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上過學,沒文化不認字,怎麼才能讓自己有價值觀?

老楊的生活日記


樓主這個問題問的很好,要回答樓主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知道價值觀是什麼?

價值觀,往大了說就是儒家的仁,義,理,智,信。往小了說就是判斷事物的對錯。

那麼說到這裡,就能夠理解價值觀這東西,三歲以上的人都有,雖然小孩子的價值觀不一定符合大人的價值觀,但那也是他自己的價值觀,以後可以慢慢學習,再改變。價值觀這個東西是隨著人們成長不斷改變的。

說到這裡就要說下價值觀的對錯。既然我們都有價值觀,那麼價值觀就要有個好壞高低。好的價值觀是積極向上的,利他的。壞的價值觀是狹隘的,利己的。

舉個例子:這次的新肺疫情,武漢為一國而封城,各地紛紛為湖北捐款,捐物,更有大批醫護人員不畏生死馳援武漢。這種價值觀就是正確的,高尚的,利他的。值得讚揚和學習的。

相反,面對疫情,有人感染了不上報,不隔離還去人們聚集的地方,造成他人感染;有人不聽勸阻,辱罵防疫卡點人員,肆意闖卡;有人趁機哄抬物價,發國難財;有人藉口罩之名行騙等等。這些人的價值觀都是錯誤的,狹隘的,利己的。是該被批評和唾棄的。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朋友就明白了。價值觀的獲得,跟上學不上學,有沒有文化,沒有關係。但價值觀的正確好壞,與上學和文化有關係。接受教育越多,文化積累的越深,越有利於形成積極向上正確的價值觀。相反,則容易形成狹隘錯誤的價值觀。

說到這裡,樓主的問題已經回答了。現在樓主的問題應該是自己的價值觀是利己狹隘的,還是高尚利他的。還是夾在兩者中間。至於以後如何發展,還要看樓主吸收什麼樣的榜樣來學習啦。


大醫精誠jw


我有個閨密,是五一年的,姊妹中是老大,父母農民,早出晚歸忙於農田,自然哄弟妹,操持家務,家道貧寒,就沒上過一天學,十八歲結婚,無有婆母,公公父子三人,吃穿全是她一個人的活,那時的人每家都要織棉紡布,織成布,還要自己做成衣,做鞋腳,後來有了孩子,就更忙了,給我說,〝你看你乾乾淨諍,有阿家就是好,我活啥哩,毛掉呵,衣服髒呵〞我說你心放大,天天唸佛,唸佛就忘了煩腦,她說〝我沒念過書,怎念哩,〞我說佛有不要你啥,你只要常念,能消優傷,。現在我的閨密皈依三寶,把經典五經背的很精,在手機上學經典,看小說,每天念幾萬佛,成了我們這裡一等一的居士!


觀義707


  • 價值觀是什麼

價值觀是種主觀的概念,一種認識,一種概念的東西,每個人對於價值觀會有不同的認知和看法。但是隻要對的,對人有影響的,對社會好的,不違背原則等都可以叫做有價值的觀念。

  • 怎麼才能讓自己有價值觀

現代社會就算不識字,也可以去提升自己的價值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第一:聽新聞

新聞說的是國家大事,也說人民生活,還會講述各種社會問題和應對措施等,在裡面你可以瞭解實事的同時學習價值觀。

第二:聽書

現在只要有手機,有網絡,你下載一個APP,你想聽哪個直接說它也可以給你搜索出來。也可買個像天貓精靈這樣的,通過說話,不需要認識字,只需要說話就可以想聽啥聽啥。

第三:多問

常和不同的人聊天不僅可以提高說話能力,也能提升價值觀。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夫子還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只要虛心求教,任何人都可以是你的老師,多問,多聽,多想,價值觀慢慢的就改變了。

有口走遍天下都不怕,很多古人也不認識字,但是他們感於開口詢問。他們之間通過口口相傳,獲得知識,提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第四:多學

有句話叫做,活到老,學到老。人過一輩子,學習是很重要的,什麼時候學習都不晚。別人從小學,那你從現在學,平常的字就那麼多,他們用十年斷斷續續的學成,你可以用十年堅持學,十年後你也就趕上了他們,成為有識之人。我們這樣算,假如,每天學一個字,一年學365個字,十年學3650個字,常用字夠用了,看書夠了,日常應用夠了。

學習什麼時候開始都是可以的,在於堅持去做,學習本身它就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

第五:看電視

現在很多經典名著都改為電視劇播放,可以邊看邊記,邊看邊學,讓其中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慢慢成為自己的價值觀。

  • 寫在最後

價值觀其實不復雜,有用的,有價值的,可以傳承的,其實都是一種價值觀。

只要你有心,沒文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每天不改變。

一天改變一點點,每天堅持聽一篇新聞,聽一個故事,看一集電視,學習一個字,價值觀就會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了。


花家名趣屋


你可以從三方面下手;第一,下功夫學習漢字。每天五六個就行,一年下來,一般的讀書看報估計就沒問題了,這樣對你以後的學習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與賢人共事,結有品位人為友,以有德人為標杆。俗話說的好:挨著金鑾殿能長靈芝草,挨著茅房能長狗尿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都是這個道理,環境很重要,標杆很重要。只要想提高,機會有的是。你看現階段的鐘南山、李蘭娟、李文亮等等,民族英雄呀!為人的楷模,多值得人學習欽佩呀!;第三,吾日三省。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一定得知錯就改。說起來容易,做出來而且堅持下來就難了。雷鋒說的“幹一件好事容易,而一輩子幹好事就不容易”就是這個道理。鍾南山八十四,李蘭娟七十三,這樣的高齡,還捨生忘死、夜以繼日地救人民與水火,他們圖的啥?已經有名有利了呀!他們就是高人、賢人、英雄!什麼也不圖!

