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傑如果在三國名將中排名和誰一個級別?

此生不悔入中華


東漢末年有三人被稱為漢末三傑,這三人就是: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人在當時可不是泛泛之輩,都是成名人物,被人稱之東漢末年三傑:盧植是政治家、軍事家,還是劉備的老師;皇甫嵩是名將之後,戰功卓著;朱儁深入南蠻之地,交趾平叛。關於他們三人的記載三國演義上其實並不多,就是在黃巾之亂露了露頭,也沒有細說,並且把討伐黃巾軍的功勞讓給了其他人物。實際上鎮壓黃巾之亂的真正功臣是他們三個。

三國時期名將主要有關羽,張飛,周瑜,呂蒙,張遼,陸遜,鄧艾,陸抗!從漢末三傑平定了黃巾起義等的實際功績來看,要比三國這些名將要強些!盧植除軍事家外還是政治家,應該高於這些三國名將,畢竟三國名將裡沒人可以給劉備當老師!皇甫嵩,朱儁基本上與周瑜,陸遜一個級別!





張言好書畫


歷史長河,源遠流長,這個問題讓我來!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各朝均以弱亡,唯有漢以強亡。漢末三傑:皇甫嵩,盧植,朱儁。這三位就是強大的代表。

黃巾之亂的平定者就是這三人。不出名的原因是出場太早,後來董卓亂政,這三忠臣就離京了。沒幾過年就離世了。完美錯開了最受歡迎最出名的群雄逐鹿時期。

但他們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並不遜於三國時期的名將們。
盧植在書中與皇甫嵩、朱儁不在一個定位,他在《後漢書》沒跟皇甫嵩、朱儁沒有共同記載。盧植是文武雙全之人,但不貪圖名利。盧植除了是將領,也是著名的經學家,唐朝時曾將他請入孔廟,配享孔子,這是多麼難得的殊榮。當時,他下面的徒弟很多,劉備和公孫瓚也曾是他的學生。

這人是真沒生對年代,如果晚生十幾年,肯定會和曹操、劉備、孫權齊名或者代替其中一位。當時宦官與外戚為政,盧植不和他們同流合汙,不然應該會身居丞相之位。盧植生性正直,也因此,沒有向宦官行賄,處處被排擠,到最後他就被罷免了軍職,董卓入京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無能為力。他空有文武盛名,卻不能發揮作用,盧植後半生真的很可惜,沒有作為。

皇甫嵩在討伐黃巾軍中起了很大作用,屠戮八方,殺的叛軍大概有三十萬,曹操一開始也是在他手下和夏侯淵一起打黃巾軍出身,董卓也曾在他麾下作戰。黃巾軍一開始聲勢洶洶,漢朝大部分武將都戰敗歸來,但皇甫嵩卻靠著出神入化的戰術屢戰屢勝,不斷為軍中提升士氣,而且他一生幾乎沒有敗績。

由此判斷,皇甫嵩可能是三國史上武力最高的幾人之一,畢竟死前三年還能帶兵砍人,而且親自捉住了董卓的弟弟董旻,董旻是身經百戰之人,可見皇甫嵩武功之高強。關羽、典韋等猛將活到皇甫嵩如此大的歲數可能都做不到這樣的事情。所以,他如果在三國將領中排行,可能是和關張二人平起平坐,如果是他武功鼎盛時期,可能和呂布不相上下,而且他比呂布多幾分理智。

朱儁生在貧窮的家庭,但他憑著自己能力步步高昇,是真材實料的名將。黃巾起義爆發後,朱儁被封為右中郎將,不過他在三郡時與黃巾交戰僵持不下,於是朝廷派皇甫嵩增援,於是打敗了黃巾,平定了三郡,在那之後他就一直與皇甫嵩合作,兩人一起作戰,大挫黃巾軍之勢。關於他的記載較少,但武功蓋世,情商也很高。如果排行的話,是可以和關羽、趙雲齊名的。

這三位英雄生不逢時,但不可否認他們為了平定叛亂做出了巨大貢獻,如果不是他們,漢末的歷史可能會被改寫。正應了那句話:“嵩儁有大將之略,昧匡時之幾,遂為桀逆所制,不能以功名終。”


仰望歷史長河,尋覓一份純淨。喜歡就點個關注唄!


