是真正的教師,是在教學一線承擔教學任務、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員。而管理人員、工勤人員雖然在教學機構工作,卻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因而其待遇和管理方式是與中小學教師是有差別的:管理人員執行的是從管理十級一至到管理一級的晉升道路,而工勤崗位人員是從初級工幹起,一直晉升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當然,高級工以上比例名額太少,能評上也不一定能聘上。

實際上,在中小學校,普遍可以看到,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後勤服務人員,甚至門衛、宿管,都和一線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一樣,評職稱、發績效,擠佔中高級職稱名額,績效甚至比辛辛苦苦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師還發的比例高。一線教師為此大感不公,這裡面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

首先來說管理人員。學校的管理人員,都是從教師隊伍選拔出來的,只有極少部分來自教育主管部門及其下屬事業單位,尤其是副科級以上有職務級別的中小學校。這是因為,一般來講,中小學校級別都比教育主管部門及其下屬事業單位低一至兩個級別,中小學校管理人員極難提升職務級別,而教育主管部門及其下屬事業單位領導幹部提拔機會較多,經常因為職位緊張,空降學校任職,這種現象還是非常普遍的。

以縣區為例,教育局及教研室、督導室、項目辦等都是正科級單位,而中小學校除部分重點外,要基本上都是股級,充其量也是副科級。這些學校的管理人員,只有一把手有級別,相比職稱晉升,管理職位晉升更慢,因而大多都是“雙肩挑”,在管理崗位工作,同時還評著職稱,還有優先權,各學校的高級職稱,基本上都是老資格的校長副校長,一般教職工很難評得上。除一把手外,其他班子成員基本上連級別都沒有,要不評職稱,根本就沒有活路。因而無論是一把手,還是班子成員,中小學校的管理人員,只要是評職稱的,都要求從事一線教學工作,而且必須滿足一定的教學任務量。因而現在除一些大的學校有一些專門的管理人員,其他學校即使是校長,也都一週帶幾節信息課等,就是這個原因。這樣,這些管理人員就可以和一線教師一樣,評職稱,發績效了。

下來再說說後勤輔助崗位。按照現在事業單位改革要求,後勤輔助崗位要求實行市場化、社會化,學校的食堂人員、門衛、宿管等要麼由企業、個體戶承包,要麼僱傭合同工負擔。這在一些管理規範的學校,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了。但在一些小一點的學校,由於學校經費有限,教師又超編嚴重,後勤服務崗位,都是由一些已經評定了中高級職稱,自覺沒有發展前途的教師主動承擔,他們本身就是教師,而且都是評了職稱的教師,自然和一線教師一樣待遇。在實行了“縣管校聘”制的學校,後勤服務崗位是由競聘失敗的教師暫時充任,一邊從事後勤工作,一邊學習培訓,等待在下一次競聘工作中重新走上講臺。

因而,雖然在中小學校存在管理崗位、後勤服務崗位擠佔職稱、績效的現象,這都是有原因的,雖然對主要承擔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主課教師不公平,但是卻是暫時無法徹底改變的問題。目前,對於這種不公平的現象,職稱評定工作從一線教學工作量上做出了限制,人社部門也從事業單位後勤服務崗位不斷完善改革措施,相信今後的管理會越來越規範,越來越符合公平公正原則。


職言管語


每到績效工資的問題,總是討論最熱烈的,也難怪,涉及到錢的問題,這時候誰都不肯退讓了。分享兩個案例,大家可以評一評。第一個案例:去年某區增發績效,均數一萬八。注意,是增發。某校校長決定仍然按照績效分配方案來發。於是教學負擔重的,比如班主任,年級組長,教兩個畢業班主課的等等,最多的拿到三萬。一些課務少的,沒什麼教學成果的,比如後勤的,非考試學科的,自然拿的少了,一萬出頭。有一位經常請假,課務少之又少的,只拿到九千多。發放完畢後,問題來了。這一部分均數以下的人紛紛串聯,聯名上書,甚至去教育局上訪。鬧得不可開交。第二個案例:今年,區裡又增發了,均數一萬九。因去年吃盡苦頭,校長決定,只按照出勤一項考核,於是,全校絕大多少都拿了均數或以上,包括後勤的的,閱覽室發發報紙的等。只有極少數請過病事假的扣除了小部分。於是天下太平。那麼,問題來了,你們覺得,這兩次的方案,哪一種更合理?


煙雨江南0237


專任教師和行政人員身處不同崗位,承擔不同職責,有不同的考核要求理所當然!但教師們又覺得自己錢拿少了。這種狹隘的心態實在是可笑可厭!

我有教師系列職稱,也有行政職級,目前主要做行政工作。就我所知,安心上課的專任教師一週8-10節課,沒課可以不來。其他不說,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是完全沒問題。行政人員天天上班,經常加班。我今天的中飯是13:00吃的,14:00繼續工作,晚飯是21:00回家後吃的,孩子的作業輔導啥完全是浮雲啊浮雲。

學校一個學期18周,19-20周為考試周,專任教師考試周沒有監考任務也是不來的。行政人員天天來上班。

學校假期有各種瑣事,招生啦,維修啦,三下鄉啦…專任教師都是不參加的。行政人員都是要到位的。這個暑假我下鄉2次,不算多,隔壁做學工的同事在鄉下帶著學生待了半個月。至於假期開會和巡視工作,我們已經當作常規工作看待了。

此外學校還有一些其他的臨時性工作,比如現在在迎新和軍訓,輔導員老師被要求24小時在校,專任教師是不必的。有時有突發事件,比如學生失聯,陷入傳銷組織等,部分行政人員也是要24小時在崗,專任教師也是不必的。

教師收入要增長的呼聲不斷,可以理解,但這樣的工作時間和勞動強度,行政人員又有誰理解呢?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都沒錯,但不要忘記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用戶2295104208110


大學裡的情況是這樣的:教師有課時考核,和科研考核。而行政人員只有出勤考核。行政和教師人數是一比一。教師完不成就拿不夠績效工資,行政人員是旱澇保收的。所以教師們有意見,不安心本職工作,外出賺錢。這在大學裡是普遍現象,這就是教育搞不好的原因吧!到了我們高職學院就更慘了,教授的績效不如副處,副教授不如科長,所以教授們也去爭取當官。大家看看這就是我們的教育現狀,教育不以教師為主,而是以行政為主。導向問題。最近有體育老師說:中國足球要想提高,就要把足球項目考核列入高考範圍,馬上就會有效果。我覺得有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