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上網課發生爭執而跳樓輕生: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

最近看了1分多鐘孩子跳樓的視頻,讓人痛心不已,最讓我難過的就是這對父母躺地大哭的情景,多少傷心、悲慟、驚恐、悔恨在裡頭,為人父母的一切情感不加絲毫掩飾的在突如其來的災禍面前展露無遺。

事情的經過

3月3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明珠花苑小區的一個學生,因當天早晨家長訓斥其上網課不積極,一氣之下便從樓上跳下輕生。孩子被送往醫院救治,目前尚不知救治結果。

孩子在家上網課發生爭執而跳樓輕生: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

很多人責怪父母總是逼迫孩子,最後造成這種後果,追悔莫及。這樣講太片面了!天下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安康,一世無憂?但是經歷過生活,家長知道生存的不易,競爭的激烈,所以家長希望孩子在學習上認真,求學上努力,為未來打好基礎。

孩子執拗、偏激、抗搓力差、生命意識薄弱、缺乏責任心、沒有感恩之心、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毅力、沒有自控力等等這一切,都和家庭教育中平時溺愛、惱時嘮叨、教育手段簡單粗暴有關;

孩子在家上網課發生爭執而跳樓輕生: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

一個年輕的生命突然折翼了,表面上看是上網課、親子矛盾導致悲劇,其實深層次是家長錯誤的理解了“挫折教育”!

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

2013年6月,深圳14歲的初中生小邵因媽媽不讓玩網遊,便留下遺書,拆下自家窗戶的防盜網,跳樓身亡。

2015年1月,攀枝花市一所小學的女生,留下一封“永別了”的遺書後,從3樓教室翻窗跳下,導致骨盆、腿骨等多處嚴重骨折。她曾被宿管老師責罰、說她“沒有良心”,加之考試也沒考好。

2016年6月,四川達州18歲少年跳江自殺,並寫下2800字長文“控訴”父母:考98分、吃飯打嗝、夾菜姿勢不對等都會被罵;寧願從未在這個世上出現過…...稱“感覺不到父母的愛”。

2018年11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中學初三學生畢某疑因班主任強制其理光頭在家中跳樓身亡。

2018年11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中學初三學生畢某疑因班主任強制其理光頭在家中跳樓身亡。

 這些並不是偶然的事件,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這些數據讓我們不經反思,我們的孩子怎麼了變得這麼脆弱了?在一項調查中,上海有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一閃而過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認真考慮過該想法的也佔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計劃自殺,並有1.71%的中小學生自殺未遂。

孩子在家上網課發生爭執而跳樓輕生: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

都說現在的孩子太脆弱,物質條件又越來越好,很多家長提倡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但很多的“挫折教育”,還停留在:讓孩子吃苦、體驗沒有父母呵護的生活,批評孩子、罰站、不給孩子吃飯,有和孩子較勁、讓孩子服輸,但這些,都是對挫折教育最大的誤區!不恰當的“挫折教育”,讓孩子活得非常壓抑辛苦,在無數起的自殺事件中,有不少孩子都因為害怕懲罰、教訓,而選擇自殺。

什麼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中國成功學研究會創始人之一羅明提出的。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並增強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孩子在家上網課發生爭執而跳樓輕生: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

正確的挫折教育應該是教會孩子積極的去面對挫折和困難,而不是通過懲罰和教訓。

例如:如果他摔跤了,告訴他:沒事,自己站起來!而不是故意讓他摔跤,然後不站起來就發火。

如果他作業沒有完成,不論多晚,陪他把作業做好。而不是剝奪他平時的休息時間。

父母應該幫助孩子讓他自己去解決問題,讓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有足夠的力量去對抗挫折。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學會直面和克服困難,樂觀、積極是孩子受用一生的無形財富。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表示,孩子在12歲以後的叛逆期出現問題,一般是6歲前沒有形成良好的規矩。

挫折教育的四個階段

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家長們應該分為四個階段循序漸進地對孩子進行"治療"。

孩子在家上網課發生爭執而跳樓輕生: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

  • 第一階段

適用年齡:0~1歲,低幼階段。 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後就應該開始。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家長格外的照顧與養育,家長應該積極的與孩子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對家人及環境產生美好的信任感覺,為與孩子的溝通打下基礎。

  • 第二階段

適用年齡:1~3歲,幼兒階段。 當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他自己獨立去完成,不要總是抱著或者幫他邁步等。孩子動作發展的同時也是心理的不斷髮展完善。孩子長大後,可以讓他試著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並遷移到以後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 第三階段

適用年齡:3~5歲,幼兒園階段。 平時我們總會教育孩子要助人為樂,並且也在身體力行地幫助孩子。然而有時候需要孩子獨立完成的事情,卻給予過多幫助的話,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只要是孩子有興趣的事情就鼓勵他獨立去做。

  • 第四階段

適用年齡:5~6歲,學前階段。 孩子步入課堂後,傳統的教育重視數理邏輯和語言表達能力,但這僅僅是學習的一個層面,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的求知慾,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少孩子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這就是他在思考問題的表現,此時,家長應該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來的問題,也不要怕丟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閱書籍、進行試驗來探討。

正確使用挫折教育的方法

孩子在家上網課發生爭執而跳樓輕生: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

  1. 不要給孩子設置無端的挫折;尤其不是隨便否定孩子這個人。就事論事,在解決方法上多下功夫。
  2. 當孩子自願挑戰而遇到挫折時,家長更多要從方法上給孩子以點到為止的啟發和指導,儘可能讓孩子自己來解決問題,克服困難,這樣才能讓孩子體驗到成功感及父母的關懷。
  3. 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這時,家長不要嫌孩子拖拉時間而包辦下來,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後,引導孩子去總結自己的成功之處在哪裡,下一次再面對挑戰或挫折時,孩子就會主動積極地去面對。
  4. 控制好獎勵。不要孩子取得一點點進步,就給予過多的什麼物質獎勵和過分的讚美之詞,要讓孩子有機會更多的去享受成功後的心靈獎勵。過多的物質獎勵,將會扭曲孩子的成功體驗,甚至為了物質獎勵而努力,這我們就大錯而特錯了。

除了挫折教育,還要注重生存教育(職業教育)

很多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孩子的職業教育,也就是生存教育,像世界上比較有名的芬蘭教育,從孩子在小學開始就會注重分析每個孩子的特點,分析他們未來的職業興趣,到了初中高中也會分流出對職業類技能感興趣的孩子,這樣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心理健康地成長。

孩子在家上網課發生爭執而跳樓輕生: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

父母不要僅僅盯著那一條獨木橋,更多的從孩子興趣和喜歡關注的方面入手,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沒必要非讓孩子怎麼著,心態要調整!

為了防止這類事情的再次發生,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杜武章建議,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要讓孩子真正感受到愛,要關注孩子生活得快樂與否。消除孩子的壓力,從內心消除孩子想自殺的念頭。生命是無價的,只要孩子生活快樂就好。

結束語

挫折教育不是單純的說教,而是在潛移默化中引導。溫暖的家庭空氣應是世上的一種花朵,沒有東西比它更溫柔,沒有東西比它更優美,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於把一家人的天性培養得堅強、正直。在溫暖的家庭裡,父母知道如何給孩子恰如其分的愛,如何培養一個有幸福力的孩子。一個孩子的幸福力有多強,他的抗挫能力就有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