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賦體:武 宣 賦

武 宣 賦

作於2008年,未刪減版

武宣簡介:

廣西武宣縣是一類革命老區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東鄰桂平市,南靠貴港市,西接來賓市興賓區,北連柳州市,209國道穿境而過,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柳江、黔江、紅水河在此交匯,水路四方通衢。武宣縣歷史悠久,夏商時期屬荊州,春秋時期屬楚地,秦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中留縣,歸屬桂林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為武仙縣,明宣德六年(1431年)改為武宣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武宣縣隸屬柳州地區,2002劃歸來賓市管轄。武宣因仙故事多、仙地名多而別稱仙城。武宣歷史上有宋朝謝洪謝澤、清朝陳仁陳旭兩對兄弟進士。其中清朝雍正葵子科的陳仁陳旭,因兄弟同朝登科,皇帝賜做兄弟進士牌坊,牌坊原來立於武宣街中,文革時被毀,現在還有殘石保存在縣博物館。目前村民還在村口重建牌坊以記。武宣是太平天國洪秀全登極稱天王、建號太平天國立幼主、分封五軍主將的聖地,也是太平天國西王蕭朝貴、太平天國天官正丞相曾水源、太平天國武狀元覃貴福的故鄉。境內有聞名海內外的百崖槽峽谷風景區,有小三峽之稱的大藤峽、處於高山上的八仙天池、明朝建文帝雲遊到仙城有詩刻石的“仙岩石刻”、文廟及北門城樓等名勝古蹟。地上峽谷百崖槽、水上峽谷大藤峽、地下峽谷犀牛巖、山上天池八仙寨堪稱武宣山水四絕。

題記:共和國59年,予聞光明日報為彰顯中華文明之博大精深,開設“百城賦”專欄,,乃感懷家鄉事,遂做武宣賦,為家鄉永志。

盤古開天,宇宙二分,陰陽肇始,四季更迭;華夏文明,播衍九州,美景勝地,四方羅列。行至南天,有粵西曆史古城;地據桂中,乃中華文化名縣。斯地也,夏商屬荊州,春秋乃楚地,至秦南開五嶺,始歸桂林郡,曰中留縣是也。有詩曰: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留山水甲南天①。傳唐時有道人賈鵬,駐斯地仙人山,與柳候舟輯往來,和詩吟誦,後竟修煉化羽。由此桑梓故地,崇仙慕仙,仙人山、仙岩洞,仙山仙洞有仙蹟;歷來墨客騷人,尋仙學仙,仙湖島、仙娘廟,仙島仙廟遍仙蹤。唐武德四年,改為武仙,即因人尚仙風,崇慕一時之故;明宣德六年,始稱武宣,乃有功治文武,宣撫四方之意。然武宣因仙結緣,仙城美名,遂與江山千古,共日月長存矣。

武宣地處桂中腹地,水陸四方通衢。一江九河,交錯縱橫,稻米之鄉,豐腴盈餘;一縣多港,順序排列,物流之境,繁華隆興。三江交匯此地,古道險關雄峙,乃桂粵門戶,歷來兵家必爭。一水環抱斯城,碧水青山倒影,為仙城羽翼,顯見文峰蔚起。黔江曲觴,乘舟上溯,可達南國重城柳州;永通②峻險,掛帆順流,首濟廣粵名城桂平。柳江、紅河匯成黔水,過潯州連梧州到廣州;黔水、鬱江融入潯江,通西北達珠江入南海。陸路如織網,東越瑤山直抵廣東,南穿貴港可達省府;交通似阡陌,西接興賓通西域,北連桂林上京都。

