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吟·山川


雲中吟·山川

山澤通氣。


  “曉事情懷須灑落,

  出塵言語必新奇。

  山川秀拔寧無孕,

  天地精英自有歸。”


  昔禹劃九州,以利萬民,名山大川,遍禮而興;周文之制,敬天利民,名山大澤,不予以封。此皆示與民同財之意也。至漢武獵山海之貨、興鹽鐵之利,而後立法,山川河流,無一遺留。自此貪婪之弊升騰,延續至今不絕。

  《書》曰:“先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洪範》曰:“八政,三曰祀。”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故神農播種,始諸飲食,致恭鬼神。至於虞舜,則望于山川,遍禮群神,言“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其後至成湯,則明德恤祀,剪髮祭天,言“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此所以示誠敬也。誠敬則天地陰陽和而萬物遂。《詩》雲:以享以祀,以介景福。然古人何以祭山?《禮記》曰: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故“天子祭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而諸侯祭其疆內名山大川……各有典禮,或亦曰:“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噫!當今之世,此為絕響乎?

  《易》曰:兼山艮。地中有山謙。《說卦》曰:山澤通氣。艮為山。

  《書·禹貢》曰:導岍及岐,至於荊山,逾於河。壼口雷首,至於太嶽,太行恆山,至於碣石,入於海。西傾朱圉鳥鼠,至於太華,熊耳外方桐柏,至於陪尾,導嶓冢至於荊山,內方,至於大別,岷山之陽,至於衡山。


雲中吟·山川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春秋說題辭》曰:山之為言宣也,含澤布氣,調五神也。

  《國語》曰:禹封九山,山者土之聚也。

  《爾雅》曰:土高有石曰山。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

  《論語》曰:仁者樂山。

  《韓詩外傳》曰:仁者何以樂山,山者萬物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萬物殖焉,飛鳥集焉,走獸休焉,吐生萬物而不私焉,出雲導風,天地以成,國家以寧,此仁者所以樂山。

  《尚書大傳》曰:孔子曰:“夫山者嵬嵬然,草木生焉,鳥獸蕃焉,財用殖焉,四方皆無與私焉。出雲雨以通乎天地之間,陰陽和合,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以饗。此仁者之樂於山也。”

  《孫卿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不聞先王之道,不知學問之大。


雲中吟·山川

巍巍高山。


  《呂氏春秋》曰:何謂九山?會稽、泰山、王屋、首山、泰華、岐山、太行、羊腸、孟門。

  《白虎通》曰:東岱山,岱者,言萬物相代於東方。南衡山者,上承景宿,銓德均物,故曰衡也。西華山,華者,獲也,萬物熟成,乃有獲也。北恆山,恆,常也,言萬物伏藏於北方,有常度也。中嵩山,嵩者,高也,言峻大矣,處中以領四方。

  《山海經》曰:周穆王周曆四荒,名山大川靡不登躋,東昇天夫之堂,西宴王母之廬。

  《列子傳》曰:共工與顓頊爭天下,怒而觸不周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