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錢穆《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讀書札記:錢穆《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一,錢穆提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並非都是黑暗的君主專制,書中他列舉了漢唐宋中央地方政治架構,論據充分,有很強的說服力。君權相權此消彼長,直到明太祖廢丞相,君權增長,直到清朝雍正設軍機處,一人獨斷乾綱。

分權與集權,孰優孰劣?不能一概而論,因人因時而定。九龍治水,藩鎮割據,國家紛擾,民不聊生,國家隱含崩裂之兆。古有公孫鞅,美有羅斯福,欲要振作刮骨療毒,非集權不可。如肩之使臂,臂之使指,動轉自如,方能救大廈之將傾。

二,他認為,世上沒不變之制度,用上幾十年就要改改。漢代地方制度最好,然而制度亦要與時俱進,結果機構反而愈來愈臃腫,因為舊制度的缺陷而發明新制度來糾正,於是制度像滾雪球一樣,內核不變,外延越來越厚,直到最後崩塌,一種新制度取而代之,其間伴隨著劇烈社會變動。

三,共尊共識,文化的內核才能凝聚共識,人們才能團結,歐洲在大航海起步階段,美國在建國之初,黑歷史材料甚多。歷經幾百年,所謂“普世價值觀”才形成。蘇東劇變後,歐美又盜取“民主”,此倆標籤著實具有誘惑性,至於是否真民主真自由,另當別論。反觀蘇東劇變,裂土分疆,根源則是思想無共尊無共識,人心渙散,就連本該保衛政權的劍刃,自藏於鞘,漠視不管,令人喟然嘆曰:竟無一人是男兒!大到國家,小到家庭,其解體究其根本終究是共同的信念不在,所以,重塑信念對於維持國家統一至關重要。

四,元,清都是部族政權,其施政出發點並非是為全體國民謀福利,而是為一族謀福利。對漢族層層設限,幸好經洪楊之變,曾左李崛起,繼而袁氏興起,辛亥一炬,滿清滅亡。而民國凱申,江浙財閥,不恤民眾,終難成氣候。

讀書札記:錢穆《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錢穆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