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現在“剩女”一詞被頻頻提及,於是,兩位以色列導演與PBS(美國公共電視網)合作拍攝了一部紀錄片。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這部名為《剩女》(Leftover Women)的紀錄片耗時近4年,主要講述了3位在北京生活的女性,因“剩女”問題而承受的巨大壓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彷徨和焦慮。


雖然是出自歪果仁之手,但影片呈現出來的內容卻異常寫實,3位女性的故事其實也是3800萬中國“剩女”,甚至9000萬中國單身女性的縮影。


因此,紀錄片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給出最多的評價則是:“真實到令人窒息。”


01

被控制的徐敏


徐敏,28歲,長相漂亮,有房有車,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在一家電臺當主播。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條件優秀的她對伴侶的要求是:


身高175+;必須有房;職業最好是公務員、金融、技術男等;家境不能差於自己,不接受農村家庭。


或許有人會問,是不是小姐姐的要求太具體了,才導致被剩下的啊?


非也。


徐敏在之前談過幾段戀情,其中不乏有自己滿意的,之所以後來沒成,是因為卡在了她母親那裡。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母親在女兒擇偶問題上有一個不二法則,那就是:本地人且門當戶對。


不管女兒交的男朋友有多優秀,只要不滿足這個法則一律免談,原因是怕別人貪圖女兒的條件。


一來二去,徐敏就剩下了。


作為獨生子女的徐敏是幸運的,父母讓自己上最好的學校,給自己買房買車。


但徐敏又是不幸的,因為父母為自己付出得越多,就控制得越多。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在婚戀問題上,母親的意見甚至佔到了80%~90%,這意味著只要母親不答應,然後就沒有然後。


母親的性格比較強勢,打小就不喜歡徐敏哭,如果徐敏不聽話,母親會扭頭就走,直接把兩歲的她扔在大街上。


這種童年時被拋棄的陰影一直伴隨著徐敏,因此她的性格變得乖巧懂事,婚姻大事更是要諮詢母親的意見。


可是,經年累月下來,徐敏的心裡也積壓了許多的委屈和不滿。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後來在心理醫生的建議下,徐敏終於鼓起勇氣和媽媽攤牌,叫媽媽不要總摻她的婚事,尊重她的意見。


情緒激動之下,徐敏甚至說道:有時候我覺得我爸憑什麼找你呢?


這句瞬間激怒了母親,一直面無表情的母親突然生氣又委屈地回道:我們高價供你讀書,幫你買車買房,然後到了現在就成了一無是處?


說完話之後,母親便拂袖而去,母女倆不歡而散。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徐敏的情況很能代表90後城市獨生子女一代,一方面生活在父母的蔭庇之下,享受著父母提供的物質條件,一方面又想擺脫父母的束縛,渴望獨立自由的生活。


這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徐敏面臨著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正如高曉松所說:一個人要有一以貫之的世界觀,不能要自由的時候,把西方的那套拿出來;要錢的時候,又把東方的那套拿出來。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徐敏對母親的控訴不無道理,父母的確不應該過多地干涉子女的生活,但自小養成的相處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以改變。


更何況,真正有效的溝通是建立在平等、冷靜的基礎之上,而不是任由情緒翻滾,把自己擺在受害者的位置,對對方進行控訴,甚至是惡言相向。


比起把問題歸咎於母親,或許徐敏更應該做的是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併為之堅持,同時拿出讓父母看到自己憑自己的本事也能過得很好的能力。

02

被妥協的蓋琪


蓋琪,36歲,是一名大學老師。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出生於書香門第的她年輕時意氣風發,且不打算要孩子。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之後來父親患病,家裡面的積蓄近乎耗光,父親最終還是撒手人寰,蓋琪的想法逐漸發生了轉變。


她交了一個男朋友,年齡比自己小,還來自於農村家庭。


一開始,這段戀情不是很順利。


一方面,橫亙在兩人之間的年齡問題讓蓋琪望而卻步,也讓男友舉棋不定;另一方面,蓋琪一直渴望著一個能和自己產生精神共鳴的對象,而男友並非理想中的靈魂伴侶。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蓋琪最終還是選擇了步入婚姻。


結婚當天,蓋琪並無興奮,反而是坐在一旁的母親一臉喜悅。母親說:結婚是千百年來的習俗,逾越不了,我們還要走常人走過的路。


對於母親的話,蓋琪沒有反駁,或許當時的她已經跟自己達成了和解,不再跟生活較勁。


正如蓋琪自己所說,婚姻總意味著你要放棄一些東西。


對於蓋琪而言,放棄的就是夢想中的婚禮、伴侶,熟悉的生活以及不育的權利。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婚禮在老公的農村老家舉行,非常傳統和喜慶,被圍觀的蓋琪獨自坐在鋪好的床上,顯得有些無所適從。


基於對未來的生活和工作等多重考慮,蓋琪和丈夫離開北京,搬到了房價相對較低的廣州居住。


很快,蓋琪就生下一個女兒,在一年的時間裡完成了結婚生子等人生大事。


丈夫體貼,女兒可愛,蓋琪得到了一個似乎挺圓滿的結局。


在一次關於女性主義的分享大會上,蓋琪被一個女孩問道:你為什麼在言語之中透露出婚姻是個成功的結局?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蓋琪的回答是:婚姻不是一個成功的結局,但是就階段性來說,我現在很快樂。


談到婚姻,蓋琪的感受是:在我沒結婚之前,我的生活是有趣的,結婚之後的生活,沒有那麼有趣,很多時候真的很乏味,但是更幸福了,更美好了一些。


在分享大會上,蓋琪還提出過一個問題: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人,那麼你究竟是繼續保持單身,還是選擇向生活妥協?


