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四個自信”創世界一流體育大學

摘 要:通過梳理“四個自信”的產生過程及不同維度,有助於深刻理解“四個自信”的內涵。“四個自信”的支撐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努力奮鬥具有指導意義。通過堅定“四個自信”,切實把握體育和教育發展內在規律,爭創世界一流體育大學。

關鍵詞:“四個自信”;世界一流體育大學

“四個自信”的產生過程

梳理“四個自信”的產生過程,有助於深刻理解“四個自信”的內涵。2011年,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首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從道路、理論和制度三個方面進行了系統概括。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全黨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2016年6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體學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把文化自信與“三個自信”並列,第一次提出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即四個自信。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的講話中對文化自信的構成、地位和價值又作出精闢論述,深入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的內涵及其相互關係。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五位一體”、戰略佈局是“四個全面”,強調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從三個自信到四個自信,反映了中國共產黨21世紀以來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過程中不斷汲取文化營養,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不斷昇華理論體系,不斷鞏固偉大事業的根基,“四個自信”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個自信”來源的維度

1.“道路自信”來源的維度。辛萬鵬、路娜娜(2017年)從理論、實踐、歷史、現實四個維度,闡釋了道路自信的來源[1];魏曉文、王金玲(2015年)從科學理論、歷史、現實三個維度闡釋了道路自信的來源[2];康雁冰、林明(2016年)則從歷史、現實、未來三個維度對道路自信的來源進行了闡釋[3]。從專家學者的觀點中可以看出: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來源於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指導,來源於毛澤東思想的形成,來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深化,來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來源於中國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來源於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越走越寬廣的成功實踐。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來源於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仁人志士探索救國救民、強國富民之路的歷史足跡。第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來源於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直面不足、困難,解決問題的勇氣和智慧。

2.“理論自信”來源的維度。馬孟庭、趙遠風(2016年)從真理性、人民性和實踐性三個維度闡釋了理論自信的來源[4];吳大兵(2012年)從理論產生、形成和發展的客觀依據、價值取向和實踐精神三個維度進行闡釋[5];程京武(2013年)從理論自覺、與時俱進、以人為本、綜合創新四個維度闡釋如何增強理論自信[6];祝玉峰等(2013年)從理論自覺、理論成熟、成功實踐、普遍認同、空前關注五個維度闡釋了理論自信[7]。從專家學者的觀點中可以看出: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來源於理論的自覺性,貫穿於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的每個階段,始終貫穿著中國共產黨注重理論學習、不斷總結經驗和敢於發展創新的理論自覺。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來源於理論的真理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充分體現了科學性、開放性和客觀性,從而使得理論有理性的淵源,有豐富的滋養源泉,有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完善的動力,因此理論能夠不斷成熟。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來源於理論的人民性,理論的宗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來源於理論的實踐性,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人民是理論的創造者,又是理論指導下社會實踐的主體,從實踐的效果看,中國革命和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實踐進一步驗證了理論的科學性,因而也得到了國內外的空前關注。

3.“制度自信”來源的維度。賈繪澤(2016年)從歷史維度、世界維度、價值維度三個維度闡釋了制度自信[8];吳大兵(2013年)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過程的科學性、基本構架的科學性、實踐檢驗的科學性三個維度論述制度自信[9]。從專家學者的觀點中可以看出: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形成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具有鮮明的科學性。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歷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選擇,具有鮮明的必然性。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實踐中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第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超越了傳統的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國家制度,特別是與政治制度相比,具有能夠集中體制優勢辦大事的效率,呈現出鮮明的優越性。第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利益,具有鮮明的人民性。

4.“文化自信”來源的維度。章琳(2010年)從不忘本來,歷久彌新有骨氣;吸收外來,兼容幷蓄顯底氣;面向未來,創新發展有生氣三個維度闡釋文化自信[10]。任勤順(2016年)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實踐性、創新性三個維度論述文化自信[11]。安曉靜(2016年)從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文化實踐是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文化認同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力量三個維度談增強文化自信[12]。從專家學者的觀點中可以看出: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有深厚的歷史厚重感,有深厚的歷史底蘊。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有開放包容的大度,能夠不斷學習借鑑,也能夠不斷地吸收轉化。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有核心文化的主脈,更有創新發展的支脈,具有核心價值觀的穩定性,也有借鑑和創新的活力。第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一直在文化自覺中綿延,在文化實踐中完善,在文化認同中不斷昇華,形成全民族的共識。

