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必有痴,而后有成”“人必有痴,而后有成”,林语堂:自创检字法,51岁发明中文打字机

学贯中西、构筑东西方文化桥梁的林语堂,不仅著作等身,还是一位机械工程爱好者。林语堂说:“一点痴性,人人都有,或痴于一个女人,或痴于太空学,或痴于钓鱼。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有成。”

林语堂的痴,在于他发明中文打字机。

“人必有痴,而后有成”“人必有痴,而后有成”,林语堂:自创检字法,51岁发明中文打字机


年过半百 却一心要造打字机

1946年,林语堂已经五十有一了,此时的林语堂已经先后在美国出版了好几本畅销书,又被许多知名大学授予了文学博士学位,可谓“功成名就”,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坐拥不少家产,于是林语堂着手把他头脑中的中文打字机变成现实的真家伙——年过半百的林语堂已经被这个念头折磨得日夜难眠了。

林语堂“自小一见机器便非常喜欢,似被迷惑”。上小学时,他在学校学到了“虹吸原理”的知识后,有几个月一直摆弄吸水管,想使井里的水自动吸升上来流到自家的园子里,尽管没有成功,但并不妨碍他对发明的热爱。

“人必有痴,而后有成”“人必有痴,而后有成”,林语堂:自创检字法,51岁发明中文打字机


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我注册入文科而不入理科,那完全是一种偶然。”而他在选择就读的专业时,却没有“将错就错”,他挑了枯燥的语言学,在他看来,语言学是项科学,与他爱做科学分析的头脑相适合。

一边是热爱,一边是专业,1916年,林语堂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他开始对中文打字机及中文检字问题产生兴趣。为此,他后来专门跑到上海买了一本《机械手册》进行自学,还买了各种外文打字机拆拆装装进行研究。

“人必有痴,而后有成”“人必有痴,而后有成”,林语堂:自创检字法,51岁发明中文打字机


1931年,林语堂代表中央研究院到瑞士参加联盟文化合作委员会年会,顺道到英国和工程师研制打字机模型。待他回家时,老婆孩子满心欢喜,以为他会给自己带回点礼物,结果林语堂只带回来一台打字机雏形,口袋里也只剩了几毛钱。

……

现在,林语堂对打字机依然痴迷,他发明一台中文打字机的梦想还和先前一样清晰。

十二万美元 投入了半生积蓄

实际上,商务印书馆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推出了中文打字机,以康熙字典检字法分类排序,机上有2500个常用字盘,一些冷僻字,还要从备用的3040个字盘里找出来。打字员想要用它熟练地打字,恐怕要学习三四个月。

“人必有痴,而后有成”“人必有痴,而后有成”,林语堂:自创检字法,51岁发明中文打字机


林语堂认为这样的打字机实在太过笨拙,他一定要发明一款人人可用、不学而能的打字机。而林语堂要做的,首先就是对繁琐的键盘进行改革。林语堂曾提出“汉子索引制”“汉字号码索引法”“国音新韵检字”等革新方案。他最后把所有资料汇总更新,根据方块字的特性,发明了崭新的“上下字形检字法”。这种检字法取汉字左边最高笔形以及右边最低笔形,放弃笔顺,像看几何图像那样只看字的高低。

林语堂构思虽然新颖独特,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极大,样机的零部件需要人工制造,排字铸模需要跑到唐人街请人,他还另找了一位意大利籍的工程师协助解决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难题。他们做了拆、拆了做,耗尽了时间和精力,也耗尽了林语堂的存款。

高额的费用难以为继,可眼见着打字机已初具雏形,林语堂不愿放弃,他不得不向老朋友赛珍珠夫妇借款。从《吾国与吾民》开始,林语堂所有的畅销书都由赛珍珠夫妇经营的公司出版,这家公司因此赚了不少钱。不料赛珍珠夫妇另有一套做人法则,碰了一鼻子灰的林语堂在二十多年后回顾起这件事时还表示“我看穿了一个美国人”。不过,好在林语堂一位做古董生意的朋友帮忙,中文打字机的研究试制工作才得以继续。

“人必有痴,而后有成”“人必有痴,而后有成”,林语堂:自创检字法,51岁发明中文打字机


1947年5月22日上午11时,林语堂和二女儿林太乙把打字机取回家中,摆放在客厅的桌子上。他深情地抚摸着这个宝贝疙瘩,它花费了林语堂12万美元,为此林语堂债台高筑;如果以1916年算起,他花费了林语堂31年的心血。

历时六年半 申请美国专利

林语堂发明的打字机高9英寸、宽14英寸、长18英寸,有64个键,采用的正是“上下形检字法”键盘字码,每字按3键,每分钟最快能打50个字,备字多达7000个。并且,它不用花费太多时间训练即可上手。林语堂为它取名“明快”,在当时来看,已经非常先进了。

不久,林语堂召开记者招待会,向社会公开宣布明快打字机发明成功,他骄傲地说:“这是我送给中国人的礼物。”

“人必有痴,而后有成”“人必有痴,而后有成”,林语堂:自创检字法,51岁发明中文打字机


中国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团长何应钦试验了打字机后,致函林语堂称:“明快打字机是第一部无需记得字位或字码,甚至无需看键盘即可打字的打字机……只凭这个键盘,明快打字机已经比其他所有中文打字机高明。本人诚挚向所有汉字书写的人推荐。”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来信说:“语堂兄,日前府上得用你的打字机打字,我非常兴奋……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打字机了。”

实际上,从1946年开始,林语堂便开始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专利。他写的专利书长达8万多字,蓝图39幅,林语堂戴着老花镜,字字斟酌。直到1952年,才取得该项发明的专利权。

不过,林语堂的打字机却是“叫好不叫座”,他曾与许多公司联系,希望把发明成果投入生产领域,但当时正值国共内战,难以形成市场,并没有公司肯投产。

在明快打字机发明4年之后,林语堂终于与摩根索拉公司签约。他将打字机的发明权连同样机一并卖给该公司。尽管林语堂仅得两万五千美元,这并不能和他高筑的债台相比,但他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的发明终于有用了。

而事实是由于造价太高,摩根索拉公司最终还是放弃了制造打字机的计划,林语堂的样机也被束之高阁。

“人必有痴,而后有成”“人必有痴,而后有成”,林语堂:自创检字法,51岁发明中文打字机


林太乙有次到美国旅行,想把父亲打字机的原型找回来,几经波折,她终于找到了当时参与研究的一位工程师,工程师遗憾地告诉她,那台打字机已经在三个月前被丢出去了。

1985年,林太乙授权台湾神通电脑应用“上下形检字法”于中文电脑产品,神通电脑称之为“简易输入法”,并打出“两个钟头学不会,请吃一碗牛肉面”的广告语,以证明它的简单便捷。只是这一年,林语堂已经作古9年了。


参考文献:《林语堂传》《率性林语堂》《近幽者默:林语堂传》《幽默大师林语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