武宣建置,歷史悠久,文明故物,累見其中。此地有秀山俊嶺,怡仕女遊意;斯方多名勝古蹟,曠雲客襟懷。史前遺址紛紜,代中風物繁多。秦營漢墓,可觀文明由來已久;宋瓦明城,當證歷史追溯恆深。霞客記中,大藤峽兩岸山勢高聳,獨冠諸峰,急流倒湧,成澒洞之勢,不是三峽勝三峽③;騷客眼裡,武宣城四季樹陰遮影,別具一格,雲澤夢國,為清秀之姿,不是桂林似桂林④。北門城樓,斷瓦殘牆,參天古榕,沐浴千年風雨,滄桑往事,尤自歷歷在目;西門碼頭⑤,青石古道,蜿蜒黔江,見證數朝榮辱,英雄豪情,也堪悽悽上頭。想當年古木參天,青翠芳草,天外七仙兀自流連忘返;問如今天池碧水,嬌研夏蓮,人間仙境何不勤來常往?雙髻晴嵐,雲蒸霞蔚仕女妝;三臺疊翠,魂依夢繞玉宵境。古磧鐘聲,江岸石頭盡入畫;靈湖松籟,湖邊淑女映朝陽。石壁遺書、仙岩留跡,說盡前朝君臣事;神窟流泉、音山迭奏,遍奏南蠻絲竹音。五馬攔江,雙獅神筆雲捲雲舒;八仙暮浴,一池春水情往情來。百崖瀑布,九天落霞自含情;雙龍牌坊,一門進士俱能文。犀牛迎客,客聞雞豚探洞幽;駿馬躍田,田生稻菽翻金浪。仙島夜月,人工湖上賞秋霜;古居暮藹,名士莊前觀荷塘。老八景景景瑰麗,詩詠史志;新八景處處奇絕,名播邑里。

有道酒香巷子深,難怪山美聲名揚。武宣山水有四絕,乃地上峽谷百崖槽、水上峽谷大藤峽、地下峽谷犀牛巖、山上天池八仙寨是也。地下峽谷犀牛巖,人稱為南國第一溶洞。犀牛巖集百洞之精美,納千府磅礴氣象。洞中有洞,迷離鬼怪,洞洞相連,石筍石柱,幻境斑斕;洞中有廳,洞廳相接,紛呈離奇,石花鐘乳,逼真別緻。實乃天仙洞府,萬人可容;真是王族宮闕,千家仰思。山上天池八仙寨,人說是粵西第一天池。八仙寨集八山之淑秀,成一池恢弘景緻。山上有池,碧綠清明,山山齊顧,瓊花瑤草,秀麗多姿;池上生荷,水荷映襯,嬌翠灩漣,仙子神容,娉婷至極。宛如貴妃溫池,一人可享;也象蓬萊仙境,眾仙鹹來。山川形勝,滔鳴豪情,青史留名永通峽;地理殊奇,觀光怡性,避暑勝地百崖槽。大藤峽者,霞客寫下恢弘文章,誰敢班門弄斧?百崖槽者,名士著有精美辭賦,我來拋磚引玉。天公造物眷仙城,大瑤山餘脈浩蕩逶迤,蓮花山脈綿延迴轉,得有百崖峽谷、大藤峽稱絕於世。百崖槽內,十里清溪,穿谷迴腸;雲霧山中,百處瀑布,落霞濺珠。春生香草,夏長靈耳;秋飄紅葉,冬現奇石。山聳神俊,鳥躍密林縫裡落仙光;水奇清幽,魚騰奇石頂上生氳氳。晨多晴嵐,映飛瀑如仙女裙紗;暮多霞暉,照幽谷恰王母宴會。炎則生涼,吹不盡四季香風;冷卻流暖,賞不完一年幻景。人間仙境,山珍美味常有;天上人間,奇珍異寶應無。彩虹橋,珍珠玉簾掛峽間,晨輝暮霞,相映竟成仙宮五彩衣袂;月光池,瑪瑙鑽戒耀水中,奇彩異光,折射堪比秦王一頂貴冠。觀天王瀑,如九尺白龍入深淵;聽西王瀑,若數度笙歌在宮苑。天女撒花瀑,飄飄灑灑,似雨似雲,如花如霧,好似仙女飄然在凡塵;鴛鴦戀情瀑,纏纏綿綿,象絲象綢,若練若絹,彷彿玉鳳騰空上重宵。更有大瀑小瀑,雜雜相和;因而大溪小溪,潺潺互鳴。溪轉成灣,便有十幾處清潭,入則滌盡俗世煙塵,實乃清涼世界,消暑佳境;山環幽林,頻現百十個景緻,也則地上峽谷,遊玩勝地。

