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交易的痛苦時間再縮短一點

期貨交易雙向帶槓桿,大部分人的交易都是屬於長短結合的方式,根據統計數據,能夠維持長期穩定盈利的人鳳毛麟角。按照去年期貨大賽實盤參與數據顯示,最終盈利的賬戶不超過1/4。大部分的交易不盡如人意,也可以說很多交易者長期與痛苦相伴。


在人的主觀感受中,快樂也總是短暫的,而長期伴隨很多人的是後悔、無奈、糾結這些負面的情緒,交易也通常把這種情緒放大,以至於影響到交易者的正常生活。


要想在交易中獲得樂趣,取得成就感,必須減少負面情緒對交易的干擾,否則交易不會回到一個正常的水平,甚至長期處於一種被壓抑的狀態。即使有再好的技術分析和執行,如果你心理技巧不過關,長期的盈利是很難做到的。


你無法抑制情緒,無法客觀看待市場,一旦行情變化,你也很難說服自己及時出場。


交易中的負面因素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貪婪

韋氏詞典將其定義為“對財富或利潤過度的或無節制的、通常應受譴責的佔有慾”。貪婪是一股極其強大的力量,強大到可以壓倒常識、風險規避、謹慎、邏輯、對過去教訓的痛苦記憶、決心、恐懼以及其他所有可能令投資者遠離困境的要素。貪婪時常驅使投資者加入逐利的人群,並最終付出代價。


恐懼

在投資領域,這個詞並不代表理性的、明智的風險規避。相反,恐懼就像貪婪一樣,意味著過度。恐懼更像恐慌,是一種過度憂慮,妨礙了投資者採取本應採取的積極行動。


動搖

投資者往往在貪婪的驅使下,輕易地摒棄或忽略了以往的教訓,並擁有 “極端短暫的金融記憶”,使得市場參與者意識不到這些模式的複發性與必然性。


從眾

從眾的壓力和賺錢的慾望致使人們放棄了自己的獨立性和懷疑精神,將與生俱來的風險規避拋諸腦後,轉而去相信毫無意義的東西。這種情況發生得非常頻繁,是某些固有因素而不是隨機因素在起作用。


嫉妒

無論貪婪的負面力量有多大,它還有激勵人們積極進取的一面,與之相比,與別人相比較的負面影響更勝一籌。


一個在孤立環境下感覺快樂的人,當他看到別人做得更好時,可能會變得痛苦不堪。在投資領域,投資者大多難以坐視別人賺錢比自己多這一事實。人們怎麼可能每年賺16%不開心,賺3%反而開心呢?答案是我們都有與別人相比較的傾向,這種傾向會對本為建設性、分析性的投資過程產生不利影響。


醫學實驗已經證明,當人處於緊急、危險或者複雜情況下,大腦血液會湧向下垂體,本能和潛意識會主導人的意識,人就會被動物本性所驅使,大腦皮層受到壓抑,理性思維喪失。下垂體的本能區的情感包括的包含短視,急功近利和自私等。


理性區是人類後天的,脆弱的,需要反覆磨練的。這意味著:一是在緊急時刻,人是不理智的,而且本性如此;二是要保持高貴的人性,請讓下垂體區放鬆警惕,為他建立防火牆。


著名的《交易心理分析》(Trading in the Zone)(馬克·道格拉斯著)中有這樣的分析:


交易者通常對交易有著很高的期待,希望從交易中獲得持續盈利以期“以交易為生”。但是,除非你的交易方法效率非常高、而且你非常有原則,否則大多數人都會經歷“盈利差距”。任何人只要足夠幸運,都能打開交易平臺,點擊幾個按鈕就發現自己有盈利。“盈利好簡單”是很多交易事業的開始,但是很快他們就會發現,資金虧損的速度比盈利更快。


一個盈利的交易者才會懂得,每一場交易的結果都是不可預知的,只有交易結束,盈利還是虧損才成為事實。在交易中,最不應存在的是交易者自己的期待和情緒。只有當眼光放在大局上,你才不會對某一場交易非常上心,從而將自己的情緒抽離。任何一種技術分析方法,比如價格走勢等,都不會告訴你之後市場會怎樣,這些分析方法只是幫助增加一系列交易的盈利概率而已。


每一個交易結果都是隨機的,你永遠無法通過任何方法提前知道結果。價格分析也只能告訴你過去和現在的市場是怎樣的。接受交易結果的隨機性,交易才更加持久。交易的隨機性並不影響你長期處於盈利狀態,你所掌握的技術方法和模式會一直成為你的優勢。交易結果是隨機的,也因此思考盈利的概率,不對每一場交易抱以期待,交易者才能保持客觀的心態去分析。


總之,交易心理的完善,本質上是艱難的磨練人性的過程,讓自己減少衝動、短視和急功近利。當人的意欲完全平息冷卻,智力才能完美工作,才能清晰客觀,訓練你的理性思維能力練心和學習知識一樣重要,甚至很多交易者將心理的修煉與人的修行緊密聯繫在一起。


讓交易痛苦的時間短暫一點,讓自己儘快建立一套有效的交易體系,把負面因素影響和干擾降到最低,才能讓交易體系正常的運轉,發揮更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