做到這三點,你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將會有別有洞天的感覺。共勉。




輝縣李合生


沒文化、不識字,怎麼才能有自己的價值觀?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什麼是價值觀?一個人的價值觀就是對人或事物的認知、理解、判斷、抉擇。通俗點說就是你認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應當鼓勵的,什麼是應當反對的,並且根據這些認識做出自己的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人的價值觀與有沒有文化、識不識字沒有關係,每一個正常的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從您提的問題看,真實意思應該是怎麼才能有自己的正確的價值觀?那麼沒文化、不識字,怎麼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呢?

首先,世事洞悉皆學問。意思就是對世上的人和事,只要用心學習觀察,都是可以幫助我們提高的有用的學問。在我們生活、學習、勞動中,時時處處都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理解一個人或事物的是非、對錯、好壞,然後選擇你認為是的、對的、好的,這個認識和選擇過程,就是確立價值觀的過程。但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訓。朋友、同事之間總是要互影響,這就要注意多和品質高尚、善良正直、尊老愛幼、富有修養的那些被人稱讚、口碑很好、充滿正能量的人交往,在相處過程中,學習他們的優良品德和正確的處事風格,自然就受其薰陶而不知不覺中也往優良的方向發展。

第二,知行合一事上煉。這是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提出來的,意思是:人認識和掌握了事物的道理,還必須在具體的事上磨鍊,在事上用功才會有所幫助、有所提高。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也是這樣,通過學習、觀察、思考,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應當大力提倡,什麼應當堅決反對等是非標準,有了明辯事非善惡的能力,但這還不行,還必須親身去實踐,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按這些正確的標準去做,這樣才能達到思想認識與具體行為的有機結合、融為一體,時間一長,這些融入你內心和思想深處的正確的價值觀,就會下意識的指引你的行為去做正確的事。

第三,日積月累必有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是一時一事就能完成的,是一個日積月累、聚沙成塔的過程,而且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個人認識水平的提高不斷修正、完善的過程,甚至是一輩子都要修煉的事兒。我們常說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這個道理。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和修養,從國家和社會層面看,要像那些有家國情懷的英雄人物、先進典型、道德模範看齊,以他們為榜樣,努力成為對國家有貢獻、對社會有益的人。從個人家庭層面看,要自覺做到品行正、講誠信、行孝道、樂助人,講文明等等,在正確的價值觀指引下,使自己成為一個三觀很正、善良包容、品德高尚的人。


苑中聽雨


若因自身家庭或環境問題,沒有上過學、不識字,並不丟人,更不會低人一等。

只要你心存善念,誠以待人,好好做自己的事,就會贏得他人尊重。

我大姑十二歲嫁人做童養媳,她沒上過學,不識字。可是她卻贏得全家人的尊重,無論是她的夫家長輩還是自己的兒女子孫,都很喜歡她。因為她識大體,孝順公婆、善待親人,把家打理的非常好。她去年走了,我還寫了首詩懷念她。

《悼念. 送大姑》

秋葉黃枯添涼意, 鮐背之年姑仙去。

賢淑知禮長者譽, 豆蔻年華少為媳。

艱辛一生護子女, 孝順公婆疏顧己。

今日眾親多相送, 西行路安心誠祈。

表哥表姐及孫(女)輩、外孫(女)輩都非常孝順, 一直盡心照顧, 陪伴左右。大姑安詳仙逝~

話說回來,如果條件允許了,現在學識字也不晚,學了總是有用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提問者朋友有所幫助,祝生活愉快!


冷眸望世界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對世界上的人或事物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

每個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從此至今,都是如此。

封建社會,可以說很多人都不識字,但是他們仍然有自己的價值觀,自己有能力判斷一件事情應該做還是不應該做,是對還是錯?他們的價值觀從何而來?

