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八军团:存在时间最短的红军部队


它是一个军团, 但因人员伤亡惨重, 从组建到撤销番号仅两个多月。它存在之短暂, 在我军历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但它的勇猛、悲壮、惨烈却震撼了世界。它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 简称红八军团。

*临危组建

从1933年9月开始, 在为期近1年的第五次反“围剿”中, 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战斗人员的紧缺, 自然成了短期内必须解决的难题。为此, 中革军委仓促决定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

1934年9月21日, 根据中革军委命令, 由红二十一师和中央警卫师 (后改为红二十三师) 在江西省兴国县崇贤圩合编, 组建成红八军团。军团长周昆, 政治委员黄甦, 参谋长唐浚 (后张云逸代) , 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第二十一师师长周昆 (兼任) 、政治委员黄甦 (兼任) ;中央警卫师师长孙超群、政治委员李干辉。整个军团约10000余人, 部队的武器很少, 枪支还不到3000支。

在红八军团的两个师中, 中央警卫师是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刘少奇的倡导下, 经中革军委批准, 于1933年8月1日在瑞金成立的, 原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工人师, 由孙超群任师长, 李干辉任政委, 全师共1000多人, 执行保卫红色政权首都———瑞金的任务。经过第五次反“围剿”的鏖战, 实际人数已经不足一半。红二十一师原属红七军, 在韦拔群、陈洪涛、黄松坚领导下于1930年冬在广西右江已乙圩成立。虽然红二十一师成立较早, 但因几经转战及第五次反“围剿”, 已经严重减员至不足千人。也就是说, 在整个红八军团里, 基本上都是在数天时间里通过紧急扩红招募的新兵, 且绝大多数是根本没有参加过战斗的兴国籍子弟。

“由于战事频繁, 红八军团没来得及集中起来开一个成立大会, 许多战士也没来得及进行起码的军事训练便投入战斗、参加了长征。”只要说起此事, 当时年仅19岁、任红八军团第二十一师第六十二团政委, 后成为开国中将的兴国籍将军温玉成不无感慨。

“根本就一直没有练过枪法, 只是把子弹给他们以后, 告诉他们怎么开枪就是。这还算好的, 有的战士手里的枪连子弹都没真正打出去过, 甚至许多人连枪也没有。”老红军刘华连也曾回忆说。

如此仓促和不成熟, 从一开始就暗示了红八军团的悲剧。

1934年10月初, 红八军团奉命撤离到兴国县南端的社富乡, 进行长征出发前的休整、补充。

因为对部队生活不适应, 加之知道要离开家乡, 一些新战士思想波动很大, 不愿意到外地去, 甚至有些人还开了小差。为尽快解决这一难题, 稳定军心, 黄甦和罗荣桓除了进一步加强军事领导外, 还想方设法加强全军团的政治工作。为此, 两人常和战士们在一起, 向他们讲革命道理和革命传统, 编了很多简短通俗的战斗口号, 便于战士们牢记, 以宣传鼓动大家的士气。

随后, 刘少奇接到由周恩来和博古签署的中央电令:“刘少奇参加中央红军第八军团的领导工作, 任中共中央代表。”其目的主要也是解决存在的上述问题。刘少奇到红八军团后, 立即着手对部队的党组织进行充实, 安排一些干部到连队去当支部书记, 加强党的领导, 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工作, 在政治上巩固这支部队, 使红八军团很快就有了一定起色。


红八军团:存在时间最短的红军部队


但这个军团毕竟是新编成的, 加之时间仓促, 问题依然存在, 战斗力仍然不是很强。

*首战告捷

1934年10月9日, 红八军团经兴国县古龙冈、梅窖, 于都县罗坳, 进入瑞金。

次日夜间, 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 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 向湘西进发, 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其中, 红一军团为左路前卫, 红九军团随一军团左侧跟进, 红三军团为右路前卫, 红八军团担任全军的右后翼掩护军委第一纵队前进, 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居中, 红五军团殿后, 成甬道式序列西进。从现存的中央苏区出发时中革军委的统计表格上看, 当时红八军团共10922人。

当时, 国民党军共给红军设置了四道封锁线。第一道就在瑞金附近的信丰、古陂、安远一线。其中粤敌的第一师主力在信丰县安西, 第二师亦在信丰, 第四师在赣州、南康, 独二旅在安远。受蒋介石急令, 广东军阀陈济棠还在红军必经的乌迳、新田、锦陂等地设兵布防。整个封锁线以桃江为天堑, 南北长120多公里, 东西宽约50公里, 呈弧形。

1 0 月21日, 突围第一仗首先在安远和信丰间的版石圩一线的碉堡群间打响。

上午, 前锋红三军团红四师第十、第十一团向信丰百石守敌发起攻击。经过一夜战斗, 消灭守敌信丰“铲共团”常备第二中队, 活捉中队长何德泮。同日下午, 左前锋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二师占领信丰新田、金鸡圩, 毙敌600余人。红一、三军团乘胜追击溃逃敌人。

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紧跟在一、三军团之后, 任务就是扩大战果。22日, 配合红一军团红二师在金盆山石背拦截从安远重石和版石逃往信丰县安西的敌军, 缴获一批辎重和军用物资。23日, 配合红四师占领信丰县古陂镇, 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我军抵达安西铜梓后, 又同红一、三军团与粤军守敌万余人展开激战。由于敌人占据有利地势, 虽多次组织冲锋, 战斗十分惨烈, 也一时难于通过。后为争取时间, 迂回坪石将敌军击溃。25日起, 红八军团随大部队在铁石口、大塘埠、石寨圩等地西渡桃江, 向赣粤边界推进。至27日, 中央红军长征部队全部渡过了桃江, 标志着完全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

