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場園屋》


鄉村記憶《場園屋》


我的思緒飛的很遠,是那些鮮活的記憶促我寫下一個時代的痕跡……

一一題記

鄉村記憶《場園屋》


場園屋

冬天,凜冽的風,滌盪著掛在樹端的幾片殘葉。擠在場園屋的孩子們,躲著風的寒冷,挨著靠著相互的體溫傳遞著,屋外的草筐筢子,歪歪斜斜扔了一地。冬陽升起,老鴰嚎叫著從光禿禿的樹幹上飛走了。躲風避寒的孩子們,不情願地走出了場園屋,背上草筐,撿起筢子,各奔了西東。把場園屋兀自地留在寒風裡。

這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冬天裡的一個畫面。場園屋是那個年代的產物。

鄉村記憶《場園屋》


場園屋是建在場裡園裡的屋子。建造成本很低,坯壘或是泥垛的,幾根細細的檁條簡單一搭就成了。屋子低矮,前面是門,三面留著窗口,算是看場(園)人的眼睛吧。

場,是曬糧的場地。

園,是種植瓜果蔬菜的地方。

這兩個地方關聯著幾十口人吃飽飯的大事。場園屋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鄉村記憶《場園屋》


萊園裡的瓜果蔬菜,自春天種下後,苗兒一天天長大。蔬菜快下刀,瓜秧見了瓜,場園屋就排上了用場。看園的人搬了進來。園屋子,有炕有灶,可以燒水做飯,門旁邊放著園裡用的到的各種工具,鍁,鋤,三齒,鐃鉤應有盡有,看園人大都是年長者,覺少,勤快。讓我們這些在園邊的“偷窺者”,總看到他在園裡幹活或是溜達。當時年齡小,心裡納悶,這老頭怎麼就不覺得累呢。瓜熟後,瓜地中間多了窩棚,一早一晚看園人幹活,正午日頭毒,他往窩棚裡一坐,衝著秋苗高的一面不停的瞭望著,當手中的扇子一停,一準發現了目標。別等他起身,趕緊撤吧……

園屋子陪伴著看園人,從春到夏至秋,園屋子的故事也從春天開始延至秋……

鄉村記憶《場園屋》


夏秋兩季,地裡忙,場裡也忙。收回來的糧食,全部運到場裡曬乾打淨,交完公糧,再把剩下的糧食按工分、人口的比例分到各家各戶。

場裡的活兒,要細緻的人去幹。場園屋得用本份人守。

灑滿汗水心血的糧食,從窪裡收回來,忙場的人們,帶著豐收的喜悅勞作著,大部分糧食需要碾壓,老牛拉著碌碡,一圈又一圈地轉著,莊稼人的呼呵聲在場裡蕩著。一場壓完,人們忙著起場堆糧,一把揚鍁,迊著風勢,手腕一抖,一條弧線,糧食上了天,糧糠一落,各分兩邊。打料的一把掃帚,輕快地左撥右掃,一堆新糧露出了燦燦的臉。一把簸箕,在手中抖動,淨了的糧食順著簸箕沿溜進了口袋(或是麻袋)精壯漢子一手抓住紮緊的纓子,一手抄起袋底,百十斤一袋糧食飛上了肩膀,快步向場園屋走去。場裡的活太多,天擦黑,收了工的人們邁著疲憊的步子回了家。看場的人還得細心的歸置著,怕淋的糧要苫好,所有的場上用具,木鍁,簸箕,木爬,掃帚木叉都是怕溼的傢什,拿到場園屋保管好,收拾消停了,還要圍著場巡視著,看有沒有疏漏,也防著趁著飯時到來的毛賊。

鄉村記憶《場園屋》


秋季的夜,蚊蟲多,看場的人夜夜都在場裡熬著。場園屋沒床沒炕,一床破褥子,湊合了一個秋。每一位看場的人都是大家信的過的人,他用自己的辛勤守望著這個秋,守護著自己的誠實,場園屋就是看場人的見證!!

鄉村記憶《場園屋》


入了冬,地淨場光,空蕩蕩的場園屋成了孩子們偷懶避寒的棲息地兒……

陰雲遮住了冬陽。

望著遠方,我已看到了晴朗朗的天……

注:土語方言,音對字或不對。

寫於二O一九年冬日

鄉村記憶《場園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