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吟·山川


云中吟·山川

山泽通气。


  “晓事情怀须洒落,

  出尘言语必新奇。

  山川秀拔宁无孕,

  天地精英自有归。”


  昔禹划九州,以利万民,名山大川,遍礼而兴;周文之制,敬天利民,名山大泽,不予以封。此皆示与民同财之意也。至汉武猎山海之货、兴盐铁之利,而后立法,山川河流,无一遗留。自此贪婪之弊升腾,延续至今不绝。

  《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洪范》曰:“八政,三曰祀。”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故神农播种,始诸饮食,致恭鬼神。至于虞舜,则望于山川,遍礼群神,言“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其后至成汤,则明德恤祀,剪发祭天,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此所以示诚敬也。诚敬则天地阴阳和而万物遂。《诗》云:以享以祀,以介景福。然古人何以祭山?《礼记》曰: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故“天子祭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而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各有典礼,或亦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噫!当今之世,此为绝响乎?

  《易》曰:兼山艮。地中有山谦。《说卦》曰:山泽通气。艮为山。

  《书·禹贡》曰: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壸口雷首,至于太岳,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岷山之阳,至于衡山。


云中吟·山川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春秋说题辞》曰:山之为言宣也,含泽布气,调五神也。

  《国语》曰:禹封九山,山者土之聚也。

  《尔雅》曰:土高有石曰山。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

  《论语》曰:仁者乐山。

  《韩诗外传》曰:仁者何以乐山,山者万物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殖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吐生万物而不私焉,出云导风,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此仁者所以乐山。

  《尚书大传》曰:孔子曰:“夫山者嵬嵬然,草木生焉,鸟兽蕃焉,财用殖焉,四方皆无与私焉。出云雨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飨。此仁者之乐于山也。”

  《孙卿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不闻先王之道,不知学问之大。


云中吟·山川

巍巍高山。


  《吕氏春秋》曰:何谓九山?会稽、泰山、王屋、首山、泰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

  《白虎通》曰:东岱山,岱者,言万物相代于东方。南衡山者,上承景宿,铨德均物,故曰衡也。西华山,华者,获也,万物熟成,乃有获也。北恒山,恒,常也,言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度也。中嵩山,嵩者,高也,言峻大矣,处中以领四方。

  《山海经》曰:周穆王周历四荒,名山大川靡不登跻,东昇天夫之堂,西宴王母之庐。

  《列子传》曰:共工与颛顼争天下,怒而触不周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