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臂將軍”賀炳炎:先後11次負傷,身上16處傷,去世時年僅47歲

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著名將領,先後11次負傷,戰爭在他的身上留下了16處傷疤。在戰爭中,他失去了一條手臂,傷好後仍堅持上戰場殺鬼子,所以他也被稱為“獨臂將軍”。

“獨臂將軍”賀炳炎:先後11次負傷,身上16處傷,去世時年僅47歲

1913年2月5日,賀炳炎出生在湖北松滋第九區劉家場一個農民家庭,家裡的條件不是很好。九歲那年,母親去世。11歲時,他就給人家放牛。為了活下去,他先後學過篾匠、殺豬、打鐵等手藝。賀炳炎為人正直,每當遇到貧家小孩子被欺負時,他總要出手相助,為其打抱不平。

1929年春天,16歲的賀炳炎跟著父親參加了工農紅軍,被編入第4軍。同年,他加入了我黨。他勤奮上進,1932年被派到湘鄂西紅軍學校學習並任區隊長。畢業後,他擔任紅3軍手槍大隊區隊長、大隊長。

“獨臂將軍”賀炳炎:先後11次負傷,身上16處傷,去世時年僅47歲

在湘鄂西蘇區第四次反“圍剿”中,賀炳炎主動率領部下衝入敵軍的包圍圈,以接應紅8師突出重圍。他因此受到總指揮部的嘉獎,所部被授予“模範大隊”稱號。隨後,他跟隨紅3軍從洪湖蘇區突圍,向湘鄂邊轉移。途中,他奉組織的命令組建襄北獨立團,並擔任團長,負責將洪湖的地方幹部和老百姓護送到安全地帶,掩護主力轉移。在極其艱險的情況下,他靈活運用戰術,在運動中打擊敵人。他不但圓滿完成了任務,還壯大了隊伍。在護送老百姓的過程中,贏得了他們的信任,獨立團由最初的200人擴大到了1700人左右。

自1934年起,賀炳炎先後擔任沿河獨立團團長、黔東獨立師師長等職。1935年,他參加了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戰鬥中。在後坪戰鬥中隻身突破敵軍陣地,在板栗園戰鬥中率先衝入敵陣,被譽為“孤膽英雄”。11月,他被任命為紅2軍團第5師師長,率部參加長征。

“獨臂將軍”賀炳炎:先後11次負傷,身上16處傷,去世時年僅47歲

12月15日,瓦屋塘戰鬥爆發,賀炳炎的右臂被炸彈炸成了肉泥狀,骨頭全碎了,只留下一點皮連著肩膀。由於傷勢太過於嚴重,必須鋸掉胳膊才能保住性命。當時條件艱苦,在沒有醫療器械和麻藥的情況下,醫生只能用鋸木頭的鋸子鋸掉他的右臂。醫生的手都在發抖,怎麼也不敢使勁。大汗淋漓、面色蒼白的賀炳炎鼓勵醫生說:“我都不怕,你還怕什麼呢?來吧!”這場手術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醫生只能在他的嘴裡塞一條毛巾。術後,那條毛巾被他咬得稀爛,這也是他第六次負傷。

沒了右手,賀炳炎就訓練自己的左手拿刀拿槍。傷好後,他再次上戰場,並帶領部隊走出了草地。抗日戰爭時期,他任八路軍第120師第716團團長,帶領該部挺進同蒲鐵路北段的寧武、神池一帶,在敵後發動群眾,展開游擊戰。在他的指揮下,第716團獲得了雁門關伏擊戰的勝利,殲滅了500個日軍,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獨臂將軍”賀炳炎:先後11次負傷,身上16處傷,去世時年僅47歲

1938年1月起,賀炳炎帶領部下轉戰冀中、冀南、冀魯豫等地,開闢了大清河北抗日根據地。百團大戰中,他殺起鬼子來毫不含糊,在米峪殲滅了日寇的一箇中隊。之後,他多次率部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新中國成立後,賀炳炎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軍軍長兼青海軍區司令員、西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他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他身上有16處傷,還有高血壓、關節炎、支氣管哮喘和腎臟疾病,但他仍然堅持工作。

1960年7月1日,一身傷病的賀炳炎在成都病逝,年僅47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