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歲了還沒有爬到管理層,以後在職場應該怎麼規劃?

路易石四


職業規劃應該早些做好而不是在遭遇十字路口時的隨機應變

看到您的問題後很有感觸,因為這樣的困惑並不只您有,很多跟您年齡差不多的夥伴都曾遭遇過這樣的困惑。情況一,大家總喜歡把職業規劃作為出現職業轉折時的下一步規劃而非早有的職業生涯計劃。這種職場規劃是被動的,不會對您的職業路徑起到燈塔的作用。情況二,有職業規劃,遭遇階段性目標受挫而引發迷茫。這種情況實施不是沒有規劃,屬於修正規劃。後者情況不算大問題,因為原來規劃的主線不變,路徑調整不會產生特別大的職業變動,只是調整而已。問題比較大的是第一種情況,因為沒有規劃,短期定的所謂規劃是跟您目前所處困境高度關聯的,容易情緒化,容易不理智,最終的計劃結果也未必科學。因為沒有既定職業主線計劃,也就導致您在職場中沒有垂直的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以,身處路口抉擇困難。職業生涯規劃一定要做,越早越好。

為什麼一定要爬到管理層呢?30多歲就該到管理層?

這裡是兩個疑問,其一,您為什麼一定要爬到管理層呢,是因為管理層賺得多,又或是您認為只有到了管理層才算事業成就呢。管理和基層其實並不一定是接續關係,也可以是平行的關係啊。很多人一輩子也沒做管理,不是生活的很好麼。比如,醫生一定要做院長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不需要。其二,30多歲就該到管理層的問題。您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很好,30歲要有自己一個里程碑式的跨越,不過您首先應該思考的是您為了這個目標做了哪些準備,是因為您充分準備時運不濟呢還是自己也覺得準備的不夠好呢。30歲-35歲之間晉升管理的機會還是比較大的,如果選定這條路請努力吧,您還年輕呢。

做真實的自己,選感興趣的工作,打造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

很多夥伴在職業中是隨緣式計劃法,說白了就是沒有職業規劃,走一步看一步的,這樣職業中抗風險能力是很差的。只有有了明確的職業規劃才能為此去積累所需的經驗和打造所需要的能力,能力可是隨著職業時間的加長而不斷疊加的,沒有規劃就會有很多路口突然擺在你的面前被動的讓您選擇,這時候您需要不停的面臨能力和經驗清零,職業之路就會很坎坷。怎樣規劃,簡單點就是做真實的自己,選感興趣的工作併為之努力,聚焦一個方向,打造自己的差異化核心競爭力。


練就七十二變


首先來說說我本人,本人女,90後,目前29歲,已經在前兩年走到了中層管理人員,我分公司三千多人,屬於管理層人員共有156人。俗話說三十而立,三十歲還沒有爬到管理層也大有人在,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管理人員,在我們公司現在技術路線人員的工資也是跟管理層的差不多,中級職稱的人員可以享受部門副職的待遇,高級職稱的人員可以享受部門經理待遇,因此真的沒有必要一定要走管理路線。

就我本人來說走上管理層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促成的。首先我本人一進去公司待的是行政辦公室,上班的時間每天都可以跟領導打交道,讓領導能快速的記住了我,比起其他部門的人來說我就佔有了很大的優勢了。其次領導交代的工作,我都做得很好,執行力和效率也很高,讓領導更對我信任有加。第三我個人能力也不錯,積極參加公司活動,多次獲得一等獎,還獲得首屆青年論壇的一等獎,還有巾幗標兵、崗位能手等,在總公司也是被大家認識的;第四我所的分公司注重培養年輕人,我自己跟人資部經理關係也不錯,經常幫他們部門寫材料,總經理對我也不錯,因為我經常幫他寫材料、講話稿之類的,所以在升職的時候他考慮到了我……這些都是我成為管理人員的主要原因。

三十歲還沒有爬到管理層,如果以後不想走技術路線,那就好好考慮自己的職業生涯了,如果切實要有管理層路線,首先要看看自己的能力是否不足,是的話就要努力提升,至少要評上公司先進、勞模之類的;其次要積極參加活動,讓領導認識你,從而進一步瞭解你的能力;第三要跟人資部以及自己部門的領導等打好交道,這樣升職的時候人家才會想到你;第四就是要不斷的學習和努力,讓自己在公司無可代替等等。


淺憶夢微涼的小世界


先看看我身邊同事的例子吧。

  • 30歲的她,晉升失敗,辭職和老公創業,又失敗。在家做網絡個人營銷,成就自我。

她是我之前一名同事,做商務助理的她,向公司提交申請書,打算申請為商務經理,沒有成功。一氣之下辭職。然後和她老公一起創業,做物流,折騰了兩年,還是做不下去。

後來,她閒賦在家做起了家庭婦女。無意中接觸網絡個人營銷,於是和別人一起賣口紅。

沒想到,居然做起來了。

做了兩三年後,現在,每個月她穩定收入接近5萬,再加上其它的提成,每個月能拿5~10萬元。

回到你的問題,30多歲了還沒爬到管理層,以後職場應該如何規劃?

