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東西是你小時候不愛吃現在愛吃了的?

邵世敏


我小時候很難吃到肉,總是夢想能吃到肉肉,其實只有家裡來了貴客和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肉,所以饞死了肉肉!

而春暖花開時季,雨過天晴後,草地上長滿了地渣皮,媽媽總是要我們撿回來炒著吃,而我就討厭死了,我說這是牛拉的粑粑長的,又髒又不好吃!但是那時農村窮困,家裡有油炒菜吃就不錯了!所以,地渣皮在桌上是經常岀現的一個菜,我不僅討厭吃它,看見它就吃飽了,總是想著有肉肉吃就太好了!

而如今,我已身為人父,知道了小時候爸媽的艱難!而地渣皮是我最回味的一種菜!農村已經沒有人養牛,荒地雜草叢生,昔日的地渣皮已不見到任何身影!反而此時,又覺得這個食材太難得了,偶爾總是回家扒草縫找地渣皮,運氣好能扒到一盤,也饞死我了,一盤地渣皮吃好幾大碗飯!








回鄉創業的小楊




影子周


本人70後,老家家在農村,小的時候,糧食緊張,那時吃一頓白米飯,是像過年一樣。除了有限的大米以外,小麥,紅薯,玉米也是主要的糧食之一。其中紅薯,玉米,是吃得太多太多的。

大學畢業工作以後,經濟條件好轉,很長時間,看到紅薯和玉米,就素然無味。但是最近些年,對紅薯,情有獨鍾,對玉米,卻一直喜歡不起來。


誰共從容


折耳根,作為貴州人從小到大看見很多人都吃這個我以前嘗試過感覺有一股說不出來的腥味一直挺抗拒的,後來長大了吃過一次土豆裡放的折耳根覺得還不錯現在就特別喜歡對於不適應的人吃是接受不了的不過要嘗試,就像有些人不喜歡吃螺螄粉和榴蓮一樣,有些就算嘗試還是吃不下。




藥神3


地瓜和玉米餅。這兩種東西,小的時候幾乎是天天吃,頓頓吃,所以,那時候非常不想吃。

那是70年代,家裡窮,難得吃上一頓米飯和水餃。有時候吃水餃,就用大碗盛著。端著碗到門口吃,生怕鄰居不知道。

平時是很少吃米飯,水餃的,一般是過年過節的日子才能吃的到。就連吃頓饅頭和麵條也是改善伙食了。我是八五年上的中學,一個星期才能吃一次米飯,一次包子,一次麵條。

現在想吃水餃和米飯,那時隨時都可以了。反而非常想吃玉米餅和地瓜了。每次去一趟農村,總是拿一些地瓜回來,吃起來又香又甜。


大愛無恨劉成軍


我小時候最不喜歡吃兩樣東西!但現在都愛吃了,給大家敘述一下其中緣由吧!一是水餃,上師範時因為我男朋友喜歡吃水餃,我們第一次出去吃飯,他就是請我吃的水餃,所以我為了他就開始嘗試著去吃,並且第一次吃一盤水餃,慢慢也喜歡上了水餃。二是生薑,我是結婚之後才接受吃它的,因為我老公家做菜很喜歡放,我也就只好入鄉隨俗了,誰知道吃的時間長了,暈車的毛病給治好了。


A麥芽


太多了,就說羊肉吧。

小時候因為我媽受不了,所以家裡很少吃羊肉。有一次在姑姑家吃羊肉餃子,把我羶的,一口下去差點吐了。所以說吃羊肉不能從餡兒開始,太羶氣。後來我爸偶爾單位發了羊肉,給我炒蔥爆羊肉。老爺子手藝一流,幾乎沒有羊羶味,反而是羊肉的鮮味和大蔥配合默契,鮮香美味,巨下飯。但那時候的爽哥還是很謹慎的嘗試了幾次才算是接受了蔥爆羊肉。

後來有一次單位發了羊肉片,家裡為了吃還專門買了個銅火鍋。結果可能因為不新鮮,油膩腥羶的我們一家人都沒吃下去,白白浪費我點了那麼久的爐子。

這個時期北京路邊開始出現賣羊肉串的攤子。聞著真香可爸媽怕不乾淨,不讓吃。記得四五年級,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偷偷湊了零花錢買了幾串,一下子就吃上了癮。那會最開心的事兒就是和2、3小夥伴偷偷去吃羊肉串。

最終打開爽哥羊肉封印的是上大學時,給同學過生日。那個年紀正是能吃的時候,食堂伙食又差。想著去他家大飽口福,結果一進門,吃涮羊肉。當時爽哥轉頭就想走,被同學爸爸攔住了,說北京孩子怎麼能不吃羊肉呢,坐下吃。同學他爸快50老來得子,路上見著我得叫爺爺,他一說我還真不好意思走了,硬著頭皮上了桌。

