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锦城学院师生“云端”战疫

正式开学行课的前一天,2月23日晚,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同学在线上“集结”。辅导员林燕老师如约在直播间里与大家“见面”,开始进行新学期的第一次“晚点名”。“请大家全体起立,升国旗,唱国歌,行注目礼!”

200多名学生在家中,以“云升旗”的方式,完成了开学。


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锦城学院师生“云端”战疫

“云上”举行升国旗仪式

“不论我们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在生活当中或学习当中,都希望同学们坚守本心,相信祖国、相信学校、相信我们自己,共同面对当下的困难。”荧屏另一端,林老师熟悉的声音在同学们的耳畔响起,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下称:锦城学院)2020年春季新学期如约而至。

因疫情师生暂时无法返校,但辅导员们却通过 “直播间”“会议室”顺利进行了第一次“晚点名”。安人心、鼓士气、讲安排、提建议,疫情期间锦城学院80多名辅导员共计开展直播4100余分钟,2万余名学生在线参与。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拉开序幕,同学们完成在家“放假”到在家“学习”的转变。

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锦城学院师生“云端”战疫

忙碌在线教育“一线”的辅导员们

2020的开春,不同寻常。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锦城学院建立完善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全体师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宅家抗疫,守望相助。学生在哪儿,辅导员的工作就在哪儿,各学院辅导员们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电话等进行管理,24小时全天候在岗在线,及时跟踪和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每日上报汇总学生健康状况,关心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开展在线长板辅导,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未来职业规划。

这一段特殊的经历,必定会成为师生们人生中的“大事记”。这一次面临的危机,是每一个师生必须要面对的成长课题,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契机。

如何立足当下,“因材施教”?如何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辅导员们精心准备,用心筹划,用爱与智慧担当着学生们的指引者、陪伴者、守护者,力图让他们从当下汲取力量,熏陶思想,锻炼品格,获得生命与心灵的成长。

传播正确价值观 传递正能量

在这场与新冠肺炎的斗争中,辅导员们把“三讲三心”明德教育的课堂拓展开去,让学生们真正去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植根在学生心中。

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良知,什么是诚信,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团结,什么是感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每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切实体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会成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部分,学生们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参与进去,去发现,去改变,去创造,所做的一切会陪伴其向着未来之路前行。

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锦城学院师生“云端”战疫

电子信息学院发出的致学生党员、先进分子的倡议书

电子信息学院的学生党员、积极分子们响应着辅导员蒋婧发出的《致全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倡议书》。越是特殊时期,越彰显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担当意识与责任意识。在防控疫情方面,同学们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信谣、不传谣言、更不造谣,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科学引导身边的亲朋好友少出门、不聚会、不串门、戴口罩、勤洗手,主动为他们讲解防疫知识。更有近20位电子学子坚守在各地防疫卡点,担当着防疫志愿者,开展着体温检测、车辆登记、社区宣传、治安巡逻、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不计报酬、辛勤工作,为打赢这场病毒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在线上学习方面,大家按照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认真开展新学期学习,主动配合任课老师做好线上授课的各项准备工作,带领同学们上好每一节课,带头认真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锦城学院师生“云端”战疫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致同学们的一封信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辅导员张一弛给学生们准备了一封长达4000字左右的书信,与大家说说心里话,在表达对学生们关心的同时,她围绕着此次疫情展开,向学生们抛出了一些话题,引发其讨论与深思。

如“疫情带给我们的挑战和思考”“如何回归自己、回归内在,思考问题、迎接挑战”“怎样保持对自然和生命的认知和敬畏”以及“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培养分析处理的能力”“自由与自律的关系”等。

情理交融,语重心长,对于部分同学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宅在家里,正常的生活节奏与作息被打乱,难免出现迷茫与焦虑情绪,她建议大家要学会通过规范内心的秩序,从而得到人格的升华和更多时间上的自由;其次,要严格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宅家期间一定要制定合理的作息及学习生活日程表,时间表,有效约束自己行为;第三要设计合理有效的学习生活内容,来冲抵自我懈怠低效的内容;第四要持之以恒,正如校长邹广严告诉大家的,“一个好的计划和设想,人们想到了不一定做到,做到了不一定能做好,做好了不一定能坚持下去。只有那些想到了,做到了,做好了而且能坚持下去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她随时在线,叮嘱同学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和她进行沟通交流。2018级土木专业的高同学看了信后表示,在家线上学习也要做到同学校里一样的自律自强,严格要求自己。2017级17土木专业的夏同学感言:看完弛姐的信,我感到了一丝温暖,在这疫情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但是弛姐却时刻想着我们,为我们的生命和发展着想着,我一定会做到自律自爱自强,不辜负弛姐希望。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辅导员郭昱君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双创”比赛的同时,还带领学生向奋战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致敬,为疫情中失去生命的同胞们默哀,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增强爱国情怀。