這裡給你兩個建議:

一、不要迷信管理層

有些公司,特別是小公司,管理層真的沒有什麼優勢,地位還不如那個核心員工。在大公司,管理層還稍微有點權力,但整天遊走於各種會議中,真正能靜下心來做事的時間,挺少的。

所以,並不是說升到了管理層就意味著人生的成功,千萬不要被表面的職務給欺騙了。

在公司,做個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遠比管理層更受重視。

我是做軟件開發的,所以身邊很多也是做研發的同事。在他們30歲之後,其實大部分的職位還是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他們開始靠著經驗來工作,而不是單一技能。

這個時候,他們遠比之前值錢了。

所以,如果你30歲還沒爬到管理層,那一定要想辦法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物,你的職業方向,就要往這個方向進行。

二、轉行

像我的同事一樣,晉升失敗,就換個行業試試。

也許你跳槽換了一個公司,管理職位就會向你招手了。

不過轉行,也不是那麼容易,沒有充足的準備,只是憑頭腦一時發熱就轉行,很容易失敗。

你要轉去的行業,應該如下:

  1. 能撬動原行業的資源為自己所用的行業,大概率會成功。比如原本你在公司做HR,轉行成獵頭,那麼還是很容易上手的。

  2. 轉行的方向是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有信得過的人摸爬滾打多年的。這才確保你轉過去的方向是有領路人的,成功的概率才高。

  3. 做過詳細調研,用數據分析後覺得大有可為的行業。

這就是我給你的建議,希望能幫助到你。

我是一隻程序猿,研發部軟件負責人、專欄達人,專注寫職場,講述職場故事。歡迎關注我,一起抱團成長。

職場猿話


我有一個朋友,和你的情況類似,現在29歲,還是公司的普通職員,每天就很焦慮。

他是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用戶運營,之前由於比較任性,頻繁跳槽,導致他一直沒有晉升的機會。隨著年齡一年年地增長,他發現周圍的同事都變成了97、98年的,很多比他年輕的都做了領導,而他還是一名普通職員,這讓他意識到了沉重地危機感。

人們都說,35歲,會經歷職場中年危機。但如果30歲你還沒進入管理層,可能危機就會提前到來。

在30歲這個年齡,如果還是一線的普通員工,那和他們競爭的,將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工資更低的年輕人,相比之下,顯然前者的性價比要低,一旦公司有裁員的考慮,這些性價比低的30歲人群,就會成為企業裁員的第一批對象。

而從個人發展的角度講,30歲之前是職業成長的黃金期,這個階段激情高、體力好、學習能力強,如果這期間沒有晉升為領導,那30歲之後也很難有大的突破,以後晉升的機會會更渺茫。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應對和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呢?

第一,擁有一技之長,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30歲還沒有進入管理層,很多人可能是由於性格、管理能力等原因,不太適合管理工作,即使再努力,也很難有大的進步。

這種情況,我們就不要再執迷於做管理工作了,而是根據自己的能力,打造自己的一技之長和核心競爭力。

在很多公司,都有管理線和專家線兩條晉升路線,當你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擁有任何人都無法替代你的技能,也是可以在職場上找到一席之地的。

第二,開展第二副業,降低職場風險

“副業剛需”,已經成為了新一代職場人的共識。當我們能很好地完成本職工作後,可以考慮開展第二副業,當副業逐漸有了收入,就可以更有底氣面對職場上的危機。

我有一個同事,她就利用業務時間寫作,給各大平臺供稿,現在每個月副業收入和工資差不多,即使有一天被辭職,她也完全可以靠副業收入繼續生活。

不過,開展副業的前提是你擁有一項拿得出手的技能,所以,我們在選擇副業時,要結合自己的能力特點來抉擇。

當副業的收入持續增高,甚至超過主業時,我們完全可以在合適的時機將副業變為主業,做一個自由職業者,既不用費盡心思管理別人,而且收入也不菲。

第三,積累人脈和資本,為將來創業做準備

到了30歲,可以說在職場上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這個時候需要注意積累自己的人脈和資本,在將來合適的時候,可以自己創業。

