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堅持黨的領導 推動國企做強做優做大

堅持黨的領導 推動國企做強做優做大

張菊霞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要求,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在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下,國有企業的方向性、大局性以及經營管理重大事項的落實和實效問題必須依靠黨的領導來保障。將黨組織的戰略管控與運行監督權限融入企業治理和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必將穩固和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與抗風險能力,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促進國有企業戰略使命的實現。

將黨的領導融入企業組織架構的設計與運行

股東(大)會是企業最高決策層,聚焦企業價值的“頂點”,企業價值的實現投射向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三個利益“角位點”,形成類似於“三角形”的相互制衡關係,“頂點”和“三角形”構成“錐形體”,這是企業治理結構的標準模型。國有企業黨組織通過考察任用和考核董事、監事和經理層的領導人員,以及研究討論與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運行機制密切相關的重要規章制度,確保董事、監事和經理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任職條件,並在各自的權限範圍內依法履行職責,真正形成決策、執行和監督相互分離的機制,避免三個利益“角位點”的重合,起到支持和穩固“三角形”的作用,保證控制國有企業發展戰略實現和收益的作用。

企業內部機構是企業的職能部門,配合治理結構貫徹落實企業的經營計劃,企業內部機構的設計、權責分配合理與否,最終影響企業的安全性和成長性。因此,黨組織應從企業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綜合考慮企業性質、文化理念和合規管理要求等因素,研究討論企業內部機構設置的合理性以及各機構職責權限的明確、銜接與制衡關係。要特別關注可行性研究與決策審批、決策審批與執行、執行與監督檢查等不相容職務的崗位職責的分離要求,考量各機構職能分解的科學性,崗位的權限恰當與否以及相互關係,確定設置的內部機構能夠形成相互銜接、相互制衡與監督的內控體系工作機制。

在企業根據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運行效果對企業組織架構設計與運行進行優化調整時,黨組織研究討論企業組織架構的調整方案、制定與修改重要的規章制度,確保企業治理結構與內設機構的科學決策和良性運行機制,實現國有企業的發展戰略。

黨的領導與國有企業的合規管理同向發力

黨的領導涵養企業的政治生態,增強合規管理全面覆蓋的實效。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通過制度化、經常化、規範化的組織生活,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國家發展戰略,使黨的方針政策進企業、進頭腦。嚴格把握用人標準,培養企業負責人聚焦主責主業的政治意識,發揮領導幹部的表率作用,營造“人人是環境,個個是生態”的良好氛圍,增強企業全員全面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

黨委的合規審查應涵蓋規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改革方案等制度制定環節。包括“三重一大”事項的經營決策環節和生產環節重點流程的安排,涉及市場交易、安全環保、產品質量、勞動用工、財務稅收、知識產權、商業夥伴以及其他重點領域,以防止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

黨組織的合規監督考核以及依法依規處理合規風險事件負責人和履職人員是強化合規管理的重要防線。黨委把合規經營考核納入企業負責人、董事、監事、經理、企業內設機構及所屬單位負責人等的年度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對企業員工合規職責履行情況進行評價,並將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幹部任用、員工考核等的硬指標。對於違規經營管理後果嚴重的,向上級黨組織報告,依《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予以處理。

(作者系甘肅農業大學財經學院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