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訊AI智能防控,讓疫後復工安全無憂

1月20日晚,國家衛計委官方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全國多地迅速響應疫情聯防聯控工作要求,加速調動防疫物資,加大力度落實對地鐵、車站、機場等重點場所體溫檢測排查措施,嚴守防疫工作的第一道關卡。

而在新冠肆虐之下,傳統的水銀水銀測溫計和普通手持測溫槍已不能勝任眼下的測溫需求。相較於傳統測溫工具,“紅外體溫篩查”技術擁有無接觸式測溫、大規模人群實時體溫測量等技術優勢。各地政府緊急啟動應對方案,1月30日,國務院發佈《關於組織做好紅外體溫檢測儀及配套零部件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緊急通知》(肺炎機制醫療保障發[2020] 34號),將“紅外體溫檢測儀”納入疫情控制重要物資。並由相關部門親自調配相關企業,協調渠道分配。

易訊AI智能防控,讓疫後復工安全無憂

2019年5G網絡加速以來,為人工智能科技的發展起到了強而有力的推動作用。在這樣的大環境下,AI、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與“紅外體溫檢測”技術的有效事例,在疫情到來之際被廣泛應用在病毒研究、疫情防控、信息傳播等方面,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時之間,眾多突出的科技企業和測溫模塊相關的研發成果紛紛湧現,迅速投入到對抗疫情的突擊戰中,皆在為利用科技手段展開更有效的疫情防控工作而努力!

易訊AI智能防控,讓疫後復工安全無憂

1月20日至今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對於易訊全體研發人員而言是非常艱難而緊張的時期。疫情當下,物流、生產滯後等原因造成了熱成像測溫設備貨源奇缺,在這種條件下,易訊克服重重困難,結合自身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突擊研發快速推出“疫情防護智能測溫系列產品”, 加速響應針對本次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體溫檢測需求。

作為行業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開發與應用的高科技公司,易訊深耕人工智能與計算機視覺領域,充分發揮自身研發和技術儲備優勢,率先顛覆傳統攝像頭“只能看”的功能應用,為其嵌入人臉識別及4G\\5G聯網數字雲系統,這種軟硬件技術完美結合為眾多企業和管理者提供了一個可以隨時隨地管理門店/站點的智能應用。

出入必檢,智能之眼

“出入需測溫”是當下國內每個人每天都在經歷的一件事。使用傳統的手持式測溫儀逐一檢查,存在著速度慢,信息不完整的缺憾,同時還有交叉感染的可能。

易訊AI智能防控,讓疫後復工安全無憂

易訊智能測溫系儀與防疫預警系統,通過識別速度<1秒的人臉識別與雙光譜智能攝像機的技術融合,結合黑體技術選配,有效提高對目標人體的體溫測量準確度,測量精度達到了醫用規定的±0.3攝氏度,非常適用於快速、單個流通的應用場景。在接入公安部“人證合一”數據後,可對所有過往人員進行非接觸式體溫測量,在保證排查精準度的同時,大幅度提升了排檢速度,減輕工作人員篩查發熱病人、並對期進行身份核實的工作量,降低工作強度的同時減少用人數量。

易訊AI智能防控,讓疫後復工安全無憂

無需複雜安裝,即插即用;採用一體化內置,經濟實惠。管理者既可定時定點對所想監測的區域自動截圖,用AI技術替代人工,減少巡查所需時間;同時,易訊AI智能體溫檢測儀可接入4G和5G網絡,部署快捷。可同時實現設備遠程控制、體溫檢測與統計、身份識別/報警、日報數據彙總等功能,加快獲取人體體溫信息速度,實現實時檢測與雲端同步數據上傳,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利的參考數據。

反向追查,管理福音

疫情期間的安全防控是重中之重。易訊利用AI技術,不僅支持人臉識別,同時支持一賬號管理多臺出入口設備,SAAS雲端即時生成數據統計,方便管理。

目前,對於疑似被感染的人員展開全面而精準的信息調取和行為路線,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不之重,也是難點之一,也是備受關注的易訊AI智能體溫檢測預警與管理系統即將突破的下一個難點。目前易訊已將人臉識別技術與公安部“人證合一”系統對接項目提上日程。不久之後,易訊“人臉識別大數據智能雲系統”將通過公安部系統綁定,協助管理者快速找到與疑似者相鄰進出的人員,實施反向追查。

易訊AI智能防控,讓疫後復工安全無憂

對於管理者來說,豐富、全面、有效、及時的數據彙總對其工作的覆盤及下一步工作策略的開展極其重要,這套AI智能管理系統將每一項管理結果都實時處理彙總形成數據看版,助理管理者經營決策使用。

值得慶幸的是,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國人民逐漸度過了最恐慌的階段。自2月13日起,全國新增疑似病例、新增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均呈現明顯下降。雖然真正的“拐點“還沒有到來,但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總算熬過了最黑暗無序的時刻。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國家疫情危難時刻,更要依託科技的力量。在科技興邦的國家戰略下,像易訊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他們以身作則依靠智能化技術力量與各地企業及政府協力遏制疫情。相信有了他們的堅持和增援,在不久之後,通過政府、企業及全體社會的不懈努力,我們一定能夠快速戰勝“新冠”疫情,恢復正常的生活和生產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