這也正是廣大大齡單身青年們面臨的現實難題。


一方面我們可能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一方面我們的想法又可能隨時發生改變,但茫茫人海,究竟有沒有適合我們的那個人,而ta又是否會如期出現?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葛優扮演的李冬寶在《編輯部的故事》裡就曾有過一段臺詞,大意是說大齡單身青年之所以到了大齡還單身,那都是因為在愛情的路上找得灰了心。


因此,不少人都跟蓋琪一樣,選擇了妥協,找一個看上去還不錯的對象,結婚生子,過著世俗意義上的圓滿生活。


可是這樣的人生又是否真的快樂?沒有人能回答,只有時間才知道答案。

03

被嘲弄的華梅


華梅,34歲,在北京一家港企從事律師工作。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出生于山東農村的她家裡面還有4個姐姐,華梅排行老么,是家裡面唯一一個上過大學,也是唯一一個還未婚的孩子。


每次回家,華梅都會面臨親人的催婚——


父親說:你34歲沒結婚,別人問起來,我都沒法說。


母親說:我去年生了一場病,臨死之前,唯一的心願就是希望你結婚。


姐姐說:你不結婚就是不正常,再幸福都不叫幸福。


在親人們的圍攻之下,華梅有口難辯,爭執一番後誰也說服不了誰,她只能趴在窗邊默默淌眼淚。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受過高等教育的華梅自然明白家人的侷限,也知道他們是出於對自己的關心。


雖然華梅並不信奉獨身主義,但是在“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樣根深蒂固的思想下,她還是忍不住發出怒吼:我經濟獨立,事業穩定,難道僅僅因為不結婚,我就是一個不正常的人嗎?


事實上,不管是滿足家人還是為了自己,華梅在尋愛這條路上都做出了足夠的努力。


她參加過相親大會,去公園的相親角尋覓過姻緣,甚至還求助於相親網站,但都未能成功。


相親對象不看好她的家庭,婚後希望男方占主導地位;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公園的叔叔阿姨介意她不是本地人,同時覺得學法律的女孩太厲害,不敢娶回家;


而網站的工作人員更是直言其外貌一般,年齡過大,在婚姻市場中沒有優勢,且性格偏於強勢,勸她柔和一點。


華梅反駁說:年紀真的很大了?可是我覺得我的年齡很好啊。


工作人員再次予以否認:你認為你的狀態很好,看起來很年輕,那都是自欺欺人。


很多人因此覺得工作人員是在羞辱華梅,但是看完整個對話過程的我不以為然。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因為在生活中,的確是年輕、溫柔的女孩更受歡迎。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還沒到談論合不合適的地步,就在最起碼的基本信息中喪失了繼續瞭解的意願。


真相往往就是這麼簡單粗暴,工作人員的話雖然不中聽,但這也是社會現實,只是工作人員的確不應該去嘲諷華梅的“天真”,否決華梅的希望。


除了在婚戀市場上處於劣勢,大齡單身女青年們還面臨更高的生育風險,以及出現狀況時無人在身邊予以幫襯等困境。


所以,與其說工作人員和親人對華梅的言行是一種羞辱,不如說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焦慮。


只是這份焦慮沒能解決大齡女青年們的實際問題,反而還增加了她們的負擔和壓力。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因此,紀錄片最後,華梅去往法國留學,臨走前她說這是“一邊戰鬥,一邊撤退”的結果。


我想,這大概也是當下大多數大齡單身女青年的現狀吧。


她們一邊與四面八方的各種聲音戰鬥,一邊又因為這些聲音而產生焦慮和動搖。


到底要不要結婚?要不要生小孩?以後會不會後悔?


然而,人生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幸福也沒有標準的答案,只有自己經歷了,才能夠體會到其間的好與壞。


其實,婚姻就像一百年以前的那雙小鞋,有的人天生合腳,有的人喜歡光腳,有的人則苦於腳大在彷徨到底要不要為之而裹腳。


外國高分紀錄片,拍出9000萬中國女性的焦慮:一邊戰鬥,一邊撤退


每一種選擇都沒有錯,都值得被尊重。就像日劇《最完美的離婚》裡說的一樣:不論單身、結婚還是離婚,大家都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值得喜悅的是去往法國的華梅後來遇到了愛情,並結婚生子。


所以,不要因為年齡大、被催促就匆忙結婚,也不要因為被催婚就一味奉行獨身主義,而拒絕婚姻。


我們期待社會環境變得越來越友好,鼓勵大家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但在此之前我們自己首先得想清楚,我們到底想要度過怎樣的一生,以及是否有去面對和承擔後果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