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王陽明: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曾聽人說:“一個失落的靈魂能很快殺死你,遠比細菌快的多。”


人這一生,遇到的困難重重,往往最大的障礙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很多時候,失敗並非自身能力不足,而是負面情緒太多。對此,不妨跟著心學專家王陽明一起走近情緒,深入瞭解一下吧!


1 、

負面情緒,是自身涵養不夠


人都有七情六慾,而“情”就是外界刺激引起的,這跟個人的認知還有慾望有關。


情緒的力量是無窮的,好情緒帶給人們的是歡樂,但壞情緒帶來的卻是破壞。


王陽明遭遇廷杖被貶,落難到瘴毒之地的貴州,整個人生活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同時心情也受到了影響。


當時他所處的一帶漫布瘴毒之氣,身邊的隨從都生病了,鄉民們還十分排擠他們,就是在如此情況下,王陽明還能夠淡定從容地面對一切,這就是原因他從小熟讀書籍所培養出來的文人涵養。


很多時候人們情緒不好,就是因為自身的涵養和智慧不夠。總是以一種負面情緒去看待周圍的人和物,侷限在自己的思維裡,很難跳出來。


但實際上只有跳出自己的思維,站在多個方位思考問題,就會感受到不一樣的幸福。


面對鄉民的排斥,王陽明孤立無援之時,他調整自己的情緒,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感化鄉民,還教他們讀書、耕種,就這樣王陽明變成了鄉民心中的大善人了。


王陽明的內心也由原本的悲傷轉化為幸福。這種幸福是發自內心的,是充滿成就的。


陽明心學主張“致良知”,意思就是任何時候都要遵循自己的良知,不要刻意壓抑情緒,敢於面對,與情緒共舞,才能夠真正控制情緒,實現自我的完善。


正因為王陽明能沉下心來做事情,遵循自己內心的聲音,從黑暗中尋找光明,遇到情緒不好時也能一笑而過,活在了當下,最終才能悟道成為一代千古聖人。


2 、

負面情緒,更容易傷害他人


每個人多少都會有一些負面情緒,若不加以控制,造成的後果就不堪設想。


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指出,生活中有10%是不可抗力因素,我們無法掌控,而剩下的90%則完全會由我們自己掌控。


費斯汀格舉例說明:


有一位名叫卡斯丁的先生,他在早起洗漱時,隨手將自己的高檔手錶放到洗漱臺邊。妻子看到之後,為了避免手錶被水打溼,就將手錶放到了餐桌上。當他的兒子起床之後,著急忙慌地跑到餐桌那去拿麵包,一不小心把桌上的高檔手錶摔壞了。


卡斯丁知道後非常得生氣,他一失控就打了兒子,還罵了妻子。妻子解釋:自己是怕手錶被水打溼,才將它放到餐桌上的。卡斯丁先生怒氣衝衝地說:“我的手錶可是高檔、防水的。”


夫妻二人情緒白熱化,爭吵一番之後,卡斯丁先生滿腔怒氣出門了,開車到了公司樓下才發現沒拿公文包,又急忙掉頭回家。到了家之後,他想起鑰匙在自己的公文包裡,妻子又送孩子上學了,只能打電話催妻子趕緊回來送鑰匙。妻子一著急又撞到了家門口的水果攤,爭執一番後賠了錢才離開的。


最終卡斯丁先生上班遲到了,在被領導批評後,心裡特別得窩火,還因為一點小事跟同事大吵大鬧。而他的妻子因遲到、早退被扣除了全勤獎,兒子在棒球比賽中表現失利,與冠軍擦肩而過。


這個案例中的主人公卡斯丁,就是因為發生了10%的事件之後,引發了90%的後續結果。若他一開始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負面情緒,在手錶摔壞之後,提醒自己修一下或者換一個就好,也不至於把負面情緒傳給家裡的其他人,最終也就不會是這個結果了。


3、

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誰都會有自己的情緒。但與其糾結八九,倒不如常思一二,控制好自己的負面情緒。


情緒就像水一樣,要想涓涓細流,就得時常疏通,不要壓抑它,要學會疏導它。


通過小事情不斷地修煉內心,提高自己的定力,把心放寬,把事看淡,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趁情緒還是一個小火苗的時候,及時掐滅它,千萬不要衝動做出令自己後悔莫及的事情。


能夠控制情緒,使其穩定,才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學會做情緒的主人,不要淪為情緒的奴隸。


看看藍天、白雲,感受大自然的氣息,任何時候,都記得多往好的方面想,讓自己的心胸變得更加寬廣豁達!