我想,一個人如果不識字,價值觀的形成大致上來源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交談,交談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交談中,多傾聽,看看他對這個世界,對某些事是什麼看法,瞭解他的價值觀,多與人交談,你會了解不同人群的價值觀,總結歸納,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二是思考,每天這個世界上都會發生很多事,不識字沒關係,現在科技相當發達,可以通過網絡收聽收看一些時事新聞,多聽一些評論類節目,能過自己的思考來判定事情的是非功過。多思考,可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三是行動,多接觸正能量的人,多到外面的世界去走一走,看一看,多在社會上做一些實踐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所以,不識字並不影響一個人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六祖惠能不識字,卻說出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樣的偈語,他雖然不識字,卻成為一代高僧。

綜上所述,多交談,多思考,多行動,就會形成自己的正確價值觀。


東城地勢坤


有人曾說過:

多讀些好書,不然你的三觀都是從七大姑八大姨那得來的。

可以看的出,讀書是培養自己文化價值觀的一個重要因素。

現在,針對上述問題中的狀況,我認為從三個方面分析或許有所幫助。

努力培養一定的文化基礎

沒上過學,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肯定不如上過學的人。沒有任何人出生就有價值觀,可以說那不是與生俱來的,前期的環境,教育觀念,自我意識都是後來文化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既然你沒有接受過文化教育,但只要你後天肯努力,肯吃苦,通過汗水去彌補不足,並且,如今網絡科技這麼發達,你有很多工具可以去學習,去發展自己的文化水平,比如,網課,視頻教學軟件,教育課程演講等等,這都是很有用的資源,所以說,如果你想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是必不可少的。

虛心向他人學習

後天學習中,如果僅憑自己的努力去發展自己的文化水平,遠遠不夠的,你不僅要輸入,而且要有輸出。

簡單的來說,就是你要懂得向有文化的人虛心請教,與他們交流,通過語言上的溝通,你會拓寬眼界,瞭解他人的思想,從而反省自身,慢慢的,你就會有自己的思考,懂得如何吸收優質的文化觀念,從而循序漸進地養成自己的價值觀。

多讀好書,學會思考

都說讀書對人的文化水平有幫助,可是書也分好壞,不能沒有選擇的去盲目讀書,那反而浪費時間還沒有意義。

我們要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這一點說的就是要讀 書,比如,你可以通過如今的各種手機軟件尋找什麼書適合自己,什麼書值得花費時間去讀,這樣你可以大大減少找書的時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讀書上,再比如,你可以多讀一些著名文人的書,他們的思想都會一定的屬於他們自己的見解,你要多接觸這些思想,但不要刻意模仿,適合的自己才是最好的

讀過好書,還沒有結束。當你讀完一本書後,你要學會思考,反省,“為什麼作者這樣寫”。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然後,還要把書中你認為有用的部分用筆記本記下來,用於以後學習重讀時,可以提高效率。

希望這些對你有所幫助。

關注我 ,集思廣益討論經典書籍,思想碰撞才能迸出火花!


書與哲


怎麼?這麼謙虛?難道您問的這個問題是別人替您代寫的?怎麼可能您不識字呢?我不信!

我們這裡有一種文化低甚至不識字的人說得比較多的俗話叫作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事。就是說一個人有沒有文化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要識事又識理!否則文化再高、地位再高比如秦檜雖位至宰相但不識事理、不顧大局陷害良臣,遭人痛罵千年載豈不是枉活一世?

真正沒有文化的人如何確立自己的價值觀呢?首先我告訴你那些稍微讀了幾頁書卻整天把科學兩個字掛在嘴邊,並拿科學當棒子打擊一切的人你仔細看看他們的口氣,一個謙虛的人都沒有!哪怕是假惺惺的說半句謙虛的話你都別指望他們!而真正的懂科學搞科研的人在填頭苦幹!哪有閒工夫賣弄炫耀?

那麼他們為什麼不謙虛呢?因為他們心胸太狹窄,根本就裝不下太多東西!那裝不下的或不明白的那些事物他們怎麼對待呢?說出來簡單而粗暴,一律不承認!用科學的棒子去打!扣帽子、抹黑、誹謗。殫精竭慮殷勤排異。也不知道這浩如煙海的科學體系的棒子他們是怎麼拿得動的。

沒有文化的人相較他們在人性人通常要高尚得多!自覺自身沒有什麼值得驕傲滿的條件和地方,活得比較質樸而平實,善良而單純。

沒有文化的人不是如何讓自己有價值觀,而是如真正體現自己的價值。您自己儘自己所能,做您力能及的事情,努力不讓自己的家人挨餓受凍,敬老而愛少,和鄰而睦親,盡己所能奉獻心力。縱使不能富顯鄉里,哪怕您盡心盡力了卻仍然貧困都是讓人尊重的。為什麼?您盡力了,物盡其用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中不愧人!雖不能滿自己願望但良心是平安的。這就是您的價值!這種價值在人類社會永遠不會貶值!

最後遙祝您閤家安康,幸福美滿!


華夏文明的帶刀護衛


答:我認為價值觀,與你有多少文化沒有直節關係,它與你的本性和品格有關係,文化多的人不一定,價值觀就正確,沒文化的人不一定,價值觀就不正確。

什麼是價值觀?我們國家現在要樹立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城信,友善。

我相信在這二十四個字裡,你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如果是你每天都能按照,社會主義價值觀,去指導你的一言一行,你就是一個有正確價值觀的人。

反之哪些違法亂紀,貪汙受賄的人,他們就沒有,社會主義價值觀,或者說他們的價值觀,是扭曲的,是不正確的,所以,我認為有沒有價值觀,價值觀正確不正確,它與你的文化沒有直接關係,它與你的為人和品質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