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體書法是要注重細節還是真情流露?

袁文翔


相比較小楷注重細節,大楷氣勢最重要。如同一個公司,總裁只須把控大方向,小員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形神俱備是書法的最高追求,精氣神才是書法的精髓。而精氣神的背後是對傳統文化,儒釋道及諸子百家的修養。諸君請看王羲之、蘇軾、黃庭堅、趙孟頫等哪一個不是對儒釋道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本人至初一始寫書法,後又在中國美術學院深造,十五年來終未入門。我是後來研究了易經道家等學問,方才有如夢初醒之感。所以這方面我頗有一點發言權。下圖是我工作室的對聯,請諸君指教。

庚子年二月十八

易道堂主謝正蒙記



杭州易道堂


做真如草,平淡之中見硬功。加強字外功。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騎破車磕瓜子


這是我初練的楷書,請師友們指正





祥和安定


兩者都需要,但有邏輯上先後,先注重細節,然後再真情流露。不注重細節,就成就不了楷書的“唐法”;沒有真情流露,就不會有顏栁歐趙四大家,大家都是一手“鍾繇”體。

不僅是楷書,任何書體的學習都是一樣。要學習經典,師法古人,但又不是為了去複印經典、背古人書,這就是學古而不泥食於古。我們臨帖的目的,是借鑑他人的法與技,汲取“方法論”層面的東西,並且從中啟迪智慧、啟發覺悟、拓展審美,提升個人對書法規律性的認知程度,因此臨帖只是方法、途徑和手段,並非最終的目標。

細節決定成敗。楷書作為“法度”精神最顯著、“法度”內涵最系統的書體,具有較強的“規矩”約束,在筆字章法都有相對謹慎的要求,不過細過實的經過學習訓練,是寫不好楷書的,尤其在初學階段,必須有板有眼、強制規範。

當寫到一定程度,技法、審美、理論積養都有一定厚度了,就應關注於個人風格的融塑(亦即個人的真情流露)。書為心畫,個性才是原創之美,也是書法家的藝術標籤。一流的書法家肯定不會整天去臨九成宮,非要寫得一模一樣不可,他的主要精力肯定要放在個人風格的塑造上,在學習經典的基礎上求個性突破,除了技法技能之外,主要是文化與性情的因素。

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細節中包括情感


汝州王國成


注重細節


龍山半人


楷體是個細工活,要知道楷書一筆有誤滿盤皆廢,所有楷書是個注重細節的一項工作,楷書不同於草書,需要釋放激情,狀態激昂,

有一點需要書法愛好者注意點就是寫楷書不能寫的過於僵化了,啟功先生有云:楷書宜當行書寫,行書宜當楷書寫,就是避免了程式化,僵硬化,提現出書法愛好者的個人精神面貌。


鹽阜九翼


楷書對細節要求比較高


駱華先生


我認為初學注重細節更重要,最近我讀了幾種楷書的貼,又買了很多書,發現每種書體都有他獨特的筆法,比如歐楷與顏體,褚遂良,都是楷書,味道孑然不同。對於初學者,一定深入每種書體裡面,仔細去讀,去看,每一筆每個畫的細節,從中得到精華運用自己的身上,要自己快速掌握。。什麼時候到了掌控自如了,便可以去找情感。[呲牙]


甜辣辣


語言是詩歌的本性!

文字是書法的本性!

寫字與書法,

實用與欣賞,

是犬牙交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

書法脫離實用純藝術論是一刀切。

絕對化是思維僵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