到現在爽哥還記著。老爺子200多斤,拿一雙二尺長筷,加起2兩羊肉往鍋裡一放,筷子順鍋轉一圈兩圈,然後大喝一聲,吃!剛想問一句熟了嗎,又一聲大吼,不吃老了!於是咬牙加起羊肉蘸料入口。居然沒有羶味兒,小料也比之前川崎好吃多了。那個晚上4個人吃了6斤羊肉,老頭老太太加一起也不到1斤,剩下都是我倆幹掉的。我哥們還順嘴吃了7個燒餅,年輕啊真是不得了。從此羊肉成了爽哥的最愛。

所以說飲食口味是一種習慣,是習慣就可以改變。


爽哥日誌


我小時候家裡比較窮,整天吃窩窩頭(黃面膜),小時候我媽讓我吃窩窩頭我都吃不下去,我偷偷的餵雞吃,看到別人家吃白饅頭,我就跟著人家屁股後面看人家吃,有時候看到比我小的朋友,我還搶他們的白麵饅頭。現在回想起來就感覺特別尷尬,現在吃白麵饅頭吃多了,我媽蒸了一次窩窩頭,我說不吃,我媽說越嚼越香,我就不情願的吃了幾口,沒想到吃著還不錯,可能是過去沒有細細地品嚐過,真是越吃越香!原來過去我吃的比人家好,只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哈,有時候在鄭州上班還想買窩窩頭吃呢?只是找不到賣家,自己還有個想法在大城市裡賣窩窩頭不知道怎麼樣?


小超的vlog記錄


我從小就比較挑食,不愛吃的多了去了,比如茄子,香菜,菠蘿。但長大以後就變很多了,尤其是讀了大學以後,一個人在外地就沒有人照顧你,這些愛吃的或不愛吃的,你打那些菜裡面終究會有自己不喜歡吃的。也許一開始是心裡不太接受,但是你只要肯嘗試吃。你就會從吃一口慢慢地變成吃兩口,後面就可以平常心來接受他們了。

以前不愛吃茄子的,根本原因是覺得他長的醜,炒完以後更醜了,好吧,我就是這麼外貌協會,我基本上就是因為顏值,而不吃茄子的。直到大學有燒烤的時候,吃了一次炭燒茄子,嗯,麻辣鮮香,裡面的特別好吃,味兒特別足,我就發現原來茄子比我想象中的好吃多了。在我還沒有開始的時候,我就給他下了一個負面定義是非常不好的。

而關於香菜,說實話,小時候是不僅僅是不喜歡了,已經到了厭惡的地步了,我覺得不喜歡吃香菜的同學都有同感,那味兒實在是太重了。到後面吃火鍋的時候,發現你把它下去,但是你不吃他那個鍋底,也會有一種特殊的清香,不會這麼油膩了。我現在能夠接受香菜的味,並且覺得有了他味道就更有層次了,但是我還是不能夠接受把香菜吃進嘴裡。

而關於菠蘿,完全是因為誤會一場小時候家裡是不准我們去外面買水果的,菠蘿是買到家裡來吃的,那滋味很酸很澀,特別難吃,後面吃到外面水果店買的菠蘿,以後嗯,真香了。

現在想想人的喜好變遷,大概是因為長大了吧?跟時間經歷都有些關係,一層不變的,或者是一直堅持的都太少了,但我覺得這種改變應該是個好的\\^O^/人總是要有變化,這才有趣





小元子食光


有什麼東西是你小時候不愛吃的,現在愛吃的了?

我的回答是“苦瓜”,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最不喜歡的就是吃炒苦瓜了,想想那都是噩夢啊!

我是一個出生在湖南農村的90後,從下都是我爺爺奶奶帶大的,爸媽都外出打工了,家裡條件也不是蠻好,一個禮拜才能吃一兩,頓肉,吃家裡種的蔬菜才是最多的,記得在我剛上小學3年級的時候,那應該是99年,暑假的時候,那個時候第一次人生中吃苦瓜,想想那天奶奶只做了苦瓜一個菜,還是清炒的,那天一天都沒吃下飯,因為那實在是太苦了啊!而且還捱了頓打,因為挑食,鄉下長大的小孩子,基本上都是爺爺奶奶帶大,而且被竹條木棍打的長大的。

為什麼這是第一次吃,以前只要做苦瓜,我就最後才吃,大部分時候都是做了兩個菜,湖南人喜歡吃辣的,而那天的苦瓜是清炒,沒放辣椒,實在下不了口,所以就因為沒吃苦瓜,沒吃飯挑食,就捱了頓打。

現在喜歡吃,我記得應該是我在初中的時候,可能是奶奶的手藝變好了,也可能是那次炒苦瓜加了辣椒和豆角,吃的時候特別下飯,也沒小時候記憶那麼苦,那一次吃了整整三碗飯,最後連裝苦瓜碗裡的湯汁都拌飯吃的乾乾淨淨。直到現在在外面工作,時不時也會買幾根苦瓜回來炒肉炒雞蛋,當然辣椒是必不可少的。苦瓜有清火排毒的功效,

已過來人的經驗,告誡小朋友不可以挑食,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能光吃肉食,這樣才長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