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學過的什麼詩詞,令你長時間以來反覆吟誦,頗有感觸?

xqz太古


沁園春•雪,毛澤東。

初中時候第一次讀到主席的詩歌便由衷的折服。

全詩分為三節。

第一節描述了祖國大好河山雄偉壯觀。大雪紛飛後更為遼闊,迷人。詩詞大氣豪邁,一句欲與天公試比高,更充分體現偉人借物言志的偉大情懷。

第二節闡述了歷代王朝的統治者得與失。不卑不亢,高屋建甄,非同凡響。暗示了主席要立志改變幾千年封建主義傳統的陰霾。闊步向前,迎接新時代。

第三節,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歷史成為過往,看當今弄潮兒如何立於時代前沿。主席對未來充滿自信和希望。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改寫時代篇章。

全篇詩歌,邏輯緊密,用詞浩然蕩氣,具有劃時代意義。

每次讀來,朗朗上口,熱血沸騰,精神為之一振。

偉人形象永遠熠熠生輝,鄉讀世人。






阡陌上的鳥


我是雨夜構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曾經有這麼一首詩,讓我反覆的在心中吟誦。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第一次看到這首詩,我17歲。

那時候大伯家裡窮,住的土坯房,屋裡的牆面都是用舊報紙貼的。可能現在說起這些來,年輕人沒有概念。以前的很多人家室內裝修都是這樣用舊報紙貼牆,室外用黃泥抹牆面,房頂上用稻草蓋頂。在東北農村這樣的房子還是很多的。大伯家也不例外,同樣也是這樣的房子。

在大伯家的牆上,貼著多年以前的舊報紙。我無意間看見上邊有幾行手寫的字。寫的就是這首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時不太明白詩的意思,只是覺得好奇這字是誰寫的呢。出於好奇心,我把這幾行字從牆上揭了下來。拿著這幾行字去問奶奶,奶奶看了以後告訴我說,這是你爺爺寫的。

聽了奶奶的話以後,我沉默。我想起了爺爺,嚴格來說我的啟蒙老師就是爺爺,小的時候爺爺教我識字,教我寫字。別的孩子都在到處跑著去玩,我跟著爺爺在學習。小的時候不覺得怎麼樣,長大了以後發現爺爺寫字真是特別棒。可看到這幾行字我發現,這好像不是爺爺的筆跡,字裡行間好像流露出那麼多的無力呢!後來奶奶說這些字是爺爺在病中寫的,當時身體不好寫字很吃力。所以看著不像是爺爺親手寫的,我明白了奶奶的話。可是為什麼爺爺寫的字,會寫在廢報紙上,寫在了廢報紙上不說怎麼還拿去貼牆了呢!奶奶解釋說,爺爺就是隨手寫的,沒有那麼在意,所以就給貼牆上去了。沒想到多年以後爺爺親筆會以這種方式留存在世上。我認真的仔細的把這幾行字裁剪下來,夾在了筆記本里,一直留存到今天。沒想到這幾行字竟然是爺爺留在世界上唯一的字跡。

如今爺爺奶奶都已經離我而去了,偶爾翻起日記本看到爺爺寫的字,想起爺爺的音容笑貌,想起當年爺爺教我識字寫字的情景。已經沒有了悲傷,反而有一絲暖意湧進心頭。最起碼還有這麼幾行字可以讓我懷念。我已經很滿足了。

現在讀起這首詩,我大概可以揣測出爺爺的心裡。之所以寫這首詩,可能是爺爺想要告訴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吧!我也認同爺爺的想法,很多事情不是在書本上得到了知識就可以完全明白的,一定要親自去實踐一下才會徹底明白這件事的真實情況。人生在世,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永遠不要認為自己的知識已經夠用了,永遠都要用一顆謙卑的心,永遠都要在學習的路上,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這首詩在我的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我想這一輩子都不會放下這首詩,這首詩已經不是單純的一首詩,已經是我生命中的一種慰藉了。


