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額溫槍生產累計超115萬支

<table> 廣東額溫槍生產累計超115萬支

倍爾康在生產額溫槍。

南方日報記者 張由瓊 鄭一見 攝

/<table>

在廣州南沙,倍爾康公司正在加緊生產新一批的手持式紅外體溫檢測儀(簡稱“額溫槍”)。而在佛山南海,佛山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簡稱“佛山華數”)的車間裡,工人們正在打包紅外體溫檢測儀。“昨天運送了一車40臺前往武漢,今天又接到一批新的訂單。”生產部主管幸凡說。

體溫檢測是疫情檢測的第一關口,紅外體溫檢測儀在公眾場所對疑似患者甄別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打贏疫情防控戰的重要裝備。記者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以下簡稱“省工信廳”)瞭解到,截至3月12日,我省18家重點生產企業累計生產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3626臺,額溫槍超過115萬支,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重要物資需求。

企業產能大幅提升

“我們在大年三十接到了緊急的轉產任務——生產紅外體溫檢測儀。”佛山華數副總裁楊林告訴記者,紅外體溫檢測儀主要是在武漢總公司生產。但是受疫情影響,武漢封城了,臨時決定轉移到廣東生產。

轉產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原材料緊缺,尤其是紅外機芯、黑體、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省工信廳積極協助,協調市區兩級政府部門就近組織當地電子、五金等50餘家企業立即復工,開展專項配套。3天后,原材料逐步到位。

2月5日,佛山華數完成了第一批21臺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生產,交付深圳地鐵投入使用。

有相似境遇的,還有倍爾康。疫情發生後,倍爾康響應政府號召堅持生產,但因庫存原材料消耗大,上游核心零部件不足,人手短缺,嚴重製約產能提升。

省工信廳電子信息處請求國家工信部電子司指導,協調上海、江西等地工信部門,解決該公司供應鏈急需的13家企業復工復產和持續供貨問題。

“截至目前,我們企業日產量從最初的3000支增加到現在的8萬支,累計產量近60萬支。”倍爾康總經理郭家丞說。

解決復工復產困難

“省工信廳一直加強紅外體溫測試儀重點生產企業動態監測,積極組織省內生產企業上國家重點醫療物資保障平臺。省內共有18家企業納入平臺,是同類產品‘上平臺’最多的省份。”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肖良顏表示。

疫情發生以後,工信部電子司先後向我省下達15批共198家紅外測溫儀配套企業復工復產協調任務,加上兄弟省市及我省企業提出的多達586家的配套企業復工需求。省工信廳安排專人跟進,及時協調各地市和有關部門,主動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目前已全部復工復產。

“1日27日,工信部電子司來電,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熱成像鍍膜玻璃加工企業——中山市優度光學科技有限公司因位於中山市火炬開發區內,當地政府貼封條不讓進,要求協調提前解封。”肖良顏表示,省工信廳多次與中山市工信局和火炬開發區協調,提前到2月1日,爭分奪秒為該企業解封,確保該企業按時完成海康衛視5000套紅外測溫檢測設備零部件生產任務。

技改政策助加大生產

技改政策資金支持,為企業加大生產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早在2月2日,省工信廳電子信息處前往佛山華數組織召開現場會,研究對策措施,通報疫情防控期間技改和融資貸款政策,及時將其列入國家疫情防控重點物資保障企業和享受廣東省技改政策名單。

“目前,佛山華數的轉產投入接近400萬元。在省工信廳技改政策的支持下,企業壓力得到很大的緩解。”據楊林介紹,本次技改政策補助力度很大,企業在完成一定的省、市調配或收儲任務前提下,1月10日至2月7日進行的設備投入,補助其投入資金的80%;2月8日至2月20日,補助50%;2月21日至4月20日的生產投入,則補助40%。

楊林表示,真金白銀的技改補貼,打消了企業轉產設備投入的顧慮。“得到政策和資金支持之後,我們更加大膽了,將原本機器人的生產線也改裝投入到紅外體溫檢測儀的生產中。”

南方日報記者 彭琳 實習生 張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