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配合,孩子就没救了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在职业过程中经常看到孩子闹自杀,被家长送到医院来。沟通询问后,总能发现在过往抚养过程中,家长有这样那样做错的地方。主治医生在给孩子下完医嘱后,一定会反复和家长沟通注意事项,并且一再强调,家长一定要配合,不然孩子就没救了。

我也有很多来访者谈到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相处,或者和家人就孩子教育问题经常引发争吵,我也会跟他们说要配合咨询方案,提的 要求一定要去完成,如果不配合,再牛的咨询师也挽救不了你的家。

家长要配合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要配合转变的节奏和方向。最关键要认识到,家长转变了,才能带动孩子转变,不能认为只要孩子“改”了就好了,其实家长“改”才是关键。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反复自杀,反复入院。出院的时候情况都好转了,为什么一回家又复发?就是因为家长没有改变。

家长不配合,孩子就没救了

《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归纳中小学生自杀的几大原因。


家长转变看待孩子问题的视角

“可怜天下父母心”。愿意为了孩子来咨询的父母,是值得表扬的。因为他们看到了在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有改变的需要。我上学的时候听到老师讲课,老师的案例分析中,经常说家长来咨询,为的是为什么孩子这么不听话,怎么让孩子听话。潜台词是,孩子这个“东西”“坏”了,需要“修理”,请问“修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但是现在家长素质普遍提高,发现问题后也能找到很多渠道学习,比如网络上搜索相关问题、询问身边朋友、向相关老师讨教等等。所以家长来咨询的问题也变成,“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好?”

家长的关注点发生了改变,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及和孩子的互动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状态。孩子今天的状态,都是自己那么多年来,通过语言、行为、情绪等多个方面,塑造出来的。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语言、行为、情绪等方面。

其实这也是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家长的视线在哪儿,孩子就往哪儿努力,家族的心胸有多宽,孩子的成长就有多广。

家长从内心改变对人生价值的观点

很多家长,尤其是现在听这个课程的家长,一定是看了不少家庭教育或者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的,好像看到很多家庭的改变,就是家长说了一些话,或者做了一些事,就这么简单可以改变孩子了吗?

有些家长也跟我说,老师,我按照你说的话,跟我孩子说了,他还是不理我,是不是这些对我孩子没用啊?

我对他说,这些话我说有用,但是你现在这个状态说就没用。为什么呢?因为你说这句话的目的是,我说了之后孩子就会改变,这依旧是“修理”孩子的底层逻辑,孩子是感受得到的,所以他当然不愿意改变。

所以,家长的改变真的不是说什么话,或者做什么事那么简单,教育孩子不是训练宠物,拿着一本手册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就可以收获一个成功的孩子。我更愿意把养育孩子比作艺术,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家长只有真的去感受、去理解孩子当下的状态,才能给出孩子可以接受的回应。

不要滥用“赞美教育”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心理专家呼吁家长,不要滥用“赞美教育”。很多家长把“赞美教育”就简化成说一句“你真棒!”可是你在说的时候眼睛还在看手机,只是嘴巴上说一句“你真棒”,孩子不是傻的,他看你这个样子就知道你根本没觉得棒,只会觉得你很虚伪,更加不想和你说话。如果你真的觉得他棒,你可能都不需要说什么,你眼睛里会放出欣赏和高兴的光芒,你会有激动和表情,孩子从你的身体语言中都能感受到。

这样的肯定和欣赏,只有符合你内心人生价值观念的,你才会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说家长的改变,要从内心改变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你的人生价值中,还是认为考试第一最重要,你是无法真正欣赏他平时的努力的,只有你真的认为努力最重要,你才会在他每天努力的时候,欣赏他。

在咨询中能够领悟到这一点的家长,都会给我反馈,谢谢王老师,我和孩子的关系好多了。有的家长还说,没想到我孩子那么能说,真的很久没有和孩子聊天了。也有家长说,现在不用喊,孩子也能自觉学习,非常感谢。

我会告诉他们,要谢谢自己,因为你们愿意改变自己,而且能真诚地坚持,所以赢回了孩子。


家长不配合,孩子就没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