堅持“四個自信”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意義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上,首先,要成就事業,必須解決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的問題,這直接決定了事業立意的高遠和目標追求。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抱有堅定的信心,“咬定青山不放鬆”。其次,要成就事業,必須解決形成什麼樣的價值觀的問題,這直接決定了事業為誰服務、為誰謀利益。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按照規律辦事,投身到偉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把自己的勞動和奉獻融入為全體人民謀利益的高尚事業之中。再次,要成就事業,必須解決依託怎樣的體制機制發展的問題,這直接決定了發展條件和發展模式。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結合中國國情和資源條件,結合所從事工作的實際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計劃,形成與制度相適應的發展模式、管理模式、治理模式。最後,要成就事業,必須解決以怎樣的文化凝聚精氣神的問題,這直接決定了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堅定文化自信,要深刻領會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精髓,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愛國愛崗、敬業奉獻的價值認同塑造團隊精神,以誠信守諾、友善互助的準則、尺度形成團隊文化。

堅定“四個自信”,創世界一流體育大學

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北京體育大學(以下簡稱學校)肩負著體育與教育的雙重責任。需要深刻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堅定“四個自信”,把握體育和教育發展內在規律,爭創世界一流體育大學。首先,緊緊依靠黨的領導,建設世界一流體育大學。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學懂弄通、融會貫通上下功夫,堅持“黨是領導一切的”政治原則,緊緊依靠黨的領導,堅持“四個自信”,切實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籌辦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凝聚全校智慧,建成世界一流的體育學科建設,建成綜合性、高水平、有特色的世界一流體育大學。其次,完善學科佈局,推進“一流學科建設方案”。加強體育學一級學科建設,突出大學的學科特色。圍繞建設世界一流體育大學目標真抓實幹。面向奧林匹克,面向健康中國,面向學科前沿,完善學科建設總體佈局。把握競技體育發展主線,構建教學訓練競賽綜合體系。奧林匹克學部以“精英培養為主題”,以培養人才為目的,以競技體育發展為主線,構建“縱向一條龍,橫向一體化”的訓練體系和“多層次、多元化”的競賽體系;構建青少年體育教育體系,為國家隊建設和完善青訓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為國爭光的目標。以三大球為重點,以田徑、游泳等基礎項目為依託,以品牌賽事為核心,打造大學的特色體系,增強核心競爭力。再次,圍繞解決新時代的主要矛盾,培養體育人才。針對解決體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優化運動項目佈局,既面向強國發展戰略又立足傳統特色,強優勢,補短板,在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下功夫,探索辦學模式,拓寬人才培養渠道,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和標準。最後,以世界眼光高點定位,深化國際交流合作。高點定位,參與全球教育、體育競爭。圍繞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搭建為國爭光的平臺。以奧林匹克運動學部為主體,整合學校“教、科、訓”的優質資源,加強國際合作。以冰雪運動和三大球為先導,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強科學訓練和競賽管理。深化改革,實現訓練、競賽、教學、科研等領域深層次的、務實的國際交流合作,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增強科技創新水平,提升師資隊伍能力,培養大學文化,形成“北體風格”和“北體氣派”。(作者陳立人,系北京體育大學副校長)

參考文獻:

[1]辛萬鵬,路娜娜.論道路自信來源的四個維度[J].學理論,2017(5):17-18.

[2]魏曉文,王金玲.論道路自信來源的四個維度[J].江西社會科學,2015,35(1):172-178.

[3]康雁冰,林明.正確把握“道路自信”的三個基本維度[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6(2):25-28.

[4]馬孟庭,趙遠風.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三個維度[J].大連幹部學刊,2016,32(8):13-17.

[5]吳大兵.試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三個維度[J].學習與實踐,2012 (12):53-57.

[6]程京武.增強理論自信的四個維度[J].紅旗文稿,2013(6):25-26.

[7]祝玉峰,韓小敏,鄒祥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五個維度[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3,14(5):97-99.

[8]賈繪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三重維度[J].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 (2) :5-10.

[9]吳大兵.試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三個維度[J].桂海論叢,2013,29(4) :6-9.

[10]章琳.從三個維度堅定文化自信[N].光明日報,2010-08-04(16).

[11]任勤順.從三個維度認識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J].前進,2016(12):52-54.

[12]安曉靜.文化自信的三個維度[J].人民論壇,2016(25):228-2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