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琥珀堡修建12條密道,通往妃子居所,誰都不知國王在哪睡?

印度琥珀堡修建12條密道,通往妃子居所,誰都不知國王在哪睡?

琥珀堡是以淺黃色石料為主修建起來的宮廷式城堡,也雜以乳白、玫瑰紅和白色石料,據說它的得名就和這個石頭用料有關:大片淺黃色的宮殿靜臥在綠色高崗上,遠望如同琥珀。這群宮殿緊密連接在一起,長長的宮牆在山坡上曲折鋪設下來,恍如中國長城的一個華麗局部。

印度琥珀堡修建12條密道,通往妃子居所,誰都不知國王在哪睡?

穿過山腳下的瑪奧塔湖邊叫作怡園( GARDEN TO S00THTHHEART)的那所小小花園,沿著那條直通山頂的石階,我們去看山坡上的琥珀堡。路上開始下雨,一名穿火紅長袍的僧侶打著把藍天白雲圖案的小傘,靜靜靠在圍牆邊上,不知道在想什麼。這一路上能看見厚木板被鐵皮連綴成的巨大的古舊城門(估計是為了方便當時作戰中常用大象方隊出入)以及在地勢較為陡峭的路段兩旁對峙的高聳宮牆,讓人在這表面華美的城堡腳下,漸漸感受到它散發出來的軍事要塞氣息,不禁遙想從前在這地方瀰漫過的戰火與硝煙。

印度琥珀堡修建12條密道,通往妃子居所,誰都不知國王在哪睡?

據說從最底下一路到這琥珀堡門口,騎象需要十分鐘左右,至今有大象在花園外面等著被僱用。我們一路溜達上去,大概超過了十五分鐘。這一大片在不同時期營建連接起來的建築,恢宏壯麗,氣象闊達,和齋浦爾市內的風之宮對比起來,從氣質神韻上來看,是慷慨壯美與纖稱優美的區別。

琥珀堡除了整體上華美壯麗和周邊風光奇絕,通常還被認為具有三個突出的特點。最獨特之處是說,國王的後宮分為十二院,每一院都獨立居住著一名王妃,都在一樓,並且彼此隔絕。從國王獨自居住的二樓分別建了十二條獨立的密道,通往後妃們的居所,除了他本人,誰也不知道他正在哪個妃子的身邊。樓下眾妃期待能承恩澤,最起碼雨露均霑,不免為此鬥氣賭狠;國王在樓上俯瞰這一片活色生香的解語花園,想必會獲得多種意義上的滿足感。

印度琥珀堡修建12條密道,通往妃子居所,誰都不知國王在哪睡?

第二個特點仍然與密道有關。琥珀堡主樓上的密道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條,幾乎如同蛛網一樣,不停地分岔,每一個岔路口都可能通往高牆上的某個亭臺或者另一條岔道。我在裡面轉了半小時也沒看出眉目。這樣的設計,對遊客來說是帶有奇趣的迷宮;在當年戰火紛飛的背景下,對潛在的入侵之敵來說,卻是可怕的羅網或陷阱—闖入的兵將永遠無法預測下一刻等待他們的是什麼。

印度琥珀堡修建12條密道,通往妃子居所,誰都不知國王在哪睡?

琥珀堡的第三個特點是堡內那座1675年修建的鏡宮( SheeshMahal; sheesh即玻璃,鏡子)。據說它曾是國王的寢宮。一般的資料往往這樣描述它:“宮殿用玻璃嵌壁,在陽光的反射下,整個宮殿熠熠生輝。宮牆上有無數面小鏡子,在陽光下,流光溢彩,非常漂亮。其鑲嵌鏡片和彩色寶石手法,與阿格拉著名的泰姬陵如出一轍。只需燃起一點燭光,即可反射出千點光芒閃爍,堪稱世上絕無僅有的奇觀。雖然目前寶石已改成贗品,但是在黑暗中點燃一盞燭光,仍可看見鏡片經過光線折射後,有如芒鑽漫天飛舞,非常奇妙。”

印度琥珀堡修建12條密道,通往妃子居所,誰都不知國王在哪睡?

不過這座玻璃宮在印度歷史上並非首創,它是對莫臥兒皇帝沙傑汗1631年為皇后阿珠蔓建於拉合爾城堡內的鏡宮的模仿,後者目前仍是巴基斯坦境內拉合爾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