我的一個朋友子豪,他就是在31歲的時候,辭職開了一家奶茶店,和媳婦兩個人經營,每個月的收入也很可觀。我們很多人都很羨慕他,既不用每天面對職場上的勾心鬥角,又有自己喜歡的“小事業”,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30歲左右的年紀,如果注意積累,其實在閱歷、人脈、資本等方面都具備很大的優勢,若是有合適的機會創業,或許會有另一番天地。

最後,總結一下。如果30歲還沒有在公司晉升,還是個一線小職員,確實會面臨比較大的危機,可能比較難再進入管理層。

這時候,我們要發展自己的一技之長,並且開展第二副業,降低在職場上的風險,注意積累人脈和資本,為將來自己創業做準備。


鴿子的成長筆記


如果你的人生目標就是為了去爬升到管理層,那麼等你真正到了這個職位以後,才會知道有多累。

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吧,有個中年男人他在十年前還是普通工人在國企工作,後來被領導賞識提拔到了管理崗。

十年前的他,陽光開朗,一頭黑髮,而且待人真誠。可是十年後的他卻耍心機,總制定一些嚴厲的政策去讓前臺執行。

而且他的頭髮已經全沒有了,十年前他身材勻稱,可是如今啤酒肚。

以前的他受工人喜歡,和工人打成一片,可是這十年發生了太多事,他為了走仕途,變得很自私,很冷血。

他最終成為了一個讓工人都討厭的人,他年薪百萬,可是活著不快樂,他變成了人們常說的中年油膩男。

題主你現在三十多歲,還年輕,還很有活力,你真的希望進入管理崗嗎?你知道你要付出什麼嗎?

你得到一些東西,你必然會失去一些東西,而這如果是你的人生意義的話,我無權干涉。

現在這個中年男人已經在原公司幹不下去了,領導安排他去分公司去做管理崗,我講述的這個事情是發生在國企。

也許從這個故事當中,能給你一些啟發,以上就是我想說的,謝謝。


心靈之音的空間


我先說說我身邊的2個例子吧~


01.


第一個是我表姐,她已經滿打滿算30歲了。非公司管理層,但是她從來不擔心這些職場規劃問題。


倒不是她心大,而是她確實沒有這方面的追求。管人,也是一門技術活。再者,即便到了管理層,工資也多不了多少,而且還心累。


她對於人生的追求就是吃好喝好,老是想這些太累了。她活得比較豁達,不過也可能因為是女性的緣故,對於職場的晉升倒不是特別在意。


但是她的職場生涯卻從來都是順風順水,不管去到哪裡,都有人安排好合適的工作。所以,即便30歲沒到管理層,也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02.


再一個是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已婚男性,也快要30歲了。他也是一名技術工,距離管理層還比較遙遠。


但是他比較能吃苦耐勞,工作上面領導也比較認可。如果在這家公司繼續待下去,可能還要過上2、3年才有機會晉升管理崗。


因為是大公司,也因為剛進公司一年多。對於他來說,管理崗肯定也是他所要追求的目標。畢竟有家庭負擔,能上管理崗,多少也能提提薪資。


03.


他的職場經歷還挺值的我們學習的,能走到現在,可以說是非常不容易了。


首先他是大專畢業,學歷可以說是硬傷了。他出社會後就是從最基層開始做起,一步步開始換公司、提升崗位。


後來又抓住了機會,去了500強的大企業。為人踏實肯幹、個人又努力上進,可以說是一手爛牌被打好的人。


從他的故事經歷當中,我們能發現一個真理:只要你努力肯幹,命運一定會眷顧你的。對於職場上管理崗的追求可以有,但不要因為30歲沒晉升到管理崗,就因此氣餒。


其實市場上多的是30歲還在做著普通工作的人~


大童小逸y


職場小不懂認為:30多歲了還沒有爬到管理層,以後的職場規劃是擁有一技之長,擁有任何人都無法代替你的技能。

先講講我身邊的兩個朋友的真實現狀。

有一個朋友A,今年35歲,211名校本科畢業,當了8年的高中老師,因為不想再當老師了,於是找了人力資源方面的工作,私人企業幹了一年多換到外資企業又幹了三年時間,一年多前辭職到了國企,安穩且福利待遇不錯,本以為可以幹到退休,誰知道去年年底被別的公司收購了,原班人馬也就拿點遣散費走人了,她也不例外。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動,打得自己措手不及,再出來找工作,發現35歲的年齡已經是職業生涯的一個難以跨越的坎,最為關鍵的是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年紀大可替代性強要求還不低,職業生涯遇到了非常大的瓶頸,她表示不知道何去何從,後悔沒有學一門能拿得出手的技術。