助力学生发现“长板” 挖掘个人的兴趣与潜力

锦城学院提出,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生的成功取决于他最长的那块“板”。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天资,学校要尽力挖掘学生们的潜力,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亮点所在。在家抗疫期间,同学们面对有限的空间,被拉长的个人时间,减少到最低的人际互动,不被安排、不受直接督促的学习与生活,正是启发、验证、反思长板的最佳时机。


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锦城学院师生“云端”战疫

学生工作处拟定的《特殊时段的自我认知与长板原理运用》

学工处拟定了《“学生长板库”建设模板》和《“学生长板库”建设工作考核方案》,建立和完善四级学生长板库。每个同学积极开展内在审视、潜能体察和长板挖掘,形成个人长板库;各辅导员应采集学生长板信息,记录指导意见,建立一个自己所带学生的长板库;各学院应建立属于本学院的长板库,结合专业特色开展长板指导;学校整合全校各级长板库信息,建立学生长板总库。全校辅导员开展了《疫情期间的自我认知与长板原理运用——我所处的位置,是我的目的地吗?》的主题教育,并利用假期开展调研,引导学生填写《长板量表》,形成初测结果,撰写分析和总结报告等。防疫期间,辅导员真诚地希望大家去思考自己愿意持续去做的或者非常愿意、想要去做的事,去尽情寻找自己的长板。

财务与会计学院辅导员王楚,对其所带的2016级CPA专业同学建立了长板库,完善和梳理了学生长板分析报告,长达70000多字。每一名同学都有自己专属的长板方案。如编号35号的邓同学,长板测定结果有: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与存在智能,参加的实践活动可以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学竞赛等。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彭丹对其所带的2016级本科英语二班,英语三班,英语四班,英语五班,日语一班,日语二班,法语班专业进行长板测试之后,完善形成了学生研究报告。在语言智能以外,她发现和记录了同学们更多的其他兴趣与特长所在,音乐智能、人际智能以及内省智能就潜藏在许多同学之中。

在纷繁复杂的疫情信息中,在眼花缭乱的被动选择中,在各种迷失混乱和迷茫中,辅导员们协助同学们去找寻内心,找到自己的长板!


引导学生专业成长 多管齐下做好职业规划

直面疫情期间学生们在学习、就业、考研中遇到的问题,做学生们成长成才的助力者。

在本学期的第一次晚点名上,财会学院2017级ACCA专业、USCPA专业、2018级审计专业辅导员田婷婷充分利用在线课堂,开展了以“升学”为主题的晚点名,把专科和本科分开来讲。针对专科同学面临升本三种途径做进一步讲解,回答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他们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途径。本科同学主要分了考研、留学、就业三大板块,让学生结合时代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脚步,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坚持去实现。最后,还请上学期三个专业期末考试第一名的同学,跟大家交流了学习经验,尤其是最近的在线课堂学习经验。

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锦城学院师生“云端”战疫

情况分析与就业关注

田婷婷的用心付出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经过了6个学期与婷姐的接触,婷姐真的是一位很负责的辅导员,除了会经常关注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以外。在生活上,婷姐就像一位姐姐一样,经常关心同学们的生活情况和情感问题,”2017级ACCA专业李同学表示,婷姐在得知他在考研与工作之间犹豫不决时,找到了他进行谈话,通过帮他分析自己的长板,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

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锦城学院师生“云端”战疫

学生家长反馈

在第一次“云上”晚点名结束后,学生李佳韩的妈妈添加了田婷婷的微信,表达了自己对辅导员感谢的同时,也称赞“锦城的教育是用心的教育”。

同样文传学院“无奋斗·不青春——校友职业规划分享交流会”也正在线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据此次交流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文传学院2017级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辅导员姚茜老师介绍,自己所带的2017级已经进入了大三下期,即将面临毕业的各种选择。如果能够邀请到校友来分享一些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可以帮助同学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即将要面临的就业环境,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全身心投入进去。恰逢疫情期间也正好可以借网络直播这个机会,邀请平时因为工作太忙或者远在外地的校友为同学们做线上分享。

