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好醫生」如何將“疫情時期”轉變成難得的親子“怡情時期”

「身邊好醫生」如何將“疫情時期”轉變成難得的親子“怡情時期”

北部戰區總醫院精神心理科 祁 娜
作者簡介:畢業於北京軍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諮詢與治療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2003年至今於北部戰區總醫院精神心理科工作,從事心理衛生工作十餘年。2018-2019年期間於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研修學習兒童青少年情緒及行為管理。遼寧省生命科學學會精神醫學與睡眠專業委員會委員;東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特邀心理顧問;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家庭教育指導師 。————————————————————————————————————疫情期間讓人恐慌的重要原因是它破壞了人們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也就是破壞了人的安全感。所以建議家長在安全前提下,儘量保留孩子們熟悉的日常生活習慣。特殊時期,環境中出現的緊張氛圍以及成年人的焦慮都會讓兒童青少年感到擔憂和恐懼。不同的年齡段的孩子也會出現不一樣的反應,家長正確掌握應對方法,不但能增長孩子的預防常識,還能在互動中增進親子關係。下面對不同年齡階段的親子互動活動建議如下:

學齡前兒童

因為年齡較小,不能完全明白具體事件的緣由,但他們仍能感受到成年人及生活環境的變化,更多的出現進食、嗜睡等生理反應,也會有行為層面的表現,如哭鬧、黏人,退縮,也可能變得更安靜、更乖。如果您的孩子處於這個年齡段,並出現上述的一些表現時,建議您保持情緒穩定,注重兒童的防護措施,但不要過度焦慮和緊張。營造安全、和諧的家庭氛圍,保障兒童內心的安全感。宜多撫摸、 擁抱、陪伴入睡等,通過增強親子關係 重建安全感。

具體建議:

1、藉助繪本故事書《我是小戰士》《冠狀病毒》《帶“皇冠”的病毒》《寶寶戰病毒》《怕孤獨的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病毒與小貪》……及相關故事視頻《預防冠狀病毒,孩子你可以這樣做》等媒介向孩子介紹新型冠狀病毒及預防措施,讓孩子在一個積極的環境中學習,掌握預防措施,學會保護自己及家人;

2、家長可以和孩子在家中進行角色扮演的互動遊戲:一個扮演“病毒”,一個扮演“干預措施”,讓孩子在寓教於樂中掌握方法;

3、通過電話、網絡和親朋好友交流,在同樣的處境中彼此鼓勵,這樣會增加彼此間的聯結感,這種聯結感是抵禦災難中人們孤立無援感的有效武器;

4、佳片共享:讓一家人窩在沙發上看電影成為一段溫馨和美好的回憶時光。推薦影片《Bilby》、《負空間》、《怕怕不怕》、《鳥、鳥、鳥》、《神奇飛書》、《禮物》、《蒼蠅一分鐘的生命》、《一隻吃不到曲奇的豬》《寵物》、《小蝌蚪找媽媽》、《反叛的童謠》、《布拉姆的異想世界》、《書屋通話》、《遠在天邊》、《旅行到宇宙邊緣》……

5、室內親子互動遊戲:(網上可查詢更多相關內容)

「身邊好醫生」如何將“疫情時期”轉變成難得的親子“怡情時期”

學齡兒童

這個時期的兒童是對疾病和死亡等較為關注和恐懼的年齡段,他們的反應可能是行為退進,也可能是反覆玩相關主題的遊戲,反覆詢問、緊張、害怕、攻擊性行為增加等。疾病帶來的恐慌源於它未知、不可預測的部分,但目前的信息中,我們對疾病的瞭解和預防知識遠多於那些未知的部分。家長應保護兒童免受過多負面信息的干擾。根據兒童的年齡段和認知特點,告知簡單、清晰、必要的信息,樹立會戰勝疫情的信心。

具體建議:

1、根據已有的科學信息,和孩子一起列出“預防疾病”的具體做法,可以詳細至什麼情況下需要洗手,外出後如何消毒,每天運動多久、喝水吃飯情況…這個過程可以讓家長和孩子發現自己已經做了很多,也還能做很多更具體的預防疾病的事情,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增加他們自我效能感的同時大大減少了無謂的恐慌。介紹病毒的特性及可防可治的特點,在孩子不斷掌握防護衛生知識時及時的認可和鼓勵孩子的表現。

2、讓孩子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和常識。與父母一起做家務,學習整理物品、做飯、洗衣服等生活技能;

3、保持課內課外學習。利用各種網絡資源 有計劃地學習。按照學校的要求,認真參加網絡課程學習,完成家庭作業。家長教導孩子學習時間規劃和管理,學會做時間的主人,互動遊戲“與時間比賽,看看誰更快”;

