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後,如果清朝堅決不同意和日本談判,那時的日本能把清朝滅了嗎?

我想淹死在學海里


甲午戰爭結束,日本已經是強弩之末,國庫裡差不多就剩下老鼠屎了。但卻憑著一副空架子,擺出咄咄逼人的態勢,最終使滿清就範割地賠款。這完全是看準了滿清的軟弱。如果單純從軍事角度分析,戰爭如果繼續下去,日本必然後繼無力折戟沉沙。


事實上,在甲午戰爭發生之前,中日兩國對於軍備的態度,已經決定了後來的戰爭勝負。日本集全國之力擴充軍備,財政收入的60%都投入到了軍事建設中,天皇和文武官員帶頭款款,甚至有女學生賣身為軍隊籌錢,所有日本人的目標就一個:進行一場賭國運的戰爭,打敗中國。

反觀滿清方面,北洋水師稍微有了點兒規模,從上到下就開始沾沾自喜,認為可以高枕無憂,甚至光緒十六年(1890年)開始,就因為水師建設太燒錢,進而停止了投入。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酥甚至拖延著不批覆經費,以致於英國原本準備賣給滿清的艦船被日本接手,其中就有後來的日軍主力艦艇“吉野號”。

日本人磨刀霍霍,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滿清的銀子卻拿去給慈禧修園子過大壽,這種對比讓人十分痛心,同時也註定了這場戰爭的結果。但即便日本人取得了節節勝利,滿清實際上仍有一戰之力,可惜的是慈禧等人害怕日本人攻入北京城,動搖滿清統治的根基,急於和日本人議和,哪怕是割地賠款也在所不惜。

當時滿清朝野也有遷都再戰的呼聲,甚至光緒皇帝都有強烈的戰鬥慾望,可惜這些話老佛爺是聽不進去的。她最希望的還是安安穩穩的在紫禁城裡做美夢。奕訢、李鴻章這些人也都被日本人嚇破了膽,巴不得早些平息事態。他們在乎的,只是滿清的安危而已。

日本人當時的情況十分不妙,財政、軍事上已經是輕弩之末,明治維新數年間積攢下的財富,基本都在甲午一役中消耗殆盡。日本的海軍也幾乎失去了戰鬥能力,只剩下陸軍仍具備一定戰力,但如果執意對滿清發動滅國之戰,那無異於痴人說夢,僅從戰略縱深來講,日本人也是有去無回。


事實證明慈禧等人選擇妥協是鼠目寸光愚蠢至極的,這種妥協引發的連鎖反應,對於滿清統治的傷害更大。在甲午戰爭之前,滿清還能維持東亞大國的體面,日本還是蝸居海島的小國,甲午戰爭之後,世界各國大開眼界,原來滿清是頭紙老虎!於是大家紛紛上門打秋風,不平等條約簽了一大把,甚至戰爭丑角意大利都慕名而來要分一杯羹,這徹底地加速了滿清的滅亡。

更巨大的傷害在於,日本人通過甲午戰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發展由此進入快車道,更加助長了其侵略野心,才有了後來的全面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

將慈禧定位成千古罪人,絕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