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你話越來越少?

軌跡留香


關於這個問題,我說一下我的感觸:

1.初中

剛上初中那會,我是個出了名的愛說話,不論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總是能嘮很久。那個時候,特別喜歡說話聊天,特別喜歡熱鬧的地方,在安靜一點的地方待不了三分鐘。那個時候特別害怕孤獨,所以總是會想讓氣氛熱鬧一些。



2.高中

上高中那會,大家都是新面孔,互相不認識,所以很少一起結伴同行。慢慢的,從害怕孤獨變成了習慣孤獨,也更加喜歡獨處。從一個“話嘮”變成了一個安靜的人。



3.大學和工作上大學和工作的時候,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熱鬧非凡。如果初中那時候的我看到這麼個景象,早就衝過去了。但大學並沒有,反而更加喜歡安靜,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學習,看風景……工作時不得不參加一些應酬,但是內心還是喜歡安靜,一個人,安安靜靜的。



一路走來,從一個話嘮變成了一個習慣沉默的人。至於是什麼原因讓我成為了現在的自己,我想應該就是孤獨吧。獨處讓一個人變得沉默,也讓一個變得更加強大。


悟空呀


小時候我也是古靈精怪的孩子,愛哭愛鬧愛笑,6歲那年家裡才有第一臺黑白電視,當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聚精會神看電視時,我會留心把演員的表情和臺詞記下,偶爾在父母面前來個即興表演。記得有一次看了部外國電影,裡面有個女主號稱“神奇老太”,她百變精怪,看了那部電影之後,我爸也笑嘻嘻的給我取了個外號叫“神奇老太”

小學階段我漸漸意識到由於家貧而遭受到來自親戚和同學的譏諷和嘲笑。父親3兄弟,大伯二伯靠做鄉村醫生和做生意過上了好日子,我爸拖家帶口依舊掙扎在溫飽線上。有次生病我爸帶著我去大伯家看病,正值飯點大伯一家剛吃完飯,當時的堂姐看到我爸和我走進她家門,趕緊用蓋子把桌子上的剩菜遮住,防我們跟防餓死鬼一樣。不光親戚,鄉里鄉親對我家都是嗤之以鼻,班上的同學也極少願意跟我玩。4年級開始,心裡頭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見到人不再愛打招呼了。

初中,家裡兄弟姐妹都紛紛輟學打工,只有我一個人還在拿家裡的錢讀書,於是我成了父母和兄弟姐妹眼中“吃白食”的人。每年過年,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時候,我都是大家群嘲的對象。我說一句話,被群嘲說話不過腦子;我花5塊錢買一個果盤,被譏諷不會掙錢倒挺會花錢;我花30元給自己買件無袖的冬季背心,被我媽罵了一個星期。我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在這個家裡我是說多錯多,做多錯多,“吃白食”的人總是不被待見的。後來,我把一切都看在眼裡,但不再發表自己的言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等到我上大學,我發現我有點自閉了,一句簡單的話,從我口中竟然很難表達清楚。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出問題了,但我並不想改變什麼,因為我發現我的世界挺好,雖然孤獨但很簡單,不必陷入複雜的人際關係當中。於是,整個大學期間,我不參加任何社團活動,也不刻意結交認為日後對自己有用的人脈。

工作之後,辦公室關係很微妙,由於跟同一辦公室的人都是平級,除非工作上需要溝通,否則我也能一天不說一句話。

那麼多年,我發現我已經形成了一種“說多錯多,少說話多做事”的自保方式。初中時青春期遭受來自家人的群嘲,對我著實是影響深遠。



湘南寶媽記


我發現,我說話少,一方面是因為沒有共同語言,讓我找不到接著聊下去的入口。本身性格也有的內向,也不會主動的參與進來,讓別人感覺我是很少說話的人,另一方面是我很呆,組織語言反應能力沒有別人快 。

現在出來在外面工作,在家父母親戚都說我的話少,還是跟以前一樣說話少。我在外面工作跟同齡人說話也不少,在家說話少是一年回家就那麼多一次,對於其他事情我是沒有過多的去了解。跟親戚聊天他們聊的都是家長裡短,跟我經歷過的完全不一樣,完全不知道怎麼聊。所以只能保持沉默,他們說什麼只能微笑的回應。



