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公主並不等於格格,實際差別很大,這裡面有大學問

清朝宮廷劇中皇帝的女兒有兩種稱呼,一個是公主,一個是格格。那麼公主和格格有什麼區別?

公主的稱呼早就有了,這是中國古代對皇女、王女、宗女的稱號,簡稱為“主”,與“公主”對應的男性稱號是“王”。

清朝的公主並不等於格格,實際差別很大,這裡面有大學問

“公主”的由來

據《公羊傳》記載:“天子嫁女子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這應該就是“公主”的起源了。

春秋時期的爵位,可大致分為王、公、侯、伯、子、男六級。而在王即周天子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等。

周天子把女兒嫁給諸侯時,不親自主持婚禮,讓同為姬姓公爵級別的諸侯主婚,這便是"公主"的由來。

清朝的公主並不等於格格,實際差別很大,這裡面有大學問

並且因為周王室姓姬,所以周天子的女兒也稱"王姬",《詩經·召南·何彼襛矣》就寫到:"何彼襛矣,美王姬也。"

此後"王姬"也成為帝王的女兒的代稱。諸侯之女也稱為公主,《史記·吳起列傳》記載"公叔為相,尚魏公主。"

公主並不等同於皇女,未出嫁即早夭的皇女在大多數朝代不會被授予公主稱號。反之也有宗室女會被授予公主身份。迎娶公主稱"尚公主",公主下嫁稱"將嬪"。

清朝的公主並不等於格格,實際差別很大,這裡面有大學問

古代貴族女子爵位

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等這些都是古代貴族女子的爵位,雖然跟出身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仍然是需要受封才有的,並不是生下來就有。

公主為皇帝的女兒,長公主為皇帝的姐妹,大長公主為皇帝的姑母。

歷史上有名的公主不在少數,太平公主算是一個。她不僅僅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幾乎真的成了“武則天第二”。

清朝的公主並不等於格格,實際差別很大,這裡面有大學問

“格格”的含義

格格是清朝的稱呼,漢人朝代是沒有這個稱呼的,格格是滿語裡“姑娘”的意思,一般滿人貴族少女在不知曉具體封號和頭銜的情況下可以統稱“格格”。

同時清朝滿人貴族家中低等侍妾也稱為“格格”,滿人貴族家中妻妾的稱呼為嫡福晉、側福晉、庶福晉、格格。

其中嫡福晉和側福晉均為妻,以嫡福晉為正室,側福晉為側室,嫡福晉和側福晉都是要由禮部代表皇室冊封的。

清朝的公主並不等於格格,實際差別很大,這裡面有大學問

所以滿語的“格格”,是對清皇族女兒的統一稱呼。作為正式稱號使用時,在後金時期,國君和貝勒的女兒稱為格格。

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漢人習慣,重新規定了封號。作為非正式稱號時,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也就是排在庶福晉之後的“格格”。

據說《還珠格格》這一系列書來源於一個故事:當年瓊瑤來大陸旅遊,路過公主墳的時候對這個地名產生了興趣。

後來她和朋友閒聊的時候得知,相傳乾隆曾經收了一個民間女子做義女,並封為格格。這位民間格格死後,由於按照規矩不能葬在皇家陵園,於是就葬在公主墳這個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