正所謂人傑地靈,物華天寶;也因此人才薈萃,英雄並出。當是時,天下紛爭,黎民苦難,世間英雄,有多出於斯方。秦軍過嶺,勒馬灘頭旌旗飄;諸葛徵南,大軍過處沙塵揚。侯大苟大藤峽起義,統南國壯瑤先民,波瀾壯闊抗爭幾百載;洪秀全金田營揭竿,率壯鄉太平勇士,風起雲湧縱橫十八省。為天下太平計,紅頭軍翻越雙髻山⑥,紮營屯軍在武宣;為庶民均貧夢,洪秀全激戰三里圩,稱王封將在東鄉⑦。有邑人蕭朝貴者⑧,文韜武略、英姿俊爽,封西王列朝班,五將之中排第二。武宣鏖戰,永安建制,出師長沙,西王屢建奇功,戰震清庭。可惜天妒英才,戰馬嘶鳴,征塵未掃,中炮長沙城外,恨不見天國夢成。史海溝沉,應天府外,覃貴福擎石繞場,王謂天朝武狀元;春秋幾易,東王帳上,曾水源率軍建功,碑傳天官正丞相⑨。從來暴政於內,積弱於外,始有列強凌辱,外國侵佔。倭寇犯難,沙俄蠶食,八國分割,東嬴燒殺,中華災難久矣;於是豪傑在此,奮力向前,常見群情激憤,他鄉謀求。紫荊暴動,宗祠立黨,三縣聯合,古樸戰鬥,武宣福祉有哉。當年,國軍激戰雙髻卡,難擋日寇犄角;那日,共黨設伏紅石磯,殺絕東嬴豺狼。翁堯年、劉月高,為革命不惜捐軀,終於換來武宣全境解放;劉瑞軍、陳麗曲,在時代堪稱義士,因而鑄就仙城人文思想。每讀史追昔,英雄已逝,太平夢破,天國遺恨,英雄故里,千古嘆腕;當長歌撫今,將相有種,共和國成,人民翻身,豪傑昔日,萬山埋骨。馬鞍山前,烈士碑刻名赫赫;青山冢中,英雄靈映日熠熠。人道是黔江水有情,五馬攔江而抱城;有說是雙獅山顯靈,數朝風流聚俊彥。

曾幾何時,南方瘴氣,蠻夷不化,為數朝當政者訛傳。然武宣得山水鍾靈,由是人文毓秀。盤古文化,遺存豐富,名廟聚集,天下為奇⑩;崇祀理念,積澱深厚,古寺昭然,人間稱絕。秦皇漢武,遣軍徵南,文明遂揚;唐風宋祚,派使臨邊,禮儀始興。唐元和時,憲宗貶出文豪柳宗元,元贈賈詩道:“寒江夜雨聲潺潺”,縣上有志說:“衡湘以南披其教” ⑾。原來柳侯神思,謫居之際就開武邑風氣,正是柳水相通,嶺南偏寓得興庠序佳句;宋祥符中,真宗召見神童粟大用,帝出上聯為:“貴地貴人生貴子”,用對下句曰:“明天明日照明君”⑿。由此明帝大奇,少年當時既登侍郎重任,不是文明教化,僻陋之域何來神童文章?宋宰相李綱有行詩,謂武仙道中,“風入林花撲馬香”⒀; 清進士陳仁有偶句,說黔江岸邊,“峽高雲吐萬峰尖”。讀書洞裡,謝洪謝澤⒁,苦研日月,宣和殿上,雙鳳同登進士郎;水月庵中,陳仁陳旭⒂,善習春秋,雍正朝中,雙龍共列名臣班。進士牌坊,闢蠻獠頑劣之謠;仙城書院,開南國文明之肇。文廟簷壁,孔子列國周遊圖依稀可辨;仙岩洞中,惠帝百鳥早朝詩端倪尚存。柳侯謫柳,和詩賈鵬,訴盡曉雲遮仙山;名士訪友,連句靈湖,詩言寒蟬噪夕陽。歷代知縣,倡導文明,為官斯方圖河清海晏;數朝鄉賢,興辦學校,造福桑梓祈國泰民安。數明清名人,志表廖氏五代總兵⒃;看民國風雲,史書劉家三人中將⒄。今朝風流,黃格勝⒅冠絕無雙,畫百里灕江煙雨勝境,開灕江畫派一代宗師;時代崢嶸,陳保善⒆登峰有一,研一生科技鞠躬事業,列世界真菌成就人才。聲教所訖,古書院書香猶在,文明以續,新學校墨跡尚馨。鄉中鎮中,智慧學子書聲琅琅;縣中二中,素質人才浪濤滾滾。師公戲,翡翠鳥舞,可見鄉村文化繁榮;壯族劇,田野歡歌,當證農家藝術紛呈。浩浩兮日月,朗朗兮乾坤,仙城沐仙光,人文蔚起趕潮頭;潺潺兮黔江,熠熠兮瓊宇,武宣迎時運,萬物崢嶸競風流。