說話少原因也大概是我的冷淡,冷淡的一個效應是呆滯,反應緩慢,大腦放空。以前有一個好朋友對我說,在他曾經偷偷看我,覺得我眼裡空洞,好像在想什麼事情一樣。好幾次跟他擦肩而過,他都覺得我彷彿獨自一人行走在荒野之中。我也得承認,我確實和自己內心世界相處很多,常常一個人幻想,思維很活躍,有時候情不自禁,有時候也和自己打架。


回想一下,這麼多年來,甚至更久的時間,我一直活在自己營造的小世界裡面。所以帶來壞的一面大概就是喪失熱情,對外界不感興趣,也會讓別人覺得不可親近。以前有一個心理老師忠告,每天只能在規定的時間打開那扇門,看一看自己,然後立刻關門,不然就容易崩潰。有時候,我就是沒有關門。有時候,我也會很熱忱,話一下子就變多了,因為我關心別人,希望瞭解別人。於是腦子就轉的快了,話語總是來自於思考。


時間的流浪者wo


是什麼讓你話越來越少?

我是因為家庭因素、人生經歷這些才導致我現在越來越少說話,記得小時候我也是話嘮,還總喜歡問為什麼?但隨著年齡的增大話越來越少了。

我讀小學的時候話也很多的,但到初中以後話就越來越少了,我們那時候去讀初中要從家裡面帶生活費的,每十天最低30元,但由於家裡面太窮,父母每次就只給25至30元,這樣就只能吃飯,其他的東西根本就沒有錢買了,其他同學每次都是50元,每次去上學他們都坐車去,雖然只是2元車費,但我只能走路,在學校裡面,他們每天晚自習下課以後都會買一個麵包,而我即使在餓,也只能忍著,有一次幫忙同學買麵包,結果拿錯了,還被小賣部裡面的老闆,其實她也是老師,被她當小偷在那裡教育我,雖然我據理力爭,但沒有用,當時很多同班同學看著,就這樣我越來越自卑,也越來越不喜歡和同學們交流了。說話也就越來越少了。(我學習成績一直在前十)

後來初中沒有讀完就輟學了,就開始打工,由於自己自卑的原因,很少與別人交往,一個人一直流浪,所以至今還是單身,由於單身每次回家父母都會逼婚,在看看曾經的那些同學老鄉,感覺自己更不如他們,所以更不喜歡說話了。

不說話的原因有很多,我說話越來越少的原因就是這些,在初中以前,我一人可以舌戰幾個都沒有輸過,現在無論和誰說話都只是問答。


我是007


無論在單位,還是在家,平時我的話很少。記得早幾年流行qq聊天時,同學們因為我不熱心聊天,把我從好友中去除。我說我不嘉歡說沒分量的話。的確,平時人堆聊夭的內容大都是一些缺水準的庸俗話題。什麼男長女短,誰的後臺硬,誰會來事啦,誰家大人官做得大,誰家小孩怎麼樣,誰家老人過生日二哥給的禮薄啦,諸如此類,兩耳聽得非常無聊。所以,常把自己置身圈外,好騰出時間乾點自己喜歡乾的事,顯得很不合群。


天赦


越長大越孤單。

十年前,我還是嘰嘰喳喳話不停,越是陌生人話越多,越活躍的人,很多人都覺得我活潑外向。週末不上班的時候也宅在家裡,逛街、吃飯、看風景。不管心情好或差都會在QQ空間裡表現出來。

十年後的今天,我結婚了,生了孩子。辭職在家。帶孩子,做飯,做家務,也不再像之前生活的那麼隨性,每天沒時間出門,身體也變差了,經歷了更多人情事故,慢慢就不想說那麼多了,也懶得說那麼多無聊的話了。





軒媽咪


針對這個問題我說說我的看法,我認為是壓力讓我們的話變得很少。

作為年輕人的我們本該好動,陽光四射,無話不說,無話不談,可是我們現在卻都變得話少了,甚至有的人都不說話了,我們的朋友都說我們變了,可是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們為什麼變成這樣的。

“壓力”這個無處不在的存在,壓的我們喘不過氣來,每天不停的工作,下班了累的躺下就想睡覺,睡起來了又要開始去上班,人累心更累,朋友怪罪我們不聯繫他們,說我們變了,話少了,也不去找他們,可是誰都很忙,都在為了明天努力。有時候我們還可以聚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可能這時的我們也只會做個聽眾,從來不會去發表我們自己的看法,因為我們害怕自己說錯話,也不知道我們應該說什麼是這個社會改變了我們,我們一直都想魚躍龍門,可是事實上我們每次都只能順勢而流。

