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濮陽·濮陽年譜之二:秦、西漢、東漢

厚重濮陽·濮陽年譜之二:秦、西漢、東漢

厚重濮陽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殷開甲 左筆書寫


厚重濮陽·濮陽年譜之二:秦、西漢、東漢


秦 (公元前255年至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秦伐齊,取壽邑(今臺前縣境)等地。

秦始皇帝年間(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為束黃河之水,詔令於東郡濮陽一帶修築金堤(即原黃河故道堤防),併兼作御道。

厚重濮陽·濮陽年譜之二:秦、西漢、東漢


秦始皇帝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

隕石落於東郡濮陽。

厚重濮陽·濮陽年譜之二:秦、西漢、東漢


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

秦二世將衛君角廢為庶人。衛國滅亡。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

七月,項羽、劉邦率起義軍與秦將章邯部戰於濮陽東。秦軍敗人濮陽。今濮陽縣城東南有霸王臺遺址,即項羽駐軍故址。

厚重濮陽·濮陽年譜之二:秦、西漢、東漢


西漢(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

漢襲秦制,東郡仍治濮陽。始置濮陽縣(治所在今濮陽西南)、頓丘縣(治所在今清豐縣西南)、樂昌縣(治所在今南樂縣倉頡陵遺址北側)、範縣(治所在今範縣張莊鄉東部黃河故道中)。

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

高祖封功臣李必為戚侯。

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

十二月,黃河於酸棗(今延津縣境內)決口,東潰金堤,淹東郡。"於是,東郡大興卒塞之。"(《史記·河渠書》)

厚重濮陽·濮陽年譜之二:秦、西漢、東漢


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春,黃河在頓丘決口。夏,黃河自濮陽瓠子堤決口,改道東南流,穿濮陽注入鉅野澤匯入淮、泗,氾濫20餘年,水淹16郡,受災嚴重,人相食。武安侯丞相田蚧因其封邑在北,以河道南移為利,謊稱塞之"未必應天",久不堵復。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劉徹泰山封禪返途過東郡,駐宣防宮(在今濮陽縣新習鄉後河村),徵10萬民工堵決口成功,並於堵塞的決口上又築宣房宮(又名龍淵宮,位今濮陽縣新習鄉寺上村,距原宣防宮東北3公里。今無存)。黃河始復故道。漢武帝為此曾作《瓠子歌》。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黃河自宣房宮複決,泱及周圍郡縣。

厚重濮陽·濮陽年譜之二:秦、西漢、東漢


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

詔封大將軍衛青之子衛不疑為陰安侯(陰安,縣名,侯國治所在今清豐縣城北10公里)。後免廢。

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

秋,大雨降10餘日。黃河於東郡金堤(今濮陽縣境)決口,淹4郡32縣,水深處3丈許,房屋倒塌4萬餘座。次年三月,王延世為河堤使者,堵塞決口。於是,漢成帝將年號改為河平。

厚重濮陽·濮陽年譜之二:秦、西漢、東漢


武帝鴻嘉四年(公元前17年)

黃河再決金堤。因朝廷不堵治,大水氾濫溢浸28年。

新莽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

黃河自魏郡決口並改道,漫流於清河以東各郡達59年。至東漢永平十三年(70年)經王景、王吳主持治河築堤(現為金堤,今濮陽縣、範縣、臺前縣境內尚存),自滎陽經今濮陽縣、範縣、臺前縣。自此,黃河從今濮陽縣城西北移至今城南側(今金堤河)故道,折向東北流出今臺前境。河行此道至北宋,歷千年。

厚重濮陽·濮陽年譜之二:秦、西漢、東漢


新莽天奉元年(14年)

東郡改為治亭,屬兗州。

新莽地皇二年(21年)

赤眉軍自陳留攻破魯城後,曾轉戰治亭。

東 漢 (25年至220年)

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

八月,光武帝劉秀親領杜茂、陳俊等部將鎮壓"五校"起義軍。義軍敗於頓丘。

建武八年(32年)

東郡人乘劉秀取隴攻蜀之機,聚眾九千反劉秀,終因劉秀派東光侯耿純(東郡太守)帶兵鎮壓而失敗。

靈帝建寧年間(168年至171年)

曹操任頓丘縣令。

厚重濮陽·濮陽年譜之二:秦、西漢、東漢


靈帝中平元年(184年)

八月,黃巾軍與漢將皇甫嵩部戰於倉亭(今南樂縣西北倉頡陵處)。

厚重濮陽·濮陽年譜之二:秦、西漢、東漢


獻帝初平二年(191年)

七月,曹操鎮壓黑山義軍於濮陽(今濮陽縣南)。曹操勝,遂為東郡太守。

初平三年(192年)

春,東郡太守曹操駐軍頓丘,與黑山起義軍戰於東武陽。四月,曹操率軍與黃巾軍戰亍壽張。

厚重濮陽·濮陽年譜之二:秦、西漢、東漢


獻帝興平元年(194年)

四月,諸縣潛迎呂布,惟範縣、鄄城、東阿三城賴程昱謀,不為呂布所破。八月,呂布駐兵濮陽西境,佔據範縣、鄄城、東阿三城的曹操夜襲之。曹操遂與呂布大戰於濮陽,兩軍相持百餘日。後,曹操被呂布兵士捕獲,因士兵不識得釋。時值大旱蝗災,農耕荒蕪,雙力糧盡,各引軍退去。

厚重濮陽·濮陽年譜之二:秦、西漢、東漢


獻帝建安六年(201年)

四月,曹操與袁紹大戰於倉亭,袁紹兵敗。

建安十七年(212年)

頓丘縣由屬東郡改屬魏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