歷史長河緩緩淌


是不是漢末三傑尚未可知,也許是漢末“傑”太少了,導致國家四分五裂、群雄並起。僅憑三個人卻也無能為力了。

按照一般來說的朱儁、皇甫嵩、盧植分門別類的對應三國時期的名將們,根據他們的特點,有如下人員可以參考:

皇甫嵩為人仁愛謹慎,盡忠職守,有謀略,有膽識。平黃巾賊居功至偉,領冀州牧時要求朝廷減免冀州一年田稅,百姓稱道。

在軍旅中,皇甫嵩溫恤士卒,甚得眾情。每次部隊停頓、宿營,他都要等到營幔修立妥當,才回自己的軍帳。將士們全部吃完飯後,他才吃飯。皇甫嵩還折節下士,門無留客,當時人稱揚他,紛紛歸附

“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這個人太明顯了,這不就是趙雲嗎?!

初平三年(192年),李傕、郭汜掌權。朱儁當時還在中牟,陶謙認為朱儁是名臣宿將,屢立戰功,可以委以大任,於是和諸豪傑共同推舉他為太師,並傳檄給各州牧伯,相邀一同討伐李傕,奉迎天子。

朱儁卻不慌不忙,說出了一番道理。他說:“用天子的命令召臣子,應當不等徵召就要去,何況是天子的詔命呢?而且李傕、郭汜是奸亂小人,樊稠是平庸無用的人,沒有別的什麼遠大的謀略,又勢力相等,變亂必定發生。我乘他們的不備,突然行動,那大事就可以成功了。”當下辭謝陶謙等人,奉詔入京任太僕。

😄,大家看看這個人是不是司馬懿?!

建寧元年(168年),竇皇后之父竇武因為援立漢靈帝劉宏即位有功,被拜為大將軍,開始掌控朝政,當時竇武想要為其族人封爵,盧植以布衣身份上書給竇武,勸阻竇武封爵,而竇武不聽。後來竇武在當年九月辛亥發生的政變時被殺。(如同陳群勸說劉備一樣一樣滴,不過劉備沒死於呂布之手而已)

盧植又被召回朝廷擔任議郎,與馬日磾、蔡邕、楊彪、韓說等人一起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並參與續寫《漢記》(史稱《東觀漢記》)的工作。但劉宏認為寫書不是緊要的工作,便又拜他為侍中、尚書。

光和元年(178年)二月一日,天空發生日食。盧植就此上書,陳說政要,提出:用良、原禁、御癘、備寇、修體、尊堯、御下、散利等八策。”盧尚書海內大儒,人之望也。”

盧植提出了治國理政之八策,那麼誰提出了治國用人之”九品中正制”呢?

尚書令、鎮軍大將軍、中護軍、錄尚書事——陳群!


公明淏


是不是漢末三傑尚未可知,也許是漢末“傑”太少了,導致國家四分五裂、群雄並起。僅憑三個人卻也無能為力了。

按照一般來說的朱儁、皇甫嵩、盧植分門別類的對應三國時期的名將們,根據他們的特點,有如下人員可以參考:

皇甫嵩為人仁愛謹慎,盡忠職守,有謀略,有膽識。平黃巾賊居功至偉,領冀州牧時要求朝廷減免冀州一年田稅,百姓稱道。

在軍旅中,皇甫嵩溫恤士卒,甚得眾情。每次部隊停頓、宿營,他都要等到營幔修立妥當,才回自己的軍帳。將士們全部吃完飯後,他才吃飯。皇甫嵩還折節下士,門無留客,當時人稱揚他,紛紛歸附

“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這個人太明顯了,這不就是趙雲嗎?!


拉卡拉拉卡拉喇叭


朱儁,與皇甫嵩、盧植一同被世人稱之為東漢末年三傑,亦是東漢末年名將。

可朱儁出身卻與皇甫嵩、盧植完全不同,即朱儁出身於寒門,少年時就失去父親,母親以販買絲織品為生,算是商賈家庭出身。而皇甫嵩出身軍人世家,士人身份;盧植則出身於儒家,還是大儒馬融的得意門生。





歷史爛番茄


張良—司馬微

韓信—周瑜

蕭何—趙雲


坤ge


漢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