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学生,妈妈不是成仙,就是成魔

一开始,我是想兵不血刃,以智取胜的。

所以,我每天拼命排列组合脑细胞,积极应对他抛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写字磨蹭?OK!老娘先不做饭,陪着你抄写汉字,比个赛,看谁的速度快。

字写得差?没关系,咱俩一起讨论讨论、研究研究书上的方块字,看看咱的字究竟差在哪里,是横没写平,还是竖没写直。

写作文没思路?不要紧,老妈和你先侃一顿大山,天南地北、诗词歌赋地聊它一聊。

至于其他,比如数学常常出点计算错误,英语第三人称单数的动词没加S,这些暂时是“疥癣之疾”,老娘可以忍,也可以等。

家有小学生,妈妈不是成仙,就是成魔

但我真的过高地估计谋略的作用,又过低地想象了孩子的顽强。原以为自己是隋文帝兵不血刃取南陈,结果是大汉朝和亲北匈奴。

他的磨蹭病就像打不死的匈奴兵,你进他就退,你一疏忽他就变本加厉地攻城略地。

再优雅的人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和亲终究治标不治本,和平稳定都是打出来的,必须请出卫青、霍去病,打他个心悦诚服。

于是,写作业时,他一旦磨蹭,会受到各种精、准、狠的打击。

摸橡皮擦、捏软尺——那只作案的手会猝不及防地吃一棍。

抄写,看一句话要老半天,一副神游天外的表情——对不起,自觉站出来吧,屁股先吃几板子。

字写得歪瓜裂枣,字与字之间没有间距,单个字又缺少凝聚力,看上去随时会分崩离析——那就一直写,写到好为止!不服气?去楼下吹吹寒风,跑几圈,先端正了态度再回来写。

这样一轮一轮的较量下来,他是有所收敛,我真的常常累得精疲力尽。

家有小学生,妈妈不是成仙,就是成魔

三岁的小女儿是战场上的不确定因素。有时候她特别乖,放弃看电视的权利,温柔地叮嘱哥哥快点写作业,她等着他一起过家家。有时候,她看我脸色变得阴沉,就迅速送来一根棍子,把哥哥气得牙痒痒。有时候她完全中立,拿着食物坐在哥哥对面泰然自若地吃着,严重影响哥哥做作业的注意力,增加我维持局面的难度。

身体上的劳碌还可以自我缓解,我坚持每天晨跑增强体质,跟孩子打这场持久战。

精神上的折磨实在望不到尽头,每当看到他刚刚挨了一顿打,马上又犯毛病的时候,我就想如果这不是我儿子,我一定跟他同归于尽。

家有小学生,妈妈不是成仙,就是成魔

终于理解新闻里那些对孩子痛下狠手的父母了,那是被激怒到了极限的大爆发。

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征战沙场,那样起码能战个痛痛快快,就算牺牲也舒坦。而辅导孩子写作业真的分分钟被憋死、气死、急死。

那不仅仅是死得轻如鸿毛,而是

憋屈如气球,带着满肚子恶气随风飘逝,最后被气压压破,灰飞烟灭。

多么痛的领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