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场园屋》


乡村记忆《场园屋》


我的思绪飞的很远,是那些鲜活的记忆促我写下一个时代的痕迹……

一一题记

乡村记忆《场园屋》


场园屋

冬天,凛冽的风,涤荡着挂在树端的几片残叶。挤在场园屋的孩子们,躲着风的寒冷,挨着靠着相互的体温传递着,屋外的草筐筢子,歪歪斜斜扔了一地。冬阳升起,老鸹嚎叫着从光秃秃的树干上飞走了。躲风避寒的孩子们,不情愿地走出了场园屋,背上草筐,捡起筢子,各奔了西东。把场园屋兀自地留在寒风里。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冬天里的一个画面。场园屋是那个年代的产物。

乡村记忆《场园屋》


场园屋是建在场里园里的屋子。建造成本很低,坯垒或是泥垛的,几根细细的檩条简单一搭就成了。屋子低矮,前面是门,三面留着窗口,算是看场(园)人的眼睛吧。

场,是晒粮的场地。

园,是种植瓜果蔬菜的地方。

这两个地方关联着几十口人吃饱饭的大事。场园屋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乡村记忆《场园屋》


莱园里的瓜果蔬菜,自春天种下后,苗儿一天天长大。蔬菜快下刀,瓜秧见了瓜,场园屋就排上了用场。看园的人搬了进来。园屋子,有炕有灶,可以烧水做饭,门旁边放着园里用的到的各种工具,锨,锄,三齿,铙钩应有尽有,看园人大都是年长者,觉少,勤快。让我们这些在园边的“偷窥者”,总看到他在园里干活或是溜达。当时年龄小,心里纳闷,这老头怎么就不觉得累呢。瓜熟后,瓜地中间多了窝棚,一早一晚看园人干活,正午日头毒,他往窝棚里一坐,冲着秋苗高的一面不停的瞭望着,当手中的扇子一停,一准发现了目标。别等他起身,赶紧撤吧……

园屋子陪伴着看园人,从春到夏至秋,园屋子的故事也从春天开始延至秋……

乡村记忆《场园屋》


夏秋两季,地里忙,场里也忙。收回来的粮食,全部运到场里晒干打净,交完公粮,再把剩下的粮食按工分、人口的比例分到各家各户。

场里的活儿,要细致的人去干。场园屋得用本份人守。

洒满汗水心血的粮食,从洼里收回来,忙场的人们,带着丰收的喜悦劳作着,大部分粮食需要碾压,老牛拉着碌碡,一圈又一圈地转着,庄稼人的呼呵声在场里荡着。一场压完,人们忙着起场堆粮,一把扬锨,迊着风势,手腕一抖,一条弧线,粮食上了天,粮糠一落,各分两边。打料的一把扫帚,轻快地左拨右扫,一堆新粮露出了灿灿的脸。一把簸箕,在手中抖动,净了的粮食顺着簸箕沿溜进了口袋(或是麻袋)精壮汉子一手抓住扎紧的缨子,一手抄起袋底,百十斤一袋粮食飞上了肩膀,快步向场园屋走去。场里的活太多,天擦黑,收了工的人们迈着疲惫的步子回了家。看场的人还得细心的归置着,怕淋的粮要苫好,所有的场上用具,木锨,簸箕,木爬,扫帚木叉都是怕湿的家什,拿到场园屋保管好,收拾消停了,还要围着场巡视着,看有没有疏漏,也防着趁着饭时到来的毛贼。

乡村记忆《场园屋》


秋季的夜,蚊虫多,看场的人夜夜都在场里熬着。场园屋没床没炕,一床破褥子,凑合了一个秋。每一位看场的人都是大家信的过的人,他用自己的辛勤守望着这个秋,守护着自己的诚实,场园屋就是看场人的见证!!

乡村记忆《场园屋》


入了冬,地净场光,空荡荡的场园屋成了孩子们偷懒避寒的栖息地儿……

阴云遮住了冬阳。

望着远方,我已看到了晴朗朗的天……

注:土语方言,音对字或不对。

写于二O一九年冬日

乡村记忆《场园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