夫謂武宣寶坻福境者,莫不是山川秀美,俊傑鹹集,風物獨佔南天絕色。天然國畫石,風景奇異,宛如大師手筆;雙髻金龍茶,清香沁扉,曾是天王貢品。東鄉白米,質優爽口;桐嶺錳鋅,成色淳厚。看二塘,甜蜜蔗海;觀思靈,油馨南國。武宣胭脂李,享譽海內外;金雞牛心柿,飲譽滿中華。三里奶水牛,成就新品牌;馬步澱粉業,開拓大事業。品黃茆四季香果,有天堂感覺;嘗通挽四時甜蔬,乃上國味道。步行街顯都市繁華,新廣場彰人文氣氛。大商招來,名企如風生水起;瓊樓建起,新事象雨來筍生。一時風雲際會,商賈雲集,百業竟興。三年物換星移,城鄉鉅變,萬物崢嶸。鄉村旅遊方興正艾,農家經濟蓬勃振興。鄉人乖巧,做就紅槽酸,壇壇見心情,邑人聰慧,蒸成大米餅,個個顯精神。佇立高麗山頂,獨峰摩天,觀車水馬龍,聽黔水淺唱,有隔世之感。站在武宣橋頭,一架飛虹,看瓊樓穿雲,望遠山疊翠,如身臨仙境。如此,不禁令人把酒賦詩,臨風高歌。

桃花漫漫,鶯飛草長,思想先行,改革勃興。紅葉燦燦,秋收冬藏,世尚新風,傳於四方。偏居小隅,東念滄海,西望邊陲,感懷粵西曆史古城;駐足佳境,南視廣粵,北思京華,羨歎中華文化名縣。念天地悠悠,何主共沉浮;看紅塵滾滾,時代逞英豪。武宣,真乃天下殊有,拙筆不能志桑梓,淺賦難酬家鄉事。唯慨以當歌,詩以詠志,與諸君借太白夢中筆,抒盛世情懷,描天下皆春。

後記:共和國59年,正是我血氣方剛之時,亦即創業維艱之際。常與人說起家鄉文化事,遂於3月初作武宣賦,至5月修改完稿。時逢四川汶川大地震,全國各地愛心如潮,我縣人民也慷慨解囊,感覺自己寫武宣賦,是為盛世而歌盡了自己的一點心力。寫賦期間,沒有機會去看過縣內古蹟,常往來縣城,請教有學識的人,核對相關史實。現終於完成,算是我對家鄉文化盡的綿薄之力。十分感謝古稀老人杜天生,提供諸多武宣歷史文化方面的資料,並且給了我許多修改的意見。因學識有限,文章只是當作自己的習作,懇請看到此賦者多多包涵。

註釋:

① 清代武宣舉人覃先澄寫的詩歌《八仙寨》中,有詩句“中留山水甲南天”。 全詩曰:中留山水甲南天,馬步橋東列八仙。 呼吸應知通帝座, 登臨不測有虞淵。羽化賈鵬成往事,吾儕杯飲滌塵緣。

② 大藤峽是僅次於長江三峽的珠江第一峽,武宣北面崖壁上刻著“敕賜永通峽”幾個大字,為明武宗朱厚照所賜名。

③ 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遊記中有關大藤峽的描寫: “有石自江右山麓橫突江中,急流倒湧,遂極滿澒洞之勢”,“兩岸山勢高聳,獨冠諸峰,時有山峰懸峙。”大藤峽有小三峽之美稱。