雨夜構想


詩以言志。特別是古詩,或有散發金戈鐵馬的戰場豪邁,或有抒發鬱郁難伸的報國情懷。這些詩,能夠讓我穿越時空,與他們同怒共笑,大有一展平生所學的衝動。

幾十年前讀了一些唐詩宋詞,現在基本上都扔在了謀生的路上。懷揣的不多,唯有胡令能的《小兒垂釣》,印象深刻。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這不僅是一幅動態的畫面,還能夠讓我身臨其境。問路的行人彷彿就是我,我感受到了童趣,我體會到了和諧,我嗅到了野外的草香。更多的感受再也說不出,只想悄悄走到小孩身邊,靜靜坐下來,散去一身的疲憊。或者,躺在草地上美美的睡上一覺。


山人天相


我的學歷才高中,所以我的答案簡單。

毛主席詩詞中的《蝶戀花 答李淑一》我記憶深刻。

蝶戀花 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

問詢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這首詞是毛主席1957年5月給湖南長沙第十中學語文教員李淑一的一首和詞。詞中的“柳”是指李淑一的愛人柳直荀烈士,他是毛澤東的老戰友,1932年犧牲。“驕楊”指楊開慧烈士,1930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楊開慧是李淑一的好朋友。1957年1月,李淑一把她寫的一首紀念柳直荀的詞寄給毛澤東,毛澤東回了這首詞。

平凡的人有偉大的愛情,偉大的人更有偉大的愛情!所以,我以為是一首對愛堅貞不屈的詞。比起流行的情歌好好多倍!



古硯古墨齋主


我讀過不少詩詞,但真正能令我長時間反覆吟誦不知多少遍的,恐怕應算毛主席的詞《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主席這首大氣磅礴的詞,從我少年求學時就是我的最愛。那是1967年的冬天,我們同學十人一行,揹起行李由銅川的照金出發,決心走紅軍長征路由此步行去延安。第一天我們走到了距銅川幾十公里的金鎖關,金鎖關地勢險要,三山環抱,古稱“三關口”,當年楊六朗就在此守關抗遼,這裡也是關中平原與陝北高原的過渡地帶。翻過金鎖關,我們就行進在高原山區了。印象較深的是過了宜君,走到名為哭泉的地方,山區公路彎延陡峭,天上又飄起了零雪,只見路上己結有冰溜子了,稍不留意就得滑倒,我們手挽著手,慢珊前行。同學們說,怪道此地名為哭泉呢,逢見此路此景,不哭才怪呢?當時各級政府沿途有專為接待步行長征學生的接待站,其中很多接待站就是穀草鋪的地鋪,條件雖然簡陋,但起碼也不至於讓我們風餐露宿。而吃飯越往北走越差,基本上全是窩窩頭鹹菜和小米粥,有時也吃熬白菜小米乾飯。沿途很少見到似關中平原上的大村莊,大都是倚坡造房,到陝北地帶,更多的則是窯洞。我們一路走著,記得第六七天的下午了到了洛川縣,傍晚天空已飄起了零星小雪。在此歇宿一晚,第二天往外一看,已是大雪封門,我和要好的幾位同學踩著厚雪走出街口,往著遠山,一片皆白,東方卻漸露出了薄雲紅日,真是美極了!我們情不自禁的大聲朗誦起主席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主席當年立足延安,轉戰陝北十三載,遇北國壯麗雪景,豪氣萬丈,觸感而發,成就千古名詞。進而指揮全國千軍萬馬,一舉取得全國勝利!主席詞中的最後一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更是我以後幾十年的座右銘,我時時激勵自已,要無愧於這偉大的時代,做風流人物。我家中的客廳中一直懸掛著主席的沁園春雪,我幾個孩子的名字也以雪字叫起。高興時我吟這首詞,悲情時我也吟我這首詞。每每吟來,只覺得就有了精氣神。

我將常吟沁園春雪,更堅實地步步向前!