4、

王陽明: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便能無往而不勝。


>>>>故事背景:

有弟子問王陽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陽明回答:哪裡有什麼技巧,只是努力做學問,養的此心不動;如果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無幾,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王陽明舉例子說,當時和朱宸濠對戰時,我們處於劣勢,我向身邊的人發佈準備火攻的命令,那人無動於衷,我說了四次,他才從茫然中回過神來。這種人就是平時學問不到家,一臨事,就慌亂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飛來的,而是平時學問純篤的功勞。


為什麼“此心不動”是唯一的技巧呢?因為心不動才能冷靜,冷靜才能沉著,沉著才能在危機面前正常甚至超常發揮,所謂急中生智。如陽明先生所說,這不是天外飛來的。


事事講技巧,似乎看著聰明,其實都是投機者的小聰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會從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實實做功夫。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大巧若拙”。


如何做功夫呢?王陽明在這裡指出了另一條路——努力做學問。諸葛亮說“非學無以廣才”,對於才能和修養,讀書學習就算不是唯一的路,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條路。


5、

王陽明: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

——順應自己的本性,保持自己的良知。


>>>>故事背景:


王陽明在一座寺廟中看到一個枯坐的和尚,據說已不視不言靜坐三年。


王陽明笑了笑,就繞著和尚走了幾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


最後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準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聲:“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


不知是王陽明的禪機觸動了和尚,還是王陽明的大嗓門驚動了和尚。總之,和尚驚慌地睜開眼,“啊呀”一聲。


王陽明盯緊他,問:“家裡還有何人?”和尚答:“還有老母。”王陽明再問:“想念她嗎?”和尚不語。一片寂靜,靜的能聽到和尚頭上的汗水流淌的聲音。最後,和尚打破了這一死寂,用一種愧疚的語氣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王陽明露出滿意的神色,向和尚輕輕地擺手說:“去吧,回家去照顧你的母親吧。”第二天,和尚離開寺廟,重回人間。


這個打坐的和尚明明不言不視已經三年,王陽明為什麼偏偏問他口巴巴說什麼、眼睜睜看什麼?


因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說、不看,心裡卻終日在說、在看。說和看的,正是絕思絕欲與人的天然良知之間的衝突。


王陽明其實就跟他說了一句話:順應自己的本性,順從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絕不是要別處再求一個凌駕於人心萬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真心誠意想做王陽明心學的信徒,好好生活,好好做人,聽到自己內心善的聲音,聽從自己內心的良知召喚,也就夠了。


6、

王陽明:光不僅在燭上。

——真正的光明,只存在於心中。


>>>>故事背景:


一個叫徐樾的弟子,在岸邊如信徒朝聖一樣虔敬地希望和王陽明見面,王陽明答應了。


徐樾還處於王陽明心學的初級階段——靜坐。他確信在靜坐中理解了王陽明心學,得到了真諦。王陽明就讓他舉例子說明,徐樾就興奮地舉起例子來,他舉一個,王陽明否定一個。這樣舉了十幾個,已無例可舉,徐樾相當沮喪。


王陽明指點他道:你太執著於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陽明就指著船裡蠟燭的光說:“這是光。”在空中畫了個圈說:“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燭光照耀的湖面說:“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處:“這還是光。”


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興奮起來,說:“老師我懂了。”王陽明說:“不要執著,光不僅在燭上,記住這點。”徐樾拜謝而去。


蠟燭能發光,光卻不僅在蠟燭上,還可以在太陽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麼光便無處不在,因為你的心已經是太陽,正大光明,普照萬物。這就是王陽明要告訴我們的。


反過來我們也可以推導,如果一個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陰暗,那麼其實不是這個世界出了什麼問題,而是他的心裡沒有光明,是他的心態出了問題。看到這點,力求扭轉,那麼光明便已不遠。


7、

王陽明:你死都不怕,還在乎一條內褲麼?

——沒有一無是處的人,只有自暴自棄的心。


>>>>故事背景:


王陽明在廬陵擔任縣令時,抓到了一個罪惡滔天的大盜。這個大盜冥頑不靈,面對各種訊問強烈頑抗。


王陽明親自審問他,他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說:“要殺要剮隨便,就別廢話了!”王陽明於是說:“那好,今天就不審了。不過,天氣太熱,你還是把外衣脫了,我們隨便聊聊。”大盜說:“脫就脫!”


過了一會,王陽明又說:“天氣實在是熱,不如把內衣也脫了吧!”


大盜仍然是不以為然的樣子:“光著膀子也是經常的事,沒什麼大不了的。”又過了一會,王陽明又說:“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內褲也脫了,一絲不掛豈不更自在?”大盜這回一點都不“豪爽”了,慌忙擺手說:“不方便,不方便!”


王陽明說:“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還在乎一條內褲嗎?看來你還是有廉恥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並非一無是處呀!”


總有人感嘆人心險惡,可王陽明告訴我們,哪怕是罪惡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明白了這一點,就能明白他們最需要的不是懲罰,而是感化。這就是慈悲。


總有人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從而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王陽明則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一無是處的,每個人身上都有美好的東西、珍貴的品質。所以人要對自己有信心,堅信自己的價值。


喜歡蔑視、貶低和打壓別人的人,修養品行往往都是下乘,這種人的看法不值得放在心上。


反而是王陽明這種修養精深、境界高明的人,往往能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和長處。很多時候,並不是你錯了或者沒有用,你只是還沒等到有能力欣賞你的人。


8、

王陽明: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

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動,如何都是安然。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陽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間遊玩。朋友指著岩石間一朵花對王陽明說:你經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當然是自開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擾動我心,卻是由我來決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電閃雷鳴、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遠是在桃花源、豔陽天。


這就是佛所說的“萬法唯心造”。心靈的一切問題,追到根子上,其實都只是心自己的問題。世間種種無論怎樣險惡,只要我心不動,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