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個有作為的皇帝,卻有一個低俗的愛好

明宣宗朱瞻基如果不是因為命短,應該是一個非常幸運的皇帝。

他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作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的父親洪武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徵著權力,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朱棣醒來以後正在回憶夢中的情景,覺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報告說孫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馬上意識到:難道夢中的情景正映證在孫子的身上。他馬上跑去看孫子,只見小瞻基長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臉上一團英氣,朱棣看後非常高興,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於是朱瞻基從娘肚子一出來就得到了他爺爺的寵愛。

在靖難之役以後,朱棣親自挑選當時的著名文臣擔任朱瞻基的老師,而且千叮嚀萬囑咐地說,我孫子可是個帝王之才,你們要全力以赴地用心輔導。不僅如此他還對朱瞻基言傳身教,永樂中期以後的遠征漠北,每次都將朱瞻基帶在身邊,讓他經歷風雨,接受戰場的洗禮,增加實戰經驗,而在歷次遠征歸來的路上,他都帶著孫子朱瞻基走進農家,訪貧苦,察民情,解民意。在他的父親朱高熾被指定為皇太子的第七年,朱瞻基也被朱棣正式立為皇太孫。開創了一個明朝冊立儲君的先河。

洪熙元年朱瞻基即位。上任之後,他在政治上加強皇權、任用賢臣、改革行政、仁政愛民;在軍事上,清除軍隊腐敗、北擊蒙古、撤兵安南;在軍事上,改革財政;在文化上,鍾情文藝,發動掃黃。他在位期間,平定漢王朱高煦之變,停止用兵交趾。重視整頓吏治和財政,實行休養生息,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勵精圖治,知人善任,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于謙、周忱,使得社會經濟空前的發展,與其父一道開創了“仁宣之治”。所以有人評價朱瞻基是繼朱元璋和朱棣之後,鮮有有作為的皇帝。

然而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作為的朱瞻基也是一個汙點皇帝。他品行上的瑕疵通常在野史裡和古代文學作品中有所記錄。其中一個最大的汙點就是他有一個低俗的愛好:鬥蛐蛐。蛐蛐,學名叫蟋蟀,也稱促織,俗名除了叫蛐蛐之外還叫夜鳴蟲、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古代和現代玩斗的對象。也就是說古代愛玩蛐蛐的人很多,包括帝王,可是因為喜歡促織而因為這事得了個“太平天子,促織皇帝”的美名的皇帝恐怕只有朱瞻基一個。明人呂毖在《明朝小史》裡載:“帝酷好促織之戲,遣取之江南,其價騰貴,至十數金。時楓橋一糧長,以郡督遣,覓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駿馬易之。妻妾以為駿馬易蟲,必異,竊視之,乃躍去。妻懼,自經死,夫歸,傷其妻,且畏法,亦經焉。”

清人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中有一句:“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

��x5\u000f�O

他是個有作為的皇帝,卻有一個低俗的愛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