用戶高橋又一村


淡淡秋風微雨過,流光瘦減繁華。人生似水無涯。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還憶經年唐宋事,心頭一點硃砂。相逢千里負煙霞。空山人去遠,回首落梅花。

——白落梅 《臨江仙》

小時不愛讀書,中學時也不董詩詞,對所學的詩詞記憶不深,也就談不上喜愛。

幼時有過以文字為生的夢想,卻未曾預料到會與詩詞結下現在這般難捨難分的因緣。

這些年一直沉迷詩詞,看過,讀過,寫過鑑賞文的詩詞已數不清。喜愛的許多,模糊的也很多,若說最喜愛,吟詠不變的當屬白落梅的這首《臨江仙》。

為什麼會沒有選擇古代詩詞,而是當代作家的《臨江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這些年耕耘文字,受了白落梅的許多影響,才在文字這條路上,走走停停,勤耕不綴。

二是,這首詞描繪的意境,是我們身在匆忙城市間,每個人都想擁有的一種生活方式。也就是我們想要的詩和遠方,被她過程了現實,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還有一點是,這首詞正如白落梅的文字一樣,讀過之後讓人的內心有一種被清掃過的寧靜。有一種千帆過盡,回首當年,一切如初的靜水無波。

人的一生,經歷得越多,越容易使人迷失荒徑。當我們離開校園,步入社會,還沒有想好怎麼實現理想,就被生活的各種困難和壓力折磨得千瘡百孔的時候,很難有人還能保持最初的信心。

會去責怪歲月的兇殘無情,會去抱怨世道不公,還會懊悔過往沒有好好珍惜時間,把握機會,導致現在的困頓和潦倒。

但這首詞的結尾兩句卻是“空山人去遠,回首落梅花。”空山無人,本該孤獨寂寥,心生悵然和失落。猶如“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般,詞調悲涼。

可最後一句“回首落梅花。”將這種悲涼一掃而盡,梅是四君子之一。君子自立,立志高潔遠大;梅花高潔,堅毅頑強。凌霜傲雪,無懼冷暖;長於空山,無懼孤獨。

這就告訴我們,倘若我們真的品性高潔,立志堅毅,堅守不移,那麼即使閱盡風霜,飽受摧折,依然可以固守初心。哪怕生命走到最後一無所有,也不會因此感到悲傷,就像寒梅一樣,不會因為生在冰天雪地而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傾盡花期,將最美的姿態展現出來,不求聞達於世,世人盡知,只求無怨無悔。

正如白落梅所說,真正的寧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縱使窗外車水馬龍,內心仍舊一片清寧。

閒花






閒花


我最喜愛的詩詞莫過於毛澤東寫的《沁園春長沙》了!這首詩詞非常有氣勢。信我反覆吟誦,深有觸感。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l

沁園春·長沙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的一首詞,作於1925年,最早發表在《詩刊》1957年第一期。 全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周姬昌


紙上學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宮刑!



竹也影像


明代文學家楊慎的《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臨江仙》是楊慎晚年所作,他的一生也很坎坷,屢遭貶謫,但是他依然堅持正直無畏,讓人敬佩。多年來風風雨雨,楊慎看慣了風雲變幻,心境平靜安然,所以才能由衷感嘆“是非成敗轉頭空。”

少年時學習了這首詞頗有感觸,每當遇到心中難解的煩悶,意難平的事情,我都會反覆吟誦這首詞,慢慢的茅塞頓開,就想通了。歷史的長河裡,多少英雄成敗是非都成了後人的茶餘飯後,喝酒閒聊的材料,平凡普通如我,又為什麼要執著那些過眼雲煙不值一提的小事兒呢?學習白髮漁樵的淡然,也把那是是非非,都交付笑談之中吧。


宮商角徵羽哆瑞咪發嗦


其一:蘇軾《臨江仙》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我相信在某個時刻,很多都會有跟這首詩一樣的想法。

大千世界,光怪陸離,波譎雲詭。

人如滄海一粟,漂泊類轉萍。

在人世間生活,為名為利,或為種種,身心疲累,何曾不想逃避片刻,嘆一口氣,緩緩說一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呢。

其二:水滸傳中的兩句詞

霎時間新月下長川,滄海變桑田古路!

這個畫面常常在電視電影中反覆出現,意境極為美幻與蒼老。新月下長川並不是一次,而是千年流動著的,但就在某一剎那,滄海已經變成了桑田,其中經歷了無數的生死更迭!唉,不說也罷。

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里舊江山。

這一句推陳出新,極為老練,令人稱奇!

其三:《沈園二首》陸游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獨獨只愛那一句,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反覆吟誦,至今感動。最美的遺憾莫過於此。就像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