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出現兩個有關“流行”的消息說明了什麼

一天出現兩個有關“流行”的消息說明了什麼

在3月12日的媒體上,出現了兩則與“流行”二字有關的消息。

一則是,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表示,3月11日0時-24時,武漢新增確診病例8例,已經降至個位數;湖北除武漢以外,所有地市已連續1周無新增確診病例;湖北以外省份,新增確診病例7例,其中6例為境外輸入病例。米鋒說,以上信息提示,總體上,我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新增發病數在持續下降,疫情總體保持在較低水平。

一天出現兩個有關“流行”的消息說明了什麼

一則是,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說,疫情的傳播程度和嚴重性令人深感擔憂,“因此我們評估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徵”。他強調,將新冠肺炎疫情描述為“大流行”不會改變世衛組織對其威脅的評估,

很顯然,這兩則有關“流行”概念的消息,表達了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方面兩種截然不同的含義。前者預示著中國的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全面突破,積極向好的形勢已經覆蓋全國,包括湖北和武漢。後者則意味著中國之外的其他一些國家,正面臨疫情的嚴峻考驗,特別是意大利、美國等國,疫情蔓延和擴散的速度很快,威脅也越來越大。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原本防控形勢很好的國家,反而出現了疫情迅速蔓延和擴散現象,而疫情防控壓力很大的中國,卻在較短的時間內控制住了疫情,呈現拐點到來的良好局面呢?很顯然,有沒有重視,有沒有采取強有力的防控措施,是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的關鍵。

事實上,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所做的工作,已經得到了包括國際衛生組織在內的所有國際組織和機構,以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和肯定,特別是國際衛生組織,更是多次強調,中國的防控經驗可以為其他國家所借鑑。不僅如此,中國還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大企業的復工復產力度,推動企業儘快步入正常的生產和經營軌道,並充分利用政府力量,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復產過程中的問題,協調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的矛盾。特別是資金、資源、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勞動力歸位等方面,更是有效發揮有形之手的作用,給企業復工復產增添了強勁動力。

一天出現兩個有關“流行”的消息說明了什麼

也就是說,中國自認識到新冠肺炎會出現人傳人現象起,就立即行動起來,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大防控力度,嚴密疫情蔓延和擴散。同時,緊急調度全國醫療資源,在確保本地疫情防控和人員救治需要的情況下,調動全國最優秀的醫療隊伍,奔赴湖北、尤其是武漢,與湖北人民一起,共同戰疫。不僅確保了湖北的疫情防控,更挽救了大量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患者的生命,有效減少了人員死亡,最終順利度過了疫情流行高峰,步入疫情低水平,逐步向拐點靠近。

相反,有些國家對已經出現的疫情,卻掉以輕心、麻木不仁、自以為是,不僅不引起重視,反而在用一些非常主觀、武斷、盲目,甚至無恥的語言,干擾和破壞中國的疫情防控,汙辱和誣陷中國在疫情防控中所做的一切。結果,導致疫情迅速蔓延和擴散,給整個世界經濟和發展秩序帶來嚴重的衝擊和影響。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股市相繼出現暴跌,美債收益率大跌,投資者信心嚴重受挫、投資的熱情和預期大大降低,很多投資者都有可能收縮投資、減少投資、削減投資計劃。同時,全球供應鏈也因為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受到嚴峻挑戰和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抗擊疫情初期,個別國家的政客,曾經叫囂製造業將轉移出中國,全球供應鏈將因為中國發生疫情出現嚴重問題。誰知曉,中國不僅沒有出現製造業轉移和供應鏈斷裂現象,反而成為了疫情下企業復工復產和健康運營的典範,讓國際投資者讚賞有加,也讓許多在華的外國投資者深感中國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方面具有很強的能力和水平、很高的效率和能量、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並明確表示,要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投資的最佳選擇。

一天出現兩個有關“流行”的消息說明了什麼

毫無疑問,12號出現的兩個有關“信號”的概念,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是很有戰鬥力和駕馭力的,如果世界上其他國家也都像中國這樣加強疫情防控,就不可能出現第二個有關疫情的“信號”,不可能讓國際衛生組織產生“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徵”的擔心。所以,不管怎麼說,要想讓全球不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還是要像中國一樣,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把民眾的力量全部調動起來,共同應對疫情,而不是以種種藉口,削弱疫情防控的作用與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