4、家長努力成為孩子設定的學習和生活計劃的幫助者,按照孩子的能力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隨著孩子能力的提升,不斷減少幫助的頻率和強度;

5、室內親子互動遊戲:(網上查詢相關圖片及內容);

「身邊好醫生」如何將“疫情時期”轉變成難得的親子“怡情時期”

6、親子科學實驗課:推薦公眾號“爆炸實驗室”500+親子科學實驗課;

7、通過電話、網絡和親朋好友交流,在同樣的處境中彼此鼓勵,這樣會增加彼此間的聯結感,這種聯結感是抵禦災難中人們孤立無援感的有效武器;

8、佳片共享:讓一家人窩在沙發上看電影成為一段溫馨和美好的回憶時光。推薦影片《特洛伊》、《角鬥士》、《星際穿越》、《夏洛特的網》、《怦然心動》、《巴菲特神秘俱樂部》、《巴黎淘氣幫》、《荒野間諜》、《蒂莫西的奇異生活》、《莊子說》、《仙境之橋》、《頭腦特工隊》、《飛屋環遊記》、《七寶奇謀》、《瘋狂原始人》、《尋夢環遊記》、《哪吒之魔童降世》、《音樂之聲》、《叫我第一名》、《回到未來》、《海底總動員》、《花木蘭》、《馴龍高手》、《瘋狂動物城》、《天堂的孩子》、《南極大冒險》、《追風箏的人》、《獅子王》、《想飛的鋼琴少年》、《伴我同行》、《摔跤吧爸爸》、《鐵拳男人》、《幸福來敲門》、《人生遙控器》、《埃及王子》……

青少年

常出現焦慮、擔憂、情緒低落、憤怒等情緒,也有可能會出現攻擊或冒險性行為。如果您的孩子處於這個年齡段,並出現上述的一些表現時,建議您可以藉助正規的防護宣傳資料向孩子教導如何有效的防護措施。

具體建議:

1、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長時間閱讀或討論負面信息。很多青少年已經掌握了相關信息,可能會因為網上誤導信息情緒波動,如過於激進或冷漠。要有意識地調節,轉換想法,調整行為。掌握科學客觀的信息可以降低人的焦慮,促進情緒穩定,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篩選科學客觀的信息。推薦人民日報《擴散!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你應該知道的100條科學信息》。建議不要過度瀏覽疫情有關信息(一天瀏覽相關信息的時間不超過1小時);

2、保持健康的作息。保持健康睡眠節律,早睡早起,半夜不要看手機。保持健康飲食。即使不能出門,也要注意個人衛生;

3、堅持每天鍛鍊。探索適合的鍛鍊方式,如廣播體操、墊上運動、街舞、八段錦、 太極拳、瑜伽……;

「身邊好醫生」如何將“疫情時期”轉變成難得的親子“怡情時期”

4、保持課內課外學習。利用各種網絡資源 有計劃地學習。按照學校的要求,認真參加網絡課程學習,完成家庭作業;

5、維護人際支持。通過遠程方式與不能見面的家人、朋友、同學等保持積極聯繫,彼此表達關心。有情緒波動時可與親友傾訴,可以為壓力較大的親友提供力所 能及的情感支持。這樣會增加彼此間的聯結感,這種聯結感是抵禦災難中人們孤立無援感的有效武器;

6、佳片共享:讓一家人窩在沙發上看電影成為一段溫馨和美好的回憶時光。推薦影片《貝利葉一家》、《早餐俱樂部》、《排球少年》、《情到深處》、《回到未來》、《粉紅佳人》、《死亡詩社》、《E.T.外星人》、《春天不是讀書天》、《單身一族》、《史蒂夫.喬布斯是如何改變世界的》、《不了神話 宮崎駿》、《霍金傳》、《國王的演講》、《42號傳奇》、《模仿遊戲》、《貓鼠遊戲》、《首相》、《梵高.畫語人生》、《飛行家》、《成為沃倫.巴菲特》、《就是這樣》、《公主新娘》、《偉大的辯論家》、《拼湊夢想》、《生命因你而動聽》、《為人師表》、《自由作家》、《寒窗戀》、《墊底辣妹》、《律政俏佳人》、《鐵腕校長》、《勇敢的心》……

希望上述的方法能有幫助到您及家人,願您在難得的親子“怡情時期”收穫美好時光!最後想對各位家長和孩子們說一聲“疫情終將結束,春天自會來臨”!

(通訊員 張曉茹 二三里編輯 馬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