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王阳明: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曾听人说:“一个失落的灵魂能很快杀死你,远比细菌快的多。”


人这一生,遇到的困难重重,往往最大的障碍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很多时候,失败并非自身能力不足,而是负面情绪太多。对此,不妨跟着心学专家王阳明一起走近情绪,深入了解一下吧!


1 、

负面情绪,是自身涵养不够


人都有七情六欲,而“情”就是外界刺激引起的,这跟个人的认知还有欲望有关。


情绪的力量是无穷的,好情绪带给人们的是欢乐,但坏情绪带来的却是破坏。


王阳明遭遇廷杖被贬,落难到瘴毒之地的贵州,整个人生活环境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同时心情也受到了影响。


当时他所处的一带漫布瘴毒之气,身边的随从都生病了,乡民们还十分排挤他们,就是在如此情况下,王阳明还能够淡定从容地面对一切,这就是原因他从小熟读书籍所培养出来的文人涵养。


很多时候人们情绪不好,就是因为自身的涵养和智慧不够。总是以一种负面情绪去看待周围的人和物,局限在自己的思维里,很难跳出来。


但实际上只有跳出自己的思维,站在多个方位思考问题,就会感受到不一样的幸福。


面对乡民的排斥,王阳明孤立无援之时,他调整自己的情绪,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化乡民,还教他们读书、耕种,就这样王阳明变成了乡民心中的大善人了。


王阳明的内心也由原本的悲伤转化为幸福。这种幸福是发自内心的,是充满成就的。


阳明心学主张“致良知”,意思就是任何时候都要遵循自己的良知,不要刻意压抑情绪,敢于面对,与情绪共舞,才能够真正控制情绪,实现自我的完善。


正因为王阳明能沉下心来做事情,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从黑暗中寻找光明,遇到情绪不好时也能一笑而过,活在了当下,最终才能悟道成为一代千古圣人。


2 、

负面情绪,更容易伤害他人


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一些负面情绪,若不加以控制,造成的后果就不堪设想。


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指出,生活中有10%是不可抗力因素,我们无法掌控,而剩下的90%则完全会由我们自己掌控。


费斯汀格举例说明:


有一位名叫卡斯丁的先生,他在早起洗漱时,随手将自己的高档手表放到洗漱台边。妻子看到之后,为了避免手表被水打湿,就将手表放到了餐桌上。当他的儿子起床之后,着急忙慌地跑到餐桌那去拿面包,一不小心把桌上的高档手表摔坏了。


卡斯丁知道后非常得生气,他一失控就打了儿子,还骂了妻子。妻子解释:自己是怕手表被水打湿,才将它放到餐桌上的。卡斯丁先生怒气冲冲地说:“我的手表可是高档、防水的。”


夫妻二人情绪白热化,争吵一番之后,卡斯丁先生满腔怒气出门了,开车到了公司楼下才发现没拿公文包,又急忙掉头回家。到了家之后,他想起钥匙在自己的公文包里,妻子又送孩子上学了,只能打电话催妻子赶紧回来送钥匙。妻子一着急又撞到了家门口的水果摊,争执一番后赔了钱才离开的。


最终卡斯丁先生上班迟到了,在被领导批评后,心里特别得窝火,还因为一点小事跟同事大吵大闹。而他的妻子因迟到、早退被扣除了全勤奖,儿子在棒球比赛中表现失利,与冠军擦肩而过。


这个案例中的主人公卡斯丁,就是因为发生了10%的事件之后,引发了90%的后续结果。若他一开始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负面情绪,在手表摔坏之后,提醒自己修一下或者换一个就好,也不至于把负面情绪传给家里的其他人,最终也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了。


3、

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谁都会有自己的情绪。但与其纠结八九,倒不如常思一二,控制好自己的负面情绪。


情绪就像水一样,要想涓涓细流,就得时常疏通,不要压抑它,要学会疏导它。


通过小事情不断地修炼内心,提高自己的定力,把心放宽,把事看淡,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趁情绪还是一个小火苗的时候,及时掐灭它,千万不要冲动做出令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


能够控制情绪,使其稳定,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要沦为情绪的奴隶。


看看蓝天、白云,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任何时候,都记得多往好的方面想,让自己的心胸变得更加宽广豁达!


4、

王阳明: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便能无往而不胜。


>>>>故事背景:

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举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家,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所谓急中生智。如阳明先生所说,这不是天外飞来的。


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如何做功夫呢?王阳明在这里指出了另一条路——努力做学问。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对于才能和修养,读书学习就算不是唯一的路,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条路。


5、

王阳明: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顺应自己的本性,保持自己的良知。


>>>>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


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再问:“想念她吗?”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这个打坐的和尚明明不言不视已经三年,王阳明为什么偏偏问他口巴巴说什么、眼睁睁看什么?


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


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真心诚意想做王阳明心学的信徒,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6、

王阳明:光不仅在烛上。

——真正的光明,只存在于心中。


>>>>故事背景: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这样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徐樾相当沮丧。


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


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这就是王阳明要告诉我们的。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推导,如果一个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阴暗,那么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的心里没有光明,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看到这点,力求扭转,那么光明便已不远。


7、

王阳明: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么?

——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


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总有人感叹人心险恶,可王阳明告诉我们,哪怕是罪恶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感化。这就是慈悲。


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喜欢蔑视、贬低和打压别人的人,修养品行往往都是下乘,这种人的看法不值得放在心上。


反而是王阳明这种修养精深、境界高明的人,往往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很多时候,并不是你错了或者没有用,你只是还没等到有能力欣赏你的人。


8、

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


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