一個另外朋友B,他今年38歲,大專畢業,大學寫的是計算機專業,因為熱愛畫畫,後來對設計特別感興趣,畢業之後從事計算機相關的工作,但是一直都利用業餘時間去學習室內設計,因為肯鑽研愛思考,在學習期間認識了一位興趣相投的朋友,在他的引薦下進入了室內設計行業,一直都投入百分百的熱忱與勤奮,在他們那個圈內特別有名,現在接單2萬起,這只是設計費用,如果要加上硬裝軟裝,一套流程全包,一單能賺到的錢就更多了。這個室內設計的朋友,因為設計足夠優質,即使離職了也不怕養不活自己,他的客戶會跟著他的設計走。即使年齡大也沒有關係,他的不可替代性的技能,帶著它一直走,換個公司,做自由職業者,核心技能都不會讓他餓死。

2017年3月12日,全國政協總工會界別小組會議上,人社部副部長湯濤在回應委員呼聲時表示,延遲退休是大勢所趨。全國政協委員俞光耀指出,根據規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事業單位中的正、副處級女幹部,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年滿60週歲退休。

1、人社部副部長湯濤表示: 從養老金方面和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來說,延遲退休都是大勢所趨。

2、三類群體將受延遲退休影響

人社部部長曾表示,延遲退休政策最根本的原則,是依據“小步慢走,漸進到位”,為了給公眾做好心理準備的時間,政策出臺後至少五年,才會漸進式實施。

由於2017年沒有出臺相關方案,假定2018年出臺,2023年落地,就是以下三個群體將受影響——

1到2023年,小於等於60歲男性(1963年以及以後出生的男性)。

2到2023年,小於等於50歲女性工人(1973年以及以後出生的女性)。

3到2023年,小於等於55歲女性幹部(1968年以及以後出生的人)。

這個方案對於60後、70後和80後的影響是最大的。對於90後來說,到退休時已經完全趕上了! 延遲退休對於70/80後來說,最有可能趕上的!

30多歲還沒有爬到管理層,一定要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讓自己無可替代。

1 健康是首要

你的體力和身體可以不如年輕人,但也不能差太多。但最重要的是,一場大病,可以讓你的財富一夜回到解放前。

2 無可替代的技能

就是除了你,誰也做不了這工作,就算找到人接手,他也絕沒有你做得好。

這就是不可替代性,也是你的核心能力,而這份能力需要不斷地更新升級,讓它持續成為你的核心競爭力。

3 是他人靠譜的朋友

所有跟你打交道的人,都有可能成為你的人脈,你不需要每一個人都刻意維護,只要合作的時候足夠靠譜就夠了,靠譜,是別人願意成為你人脈的前提。

4 掌握複利思維

複利思維,包括經濟上的複利和知識上的複利。

經濟上的複利,可以用你的存款去投資,然後等待複利,這樣的複利5年後就是一筆大的財富了。知識上的複利,一個做了3年的編輯,和一個做了10年的編輯,兩者崗位的價值創造的不同就是這樣知識複利。

5 有ABZ計劃

什麼是ABZ計劃?你現在的主業就是A計劃,如果有一個副業,那就是B計劃,等到一定的時機,把你的B計劃變成A計劃,需要付出成本的是Z計劃。

不管是30多歲還是未來的多少歲,不可替代性都可以讓自己的價值得到體現,從而脫穎而出。


職場小不懂


只想做自己樂意做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平平淡淡地度過一生。


傳人名


對於這個問題我挺有感觸的。我自己也是30歲出頭,在公司裡面做了七八年了,但是我也不是重要的領導,也沒有爬到管理層的階層,但是我挺滿足的。

怎麼說在職場上不是每個人都要追求做到領導級別的管理層才算是成功的。

我部門有一個老哥,他在公司做了15年,我們都很奇怪,他從年輕的時候就到公司打拼了,現在已經陪伴公司有15年了,算是老功臣吧,但是他從來只是一個小職員,我們都很不解,為什麼一個對公司貢獻那麼大的人,公司都不給他一個名譽呢?

