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學生,媽媽不是成仙,就是成魔

一開始,我是想兵不血刃,以智取勝的。

所以,我每天拼命排列組合腦細胞,積極應對他拋出來的一系列問題。

寫字磨蹭?OK!老孃先不做飯,陪著你抄寫漢字,比個賽,看誰的速度快。

字寫得差?沒關係,咱倆一起討論討論、研究研究書上的方塊字,看看咱的字究竟差在哪裡,是橫沒寫平,還是豎沒寫直。

寫作文沒思路?不要緊,老媽和你先侃一頓大山,天南地北、詩詞歌賦地聊它一聊。

至於其他,比如數學常常出點計算錯誤,英語第三人稱單數的動詞沒加S,這些暫時是“疥癬之疾”,老孃可以忍,也可以等。

家有小學生,媽媽不是成仙,就是成魔

但我真的過高地估計謀略的作用,又過低地想象了孩子的頑強。原以為自己是隋文帝兵不血刃取南陳,結果是大漢朝和親北匈奴。

他的磨蹭病就像打不死的匈奴兵,你進他就退,你一疏忽他就變本加厲地攻城略地。

再優雅的人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和親終究治標不治本,和平穩定都是打出來的,必須請出衛青、霍去病,打他個心悅誠服。

於是,寫作業時,他一旦磨蹭,會受到各種精、準、狠的打擊。

摸橡皮擦、捏軟尺——那隻作案的手會猝不及防地吃一棍。

抄寫,看一句話要老半天,一副神遊天外的表情——對不起,自覺站出來吧,屁股先吃幾板子。

字寫得歪瓜裂棗,字與字之間沒有間距,單個字又缺少凝聚力,看上去隨時會分崩離析——那就一直寫,寫到好為止!不服氣?去樓下吹吹寒風,跑幾圈,先端正了態度再回來寫。

這樣一輪一輪的較量下來,他是有所收斂,我真的常常累得精疲力盡。

家有小學生,媽媽不是成仙,就是成魔

三歲的小女兒是戰場上的不確定因素。有時候她特別乖,放棄看電視的權利,溫柔地叮囑哥哥快點寫作業,她等著他一起過家家。有時候,她看我臉色變得陰沉,就迅速送來一根棍子,把哥哥氣得牙癢癢。有時候她完全中立,拿著食物坐在哥哥對面泰然自若地吃著,嚴重影響哥哥做作業的注意力,增加我維持局面的難度。

身體上的勞碌還可以自我緩解,我堅持每天晨跑增強體質,跟孩子打這場持久戰。

精神上的折磨實在望不到盡頭,每當看到他剛剛捱了一頓打,馬上又犯毛病的時候,我就想如果這不是我兒子,我一定跟他同歸於盡。

家有小學生,媽媽不是成仙,就是成魔

終於理解新聞裡那些對孩子痛下狠手的父母了,那是被激怒到了極限的大爆發。

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征戰沙場,那樣起碼能戰個痛痛快快,就算犧牲也舒坦。而輔導孩子寫作業真的分分鐘被憋死、氣死、急死。

那不僅僅是死得輕如鴻毛,而是

憋屈如氣球,帶著滿肚子惡氣隨風飄逝,最後被氣壓壓破,灰飛煙滅。

多麼痛的領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