红八军团虽是新军且首次参战, 却打得有声有色、机智、顽强、悲壮。

战士曾昭和面对敌人的机枪火力压制, 灵机一动用树枝支起帽子吸引敌人, 迂回到侧面投掷手榴弹, 为队友冲锋开辟了道路。

战士王华生从悬崖攀上山顶的敌人后面时, 因枪和手榴弹在攀爬过程中丢失, 遂毫不犹豫地与敌人展开肉搏, 最后抱着敌人的机枪手滚下山崖, 同归于尽。

战士朱勇为掩护战友, 扑向在人群中冒烟的手榴弹……

缴获的枪支、弹药、银元及其他财物, 整个军团无一人私藏。“这对一支新兵队伍来说, 的确也是难能可贵!”事后刘少奇曾如是评价。

此后, 红八军团发扬连续作战、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相继参加了突破敌人在汝城、仁化、乐昌利用湘粤军原在这一线的碉堡构筑的第二道封锁线, 以及在宜章一线用114座碉堡等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的战斗, 并在战斗中得到了锻炼, 不断茁壮成长。


红八军团:存在时间最短的红军部队


*血染湘江

越过三道封锁线进入湖南后, 红八军团变为长征部队的左后翼。

此时, 红军长征开始的86000名官兵, 只剩下约64000人, 其中:突破第一道封锁线, 损失3700余人;突破第二道封锁线, 损失9700余人;突破第三道封锁线, 损失8600余人。

红八军团同样减员严重。对此, 中革军委决定将红八军团压缩改编为一个师, 为二十一师, 命令刘少奇负责红八军团的改编工作。然而部队还未来得及改编, 湘江战役 (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 打响了。红八军团实际仍为两个师:红二十一师和中央警卫师。

这是一场惨烈的战役。国民党以重兵在湘江堵截红军, 并派军队从两翼向红军袭来。如果红军不能突破敌军的湘江封锁线, 就会全军覆灭。

战斗力较弱的红八军团, 担负的任务却不轻, 既要掩护中央机关, 自己也得边打边撤。

渡过潇水后, 红八军团在红九军团后面向江华、永明方向开进。11月30日傍晚, 军委纵队将近一半渡过了湘江, 而红八军团才刚刚到达灌阳, 距离湘江还有四五十公里。可此时红八军团又突然接到军委命令, 要他们赶至灌阳县水车地区, 与红三军团第六师取得联络。由于追兵紧随在后, 加之去水车又要返转再走道县, 部队未及动员, 便匆匆忙忙地边搜索边前进。他们并不知道, 其实红三军团第六师已走在他们前面, 只是事先未派人侦察和联络, 结果白白耽误了大半天时间和行程, 红八军团无形之中成了全军的后卫, 也是整个中央红军掉在最后面的部队, 而且基本与中央失去联系并与前队相距甚远。

这无疑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夜色中, 桂军两个师从红八军团后面席卷而来, 与此同时, 至少一个团的桂军又从红八军团中间插入, 将红八军团拦腰截断。真正的灾难是从午夜开始的。敌人蜂拥而至, 顿时枪声大作、飞机轰炸、炮火腾空, 顷刻间红八军团建制乱了, 队形乱了, 官找不到兵, 兵找不到官, 四处都是涌动的人群。混乱开始时, 罗荣桓还能尽力组织政治部一干人集体行动, 但他的苦心很快付之东流, 他周围的人也很快被打散。军团长周昆在黑暗中悲戚地命令:“让中央警卫师断后掩护, 其余的尽快往湘江方向冲击, 非战斗单位也一律跑步前进。”然而所有的路口都已经被桂军占领, 桂军接下来的冲锋, 也很快将红八军团完全切割碎。

红八军团没有孬种:

战士刘志忠身上被子弹打得像筛子, 并插着一把刺刀, 嘴里却仍咬着敌人的耳朵。

战士李古林肠子流出近一米长, 仍死死抱着敌人。

已经失去双腿的王振贵绑着一捆冒烟的手榴弹, 高喊着让其在同一部队的弟弟为他报仇, 滚向了敌群。

1 2 月1日上午, 红九军团、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刚过湘江, 凤凰嘴渡口浮桥便被炸断, 这对被打散后突围出来的红八军团官兵, 又不得不遭遇致命的打击。

敌人已将主要火力放在了这支红军最后过江的部队上。只能涉水渡江的红八军团官兵, 面对敌人各种枪弹扫射、炮弹轰炸, 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和招架之功, 成了敌人的活靶子。俯冲的敌机简直有恃无恐, 甚至像要触到水面, 机腹上的青天白日图案清晰可辨。

江中巨大的水浪此起彼伏, 不断有人沉下去, 不断有尸体、枪支翻上来, 整个湘江血水茫茫!

罗荣桓到达西岸时, 跟随他的仅有一个油印员。他呆呆地望着河面, 看着仍在江水中挣扎的战友, 虽肝肠欲断却又无奈、无助。随后, 军团长周昆也过了江, 他的身边也只剩下数人。“到底有多少人赶到了江边?”罗荣桓问道。周昆沮丧透顶:“不知道, 不知道!伤亡太大了。”

当天晚上, 罗荣桓收容过江人员、整理队伍, 发现全军团战斗人员仅剩600余人, 连挑夫、勤杂人员等加起来, 也不过1000余人。

而仅此一战, 整个参加长征的红军损失近38000人, 总数已经不足30000人。

鉴于红八军团受到重创, 基本丧失实力, 1934年1 2 月18日, 在黎平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决定取消红八军团建制和番号, 将其并入红五军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