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3.0時代,聯盟鏈的出現,行業全在進入高速爆發期

日前,據國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斯透露,由國家信息中心牽頭聯合多家單位發起並建立的區塊鏈服務網絡(BSN)項目,將從2019年10月到今年3月進入網絡的內測期,同時將於今年4月正式上線商用運營,作為一個多方建立的聯盟鏈應用,BSN將於更低的成本為中小微企業及個人服務,同時促進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及普及。

隨著去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以來,國內多部門顯然開始鼓勵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各產業的融合創新發展,政策的春風下,“區塊鏈+”的各行各業的融合應用萌芽生長,同時作為未來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多個地方政府也推出了相關政策予以支持。鼓勵“鏈”、規範“幣”,推動多領域融合應用發展,將是未來政策的核心要點。

區塊鏈3.0時代,聯盟鏈的出現,行業全在進入高速爆發期


從區塊鏈這一新興技術的誕生以來,最早可追溯到中本聰挖出第1個比特幣開始,1.0時代的發展,區塊鏈作為數字貨幣技術支撐,而2.0時代的發展,依託智能合約的技術加入,相關區塊鏈技術及應用革新的雛形漸現,至如今3.0時代,在IBM主導下,聯盟鏈的出現,這使得業界開始探索區塊鏈在各領域的廣泛融合,併為未來新一輪的產業變革帶來新的希望。可以說,目前區塊鏈的發展已一步步從比特幣系統走向全社會應用的高速爆發期。

而這一點,從目前我國區塊鏈的市場應用中可以初見端倪。據統計,19年上半年,我國工商註冊區塊鏈相關企業共2700多家,在各地區的園區建設全面發展,區塊鏈產業園數量已多達22家,產業分佈從上中下游均有覆蓋,典型如金融領域的保險、銀行、醫療等領域均有所突破。國內企業巨頭阿里、中國平安、騰訊、百度、聯通等在專利及技術優勢,均在全球佔據一席之地。而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在多領域融合發展的逐步成熟,區塊鏈應用的前景已越來越廣闊。

目前,我國企業在聯盟鏈領域及相關區塊鏈技術創新已逐步取得較大突破,企業區塊鏈技術金融IT、醫療IT、電子政務等應用已有進展,同時連日來《區塊鏈保險應用白皮書》、全國首個地方金融非現場監管區塊鏈系統相繼發佈,隨著未來更多企業可啟正規化應用的落地,國內區塊鏈應用與實體經濟等多領域結合趨向多元化加速發展,預計目前金融、政務、民生類應用項目將最為受益,而具備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平臺技術服務商有望率先脫穎而出,具體可關注:

恆生電子(600570):公司是金鍊盟首批成員,2015年開始啟動區塊鏈研究,2016年成立恆生研究院區塊鏈工作室,目前打造了兩大核心平臺均通過工信部標準院與信通院區塊鏈標準測試,已獲取區塊鏈相關領域專利9個;此前首款金交所區塊鏈智能合約產品落地,同時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應用上均有多個場景落地及簽約客戶。另外背靠阿里,未來有望首選獲得數字貨幣相關技術支持;

華宇軟件(300271)公司主營電子政務系統的產品開發與服務,已與螞蟻區塊鏈簽訂協議,在區塊鏈技術、可信存證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螞蟻區塊鏈將利用開放區塊鏈技術主打企業級聯盟鏈,建設自動化部署平臺;

贏時勝(300377):2017年8月,公司聯合光大銀行、泰達宏利基金、英大基金等合作研發的國內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泛資管陽光鏈正式上線,不僅實現了管理人和託管人信息共享,還可實時可審計、可監督以及可監管。在銀行、保險等泛資管領域已經擁有大量的應用場景;此外公司也是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25個發起成員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