为此,姚茜还专门准备了问卷,向文传的整个大三进行投放。同时根据问卷的结果对邀请的目标校友和校友分享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为了更好解答同学们的疑惑,她也会提前将问卷结果分享给校友,让他们的准备也更富有针对性。最后,整个分享主题定位为职业规划(包含考研、留学、考取公务员等多方面),分享的形式有单人讲解也有多人座谈。目前已经开展了六场,接下来还会利用晚点名或者晚上空余时间继续为同学们做分享,同时也将不再局限于文传,将逐步对全校同学陆续开放。

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锦城学院师生“云端”战疫

公务员在线分享会

特殊时期的晚点名,学生们给出了好评。2017级行政管理专业的罗同学介绍,感谢茜姐为即将进入大四的学生着想,不仅联系了已经工作和正在深造的几位优秀校友进行晚点名分享,同时还从未来职业规划方面给大家解惑答疑。不仅如此,在了解的有部分同学想报考公务员,姚茜还邀请到三位优秀的公务员学长学姐,举办了“公考圆桌派”的线上主题分享,并建立交流QQ群,为众多有考公意愿的同学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和咨询平台,让许多同学对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智能制造学院制定了七项推进学生就业的相关措施,要求辅导员们继续深入开展六位一体的就业帮助工作,做到一对一精准帮扶,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各类网络面试,稳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帮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充满尊重、理解、感恩的教育

雅斯贝尔斯曾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防疫期间,锦城的辅导员们用心、知心、暖心换来同学们的感谢与感恩,换来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工商管理学院2019级市场营销廖同学说疫情发生以来,辅导员王达文老师不仅在第一时间传达了学校的重要工作安排,时刻了解同学的身体健康状况。还在晚点名中鼓励大家利用好这段时间,挖掘自己的长板,多读书,认真学习,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和疫情做斗争!

国际教育学院2019级金融陈同学用了“无微不至”来形容自己的辅导员江易忻老师。疫情期间除了会关心同学们的身体情况外,每次上课都会在微信里提前提醒,没有上课的也会电话一一了解相关情况,无论多晚或是在忙都会接听学生电话,“无论何时需要江老师,他都及时给我们做出回应。”

令2019级编导张同学很感动的是,杨振山老师家中孩子才几个月大,正是闹腾的时候,而为了给班上学生晚点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不得不前往亲戚家开直播与学生沟通交流。“山哥每天都关心我们的身体状况,及时回答我们各种私信,真的像是带他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照顾我们。”

建筑学院2018级工程造价叶同学的辅导员佘欢在晚点名期间为同学们分享了众多优质的学习APP、学习网站,督促我们在家也不要忘记学习。


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锦城学院师生“云端”战疫

家长感谢信

辅导员们的每一分付出,家长们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智能制造学院2019级机器人专业学生卢同学家长卢乾胜向学校发来感谢信说,“2月23日,孩子所进行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线上点名,辅导员王博知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新学期指南,为孩子即将开展的线上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让本来因接触新方式教学而感到迷茫的家长和孩子有了能学好的信心。接下来的几天,我看到孩子每次课前都提前半小时准备好电脑,调试网络,很认真地为上课做准备。学校网上上课时间和课程都与在校时同步,老师上课教得很好,经常与孩子互动,孩子也觉得这种方式非常新颖有趣,专注度也更高了。由此,我们家长真正体会到邹校长多年前就提出‘锦城课堂大于天’的深刻意义。”

2017级行政管理专业郑同学的妈妈为学校和教师疫情期间的坚守点赞,疫情期间,要让孩子和学校一直保持联系和交流是很难的,很感谢老师们不辞辛劳地给孩子讲解很多防护知识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建议,平时还要督促学生按时上网课。尤其是听说我孩子的辅导员姚茜老师是一位刚有孩子的新妈妈,更是觉得老师们特别不容易。”

学生在哪儿,辅导员工作就做到哪儿,在这特殊时期,他们利用各大在线网络平台,以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为主线,实现教育、管理、服务的“三位一体”,在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心理疏导、日常管理、学习监督、职业规划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用比平时更多的付出,温暖了天南地北的学子们。


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锦城学院师生“云端”战疫

《会好的》的MV截图

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锦城学院师生“云端”战疫

《会好的》的MV截图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辅导员陈伯亨在疫情期间为鼓励学生努力过好每一天,创作了抗击疫情的歌曲《会好的》,他说,想通过歌曲告诉所有人,“在这样的特殊时,我一直静静陪着大家,心与心,在一起。”

锦城的全体辅导员们始终陪在每一位锦城学子身边,在“屏对屏”“键对键”中“心连心”。

静候花开锦城,你我久别重逢。

图/文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