④ 武宣歷史上有稱桂林縣的記載。

⑤ ①西門碼頭位於武宣城西,始建於明宣德年間,至今已經500多年,是明清武宣重要的港口。清代舉人梁任隆著《西津渡》有詩云: \u0006N6C-|6X短棹輕風古渡開,梅花埠口漫徘徊,來賓人-來賓紅水河人家'n'C ^'P`\u0014{\u001d?\u0006C雲移斷岸憑舒捲,鷗泛平波任往來。舟子不辭搖艇力,行人空仰濟川才,我今一擊中流楫,矢志澄清老未灰。

⑦ 雙髻山是一處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隘口,位於武宣縣東鄉鎮,是武宣與桂平的交界,也是古代的戰略要地,歷史上太平軍和清軍,國軍和日軍曾在此大戰。

⑧ 1851年,洪秀全在武宣東鄉莫村登極稱稱天王,建號太平天國,分封五軍主將。

⑨ 太平天國西王蕭朝貴是武宣東鄉人,1852年7月進攻長沙時,不幸中炮身亡。

⑩ 覃貴福武宣東鄉鎮那沙村人,壯族,年壯時即力大過人,人稱覃鐵牛。覃貴福12歲應募入太平軍,17歲在南京開試應武科,當時洪秀全命,能舉應天門外石獅者為第一。覃貴福挾而抽之,離地寸許。洪秀全親署為武狀元,曾統領萬人。太平天國失敗後,覃貴福歸清,在廣西提督蘇元春部下任幫帶之職。覃貴福告老回鄉後,改住富龍村,1905年66歲時病故。曾水源,任太平天國天官正丞相,為百官之首。現南京城外有其墓,墓碑上刻:廣西潯州府武宣縣人,天朝元勳曾水源之墓。

⑪ 武宣縣盤古文化積澱深厚,有以盤古命名的村、洞、嶺多個,盤古廟20多處,盤古文化如此大量普遍的存在,在全國來說都是罕見的。詳見壯學家覃乃昌盤古系列文叢。

⑫ 柳宗元《雨中贈仙人山賈山人》有詩句:寒江夜雨聲潺潺,曉雲遮盡仙人山。

⑬ 粟大用,武宣北鄉人,宋祥符中,以神童被真宗召見。

⑭ 南宋宰相李綱,過武仙寫有一詩《武仙道中》。

⑮ 宋朝,武宣東鄉波鬥村謝洪、謝澤兄弟博學能文,同科進士,時號謝家“二鳳”。宣和間,謝洪初任南海尉,改知賀州。謝澤任知韶州,歷升客館使。後營謝家園於象城中,有扶疏堂,寒光亭,多名人題句,卒祀鄉賢。

⑯ 清朝,武宣三里臺村有陳仁、 陳旭兄弟同登雍正癸丑進士,後人稱之為陳家“雙龍”。陳仁授三品官銜,任內閣武英殿待御,為乾隆擬寫詔書,制文之類。其著作有《陳仁奏稿集》、《陳仁代似詔、集文等》。陳旭授工部屯田司主事。

⑰ 明朝,武宣有“清益將軍”廖盛泰子孫五代皆為將。

⑱ 民國期間,武宣東鄉鎮馬臺村人劉達慶任廣東討龍(濟光)第五軍總司令,後改為護國軍第六軍總司令、保授陸軍中將官階。 東鄉鎮下蓮塘村人劉炳宇民國6年(1917年)任廣西討龍(濟光)軍司令,開赴廣東作戰,會同滇軍與廣東第四、五、六、七軍消滅龍濟光後,任高雷善後督辦、補受田道尹、援粵桂軍第一軍中將軍長等職,1923年11月去世。劉玉山早年也曾任孫中山的中將。

⑲ 黃格勝,壯族,武宣桐嶺人, 著名山水畫家。現任廣西藝術學院院長,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畫百里灕江,被美國總統收藏。

⑳ 陳保善,壯族,武宣通挽人,廣西大學博導,為世界六名著名真菌病毒學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