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篇:黃石公教你如何避災免禍

《素書》相傳為秦末黃石公作。民間視為奇書、天書。《素書》以道家思想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發揮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時以道、德、仁、義、禮為立身治國的根本、揆度宇宙萬物自然運化的理數,以此認識事物,對應事物、處理事物的智能之作。傳說黃石公三試張良,而後把此書授予張良。張良憑藉此書,助劉邦定江山。

黃石公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人物了,那麼他的智慧又是怎樣的一種體現呢?我們今天就帶大家看看,素書中究竟講了些什麼。


素書篇:黃石公教你如何避災免禍

【文】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以遂其生存。(生存 一作:生成)

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

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

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

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

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於後代。


素書篇:黃石公教你如何避災免禍

【譯】

道、德、仁、義、禮五者,本為一體,不可分離。

道,是一種自然規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規律,自己卻意識不到這一點,自然界萬事萬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獲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滿足,自然界萬事萬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獨具的仁慈、愛人的心理,人能關心、同情人,各種善良的願望和行動就會產生。

義、是人所認為符合某種道德觀念的行為,人們根據義的原則獎善懲惡,以建立功業。

禮、是規定社會行為的法則,規範儀式的總稱。

人人必須遵循禮的規範,兢兢業業,夙興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倫關係所排列的 順序行事。這五個條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賢明能幹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國家興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曉事業成敗的規律,明白社會政治修明與紛亂的形勢,懂得隱退仕進的原則。因此,當條件不適宜之時,都能默守正道,甘於隱伏,等待時機的到來。

一旦時機到來而有所行動,常能建功立業位極人臣。

如果所遇非時,也不過是淡泊以終而已。

也就因此,像這樣的人物常能樹立極為崇高的典範,名重於後世呵!


素書篇:黃石公教你如何避災免禍


【釋】

筆者理解,素書之所以為素書,是因為其道理淺顯直白,道德仁義禮,小小五個字,能夠理解其重量尚且不易,若能從而行之,那真的是一世人傑了,

道是自然規律的體現,是一種天地自然而生的規則,就好像餓了要吃飯,天氣有春夏秋冬,這些都是道的體現。

德是一種擁有,能夠使萬物各得其所,簡而言之,有德行的人能夠讓每個人都滿意,因為人人信服他,所以也不會懷疑他會偏向誰,所有人都會得到一個自己滿意的結果,這叫做有德之人。

仁字,我認為黃石公要表達的是共情能力,人要能關心人,同情人,這樣許多善良的願望和行動就會出現,有了這些行動,就會將人們密切的聯繫到一起,從而獲得成功。

義是一種道德觀念,我深表認同,遇到禍事,能夠對朋友不離不棄。遇到好處,能夠和朋友相互分享,義不單單是水滸裡的一種義氣的表現,義也是要對不認識的人有義,以義字去管束軍隊,明令賞罰,能夠做到對每個士兵義氣的將軍,那所有的士兵都會一往無前吧,這應該就是義字的力量。

禮字,則是社會規則的體現,人循禮而行,則不憂不患。在每個新的地方,要找到他們的禮,則會很快的融入他們的社會中,這是人所必須掌握的能力啊。

黃石公最後做了總結,人若能依這五個字去有所作為,等到有機會的時候必定是位極人臣,因為誰都喜歡這樣的人,若是沒有,淡泊于山林,也是能夠像陶淵明一樣悠然見南山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