所以說讓我們說話少的是壓力,壓迫我們成長的是社會。


哭泣的雲


我很想在這裡談談我的看法,在工作當中,很多人似乎有一種不喜歡說話的感覺,當然這種感覺主要是在工作期間。

中國有句俗話,活兒好看,夥計難搭,工作當中真正能夠志同道合的人確實很少,所謂的一團和氣也僅僅是表面上的一種敷衍,心裡面卻各自打了各自的算盤,都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工作當中的同事免不了都有利益上的衝突,稍不小心就會引發衝突。而應對這種現象最有效的辦法也是最直接的辦法,那就是少說話,禍從口出的道理,我們還是應該明白的,只有少說話,別人才看不出你的意圖,才不會給對方留下攻擊的缺口。你看有些人平時不說話,但只要是一說話就能夠抓住理,這樣的玩人往往就是很有心計,他雖然不說,但是卻在分析你說的話,沉默之餘始終在思考對策,所以只要他一張口,就是一個有力的反擊

另外,我有時也不喜歡說話,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有共同觀點的就多說幾句,沒有共同觀點的就不要去爭論。對於有些事情爭論沒有任何意義,只能過過嘴癮,又何必呢?誰都不喜歡對牛彈琴,那是在貶低自己,所以我很喜歡那句話,沉默是金!

我曾寫過一首小詩——“話”字歌,想要把它貼到這裡,供大家欣賞

父母面前別說謊話

孩子面前別說假話

朋友面前別說大話

愛人面前別說氣話

異性面前別說髒話

領導面前別說真話

騙子面前別說實話

熟人面前別說瞎話

強驢面前別說廢話

女人面前要說漂亮話

妻子面前要說軟化話

首長面前要說恭維話

知己面前要說心裡話

情人面前要說煽情話

逢年過節要說祝福話

講臺發言要說吹大話

不懂裝懂要說亂白話

不理政事要說糊塗話

心狠手辣要說刻薄話

勾心鬥角要說話趕話

求人辦事要說客套話

想做好法官要學會分清真話假話

想做明白人要學會分清好話賴話

想做聰明人要學會分清實話虛話

想做社會人要學會分清黑道黑話

想做小人要學會領導面前遞小話

想讓人家注意你要學會沒話找話

想說又不好直說要學會話裡有話

想拍好領導馬屁要學會時時聽話


驕然


是生活的壓力,人心的複雜,所以少言是我們少犯錯最有效的方式。

自從上班後遇到很多人很多事,讓我見識了人心叵測,你不知道你說的哪句話就得罪了人,既然我也不擅長阿諛奉承,也學不會圓滑,那就只能少說話,這樣至少不會惹事,槍打出頭鳥,所以想要在社會上立足,你腦袋還不夠用就學會低調,言多必失就是這個道理。

平時與同事交流,他們總是會說一些不感興趣的話題,總是回應還得想怎麼回答,也感感覺挺累的,所以變得沉默寡言很多人就不找你說這說那,每天不用再假裝微笑,很多時候還不能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生怕哪句話人家就不高興了,處處謹小慎微,上班不累與人交際卻讓人心力交瘁,所以學會少說話,讓身邊的煩惱少一些。

人到中年隨身的壓力越來越多,所有的事情都集於一身,所以當人的重擔壓的喘不上來氣的時候就不想說話了,這時候只想一個人安靜一會,不受外界的一切干擾。


歪格子


幾年前,我們一群人包了一部中巴車,到莆田湄洲島的媽祖廟上香、遊玩。天剛亮就出發,走的是324國道,從泉州出發,有100多公里的路程。早上下過小雨,一路上至少碰見3起交通事故現場:一部貨車衝出路面,車頭扎進公路邊水溝;一部小轎車四腳朝天,玻璃碎了一地;一部客車與大貨車嚴重追尾,路面留有血跡。大清早的,看得觸目驚心。坐前排位置的人,讓司機彆著急、慢點開。司機笑著說:你們要快,我也不敢。開了30多年的車了,路上的事故見得多了,這車是一年比一年開得慢。

正月初在孃家聚餐時,幾個姐妹的老公同桌吃飯,話題最多、最活躍的,一直是最會賺錢的那個女婿。很多男人都有同感。

各種“微信”群裡,最沉默、潛水最深的人,都是生活失意的人:人卑言微噢。

年齡越大、閱歷越多:吃的飯越少、開的車越慢、說的話越少。是社會和現實生活,讓我們為人處事,有了敬畏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