後來打聽才知道老哥是自己放棄要做管理層的,我們都很奇怪,我們每個人在職場上都喜歡做高層,為什麼他就不做呢?

原來老哥一直有一個想法,就是在本職工作上做好、做精就行,而他不願意追逐名聲,用他的話來說,只要公司能給足錢,我可以不當領導者,只想默默無聞的做好本職工作就好。

確實有一些人,他們只想做好本職工作,而不想當領導,一當領導就會覺得很煩惱,要統籌的事太多了,而且也會當不好,就乾脆不當領導了。

如果你到30多歲,還沒有當上領導,或者你可以轉換一下思想觀念,不一定要做領導才能實現自我價值的,一個公司領導就這麼幾個,而員工就千千萬萬。能當上領導的都是鳳毛麟角的人,當不上也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獲得相對應的報酬,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歡迎關注羊仔的職場之路,職場無小事,處處大道理,每天分享一點點,每次進步一點點。

羊仔的職場之路


30歲就必須爬到管理層嗎?爬到管理層就算是職業成功嗎?我不認同這種“俗氣”的認知。

先不要忙著對職業規劃下定論,先看看我的故事,對你肯定有啟發。

李姐,我們公司的行動學習教練,36歲,年薪80萬。下面是我在一次會議上與她的對話:

“李姐,最近我的一個朋友有一些困惑,想諮詢諮詢你。”

李姐微笑著說:“直說就行”

問題:朋友32歲,男性,在一家國內頂級互聯網公司做執行層,目前滿滿的職場焦慮

我問李姐:“在他看來,感覺32歲還沒有爬到管理層,已經很失敗了。並且現在還在做執行層的工作,感覺沒有成就感。”

李姐說:“你朋友的問題裡,有兩個關鍵詞管理層和成就感 ”

關鍵詞1:管理層

“在我們國內,絕大多數的職場人都會認為,做到管理層才算是職場的成功。為什麼呢?

一是因為官本位認知。從老一輩那裡我們就認為只有管人,才是有能耐的表現。

二是因為自我認知的侷限,除了在本職工作一起往上爬以外,沒有想過其他的可以達到職業發展的渠道。

為何非要做到管理層,就像我,做一個領導力導師,到處講講課,能幹到90歲,也挺好啊。這也是一種成功啊。”

關鍵詞2:成就感

“什麼是成就感?是管的人多嗎?是項目做的好嗎?是薪資高嗎?

這些都是,又都不是。

都是,是因為這些都可以給他帶來職場上的優越感。

都不是,是因為成就感最終的答案是心裡的安全感。

因為只有一個人有了安全感,不怕因為現在工作做的low、是執行層而找不到下家,而失業,他自然都會有成就感。

成就感是假的,安全感才是真的。”

解決方案:像我朋友這樣的人,未來職場應該怎麼規劃?

李姐喝了一口說:“對於職業發展如何規劃,這些都是後邊的事。在做規劃前,必須讓他知道自己的劣勢和優勢,知道劣勢更重要一些。”

行動1:自我剖析

“就像DISC性格分析中所闡述的,每一個人都會自己的性格。你要幫著你的朋友分析自己的性格。

假設1:如果是善於處理複雜人際關係型

你也知道,越是往管理層走,處理複雜人際關係的能力要求就越高。如果你朋友善於處理這種負責的人際關係,那很高興,他具備了最基本的素質。

《人才梯隊》這本書中講到,80%的職場人都只能走到高級經理這一步,就是因為複雜人際關係處理的能力侷限了發展。

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有數據依據的。

假設2:如果不善於處理複雜人際關係

如果你朋友不善於或者不樂於處理複雜人際關係,那你可以告訴他,他最好接受目前的現狀,不要那麼痛苦。因為沒有上去,反而輕鬆一些,上去了,他會很痛苦。

行動2:找到自己的另一條發展通道

怎麼找?

通過自己的亮點時刻去找。

你問一下你朋友,哪個時刻他最感到快樂和有成就感,也就是他的亮點時刻。這個時刻就是他的優勢所在。

比如是能說、能演講、還是能搞定很難的項目。

如果能找到了,就把這個點放大,努力變成自己的一個發展渠道。這個渠道未來極有可能成為他的另一條財富通道。

如果非常想做管理也善於做管理,那就牟足了勁兒往上爬。如果不善於,那就把目前的事做好,努力打造自己的另一條通道。

以上,就是我和李姐諮詢的對話,當天的聊天時間很短,內容也比較粗,分享出來,希望對你有啟發。

我是@職乎哲也,職業規劃師、行動學習教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